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包青天死亡的千古之谜,是毒死还是病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4
转发:0
评论:0
包青天死亡的千古之谜,是毒死还是病亡?,“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对于这首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对于这首电视剧的主题曲,国人耳熟能详。

  包拯,是中国历史最有名气的清官,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阿权贵,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的清官,六十四岁与世长辞。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民间众说纷纭,传得最多是被人毒害而死。

  相传宋仁宗期间,武贤王(一说是信王)赵佑之子带着家奴将民妇罗芝珍掠王府之中,后其丈夫及兄弟上门讨公道,被乱棍打死。三个月后,罗芝珍伺机逃出王府,一直状告到包青天手上。

  包拯接到诉状,便将赵佑之子归案,禀明皇帝后准备问斩。

网络配图

  武贤王自是不甘,想出一条毒计,邀请包拯喝酒,并下毒,包拯感到头痛欲裂,胸中如烈火在烧,不就中毒而亡。公孙策按照包拯生前之计,密不报丧,借助包公之名,下令斩杀了武贤王之子。

  事后,包拯死讯才被放出,满城百姓无不悲伤痛哭。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似乎不足以信。按照正式记载,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关于包拯当时在开封逝世时的情况,墓志铭上则记载:“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从以上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十三天时间,其间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如此突发性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他究竟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的,似乎成为了千古不解之谜、

  包拯死后,次年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

  从北宋开始,每年春秋二季,都由庐州府学和合肥县令长率领师生前往祭扫包公墓,便形成了一种惯例,经久不衰。即使发生元、明、清的多次改朝换代,这项活动也沿袭未改。

  当然,其间包公墓也遭到几次破坏。包公诞辰200周年时,南宋官员重修包公墓,写了一篇《重修孝肃包公墓记》,记载了包公墓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兵火之祸。1129年金兵占领庐州,所到之处对辽、宋贵族墓大肆发掘,摧毁他们的统治权威,掠夺墓中财宝。包公墓被金兵从上方掀开,墓中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

  近代考古工作者对包公墓进行了挖掘,出土包拯及其夫人、儿子、儿媳、孙子等六人墓志和包拯遗骨及其部分陪葬品。

网络配图

  发掘工作随着包公原葬墓整理结束而大功告成,发掘小组将包公及其家人的遗骨交给了包氏后裔。包氏后裔决定将遗骨运回大包村。1973年8月的一天,包公及家人的遗骨被分别装殓在11口小棺材(木匣)中运回了包公的故里大包村。

  谁知,当地的公社书记却以“搞封建宗教活动,大包村的土地不能让封建社会的孝子贤孙给抹黑”为由不允许包公的尸骨下葬,否则立即销毁。

  一介草民,尚有三尺葬身之地,可惜千年忠魂,却得不到一抔黄土!

  后只好运往他处存放,历经世道沧桑,种种原因,大部分包公遗骨被族人偷偷下葬,早已不知下落。如今,只剩下当年寄往北京进行鉴定的那34块包公遗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对包拯遗骨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包拯遗骨中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铅的含量均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网络配图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毒药主要有砒霜(砷)、朱砂(汞)等,所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为了防止尸体腐烂,在棺木中放入朱砂,由此对骨头侵蚀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种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剂量含汞药和食品。

  这同步辐射的研究结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药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剂量含汞药物或食品的可能性,所以研究专家支持包拯属正常死亡的结论。

  在笔者看来,时过境迁,历史上的包青天何种死因早已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一生为民做主的名臣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病故还是被害?揭千古一帝秦始皇死亡之谜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死亡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今天一起来谈谈,揭千古一帝秦始皇死亡之谜,有关他的死因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有些学者说他是病故而死,但有些学者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秦始皇实际上是被害而死,死于一场宫廷政变。网络配图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志满意骄,凶暴残忍,酷法严刑。无休无止地征调赋税和夫役,修长城、建宫殿、筑陵寝、开边戍守使刚刚脱离战乱之苦的广大农民,又陷于疲于奔命的劳役之中。内外远近,事如山积。秦始皇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用称量竹简),每天有一定数量,处理不完规定的数量不休息。工作极度疲劳。为了兴建阿房宫和骊山墓,秦始皇从全国各地共征发了七十多万民工,耗费了无数的钱财物资,因而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到公元前211年,在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就发生了一起咒骂秦始皇的严重事件。那一年,有颗陨石落到了东郡。有人因为痛恨秦始皇,就...
· 唐中宗死亡之谜:是被韦皇后毒死的吗?
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景龙四年(710)韦氏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想要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合谋进鸩,毒死了唐中宗。关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在当时就是存疑的,韦后真的毒死了唐中宗李显吗?中宗被韦后毒杀一事《旧唐书》没有记载,只见于时间更往后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旧唐书》只说人们怀疑是安乐公主与太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并不确定。网络配图而且韦后毒杀中宗时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以她以往操纵权柄的表现来看是很不符合逻辑的。另外韦后被李隆基杀死后,仍以以一品诰命夫人的待遇厚葬,如果她真是凶手,不可能得到这个待遇。综上,《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关于韦后毒死中宗一事的记载甚不严谨,有编照历史之嫌。关于唐中宗的暴崩,《资治通鉴》是这么记载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
· 唐中宗死亡之谜:是被韦皇后毒死的吗?
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景龙四年(710)韦氏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想要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合谋进鸩,毒死了唐中宗。关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在当时就是存疑的,韦后真的毒死了唐中宗李显吗?中宗被韦后毒杀一事《旧唐书》没有记载,只见于时间更往后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旧唐书》只说人们怀疑是安乐公主与太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并不确定。而且韦后毒杀中宗时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以她以往操纵权柄的表现来看是很不符合逻辑的。另外韦后被李隆基杀死后,仍以以一品诰命夫人的待遇厚葬,如果她真是凶手,不可能得到这个待遇。网络配图综上,《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关于韦后毒死中宗一事的记载甚不严谨,有编照历史之嫌。关于唐中宗的暴崩,《资治通鉴》是这么记载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
· 千古之谜:韩信是该杀还是冤杀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奋勇争先,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各个击灭。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着,为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称:“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汉高祖刘邦也盛赞韩信的功劳。西汉建立后,他分析楚汉成败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号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范增百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然而,这位百战功臣却不能寿终正寝,在汉高祖十一年,被吕后、萧何设计诱杀,他全族也遭诛,落得一个可悲的结局。对于韩信的死因,有人说他是因谋反而...
· 多尔衮死亡之谜:是意外还是被人谋害的?
导读:多尔衮的死亡在史书中记载的十分简洁,仅仅就一个词:坠马,没有前因和后果。那么事情有这么简单吗?作为权倾朝野的人,他的死有没有猫腻?一起看看吧。不过,清朝官方史料,对于多尔衮具体死亡的前因后果和过程都语焉不详。介于多尔衮突然死亡的微妙时间,身后遭遇清算的倒霉结局,我认为这件事的表相之下,也许有着深层的,不可被人知晓的秘密。来说历史故事网对这个秘密颇感兴趣,结合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人物关系,利益关系等等,以及史料中不被人所注意的片段和细节,做出了一个详尽且多方面的分析,以供大家参考:目前,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根据明末清初谈迁的《北游录》记载而来的:顺治七年十一月,他出猎古北口外,可能堕马受伤,膝受重创,涂以凉膏,太医傅胤祖认为用错了药。至十二月初九日卒于喀喇城(在旧热河境)。网络配图注意了,太医这一段并非当时清朝的官方正史记载的,因为这个疑窦实在不小。倒是当时在北京的谈迁听到了“内部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