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清朝乾隆皇帝及后妃死后为什么被尸骨分身?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4
转发:0
评论:0
古时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但是每逢乱世可就不一定有这待遇了。大清朝乾隆皇帝这个如意之君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备受关注的裕陵盗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悍然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采用的办法一是砸。他们的工兵使用了利器,如镐、锤子等,奋力砸石门,我们在实地看到了两扇石门之间有这样的被利器砍击的痕迹,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也就是没有砸开。二是撞。他们不是人撞,而是用大的木头撞击石门,我们看到在裕陵的后宝山上到处都是粗大的松柏树。老守陵人回忆,盗陵兵匪砍伐了后宝山上的大松树,然后,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兵匪,抱住大松树的树干,直直冲向石门,撞击,自来石被撞断了。应该说,这个办法很奏效,石门基本上就是这样被撞开的。三是炸药炸开。第四道石门由于被棺材顶住了石门,兵匪便使用炸药炸开了石门。网络配图乾隆皇帝这个十全老人,在这次浩劫之中真是凄惨极了。盗案发生后40天,一直住在天津张园...

  古时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但是每逢乱世可就不一定有这待遇了。大清朝乾隆皇帝这个如意之君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备受关注的裕陵盗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悍然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采用的办法一是砸。他们的工兵使用了利器,如镐、锤子等,奋力砸石门,我们在实地看到了两扇石门之间有这样的被利器砍击的痕迹,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也就是没有砸开。二是撞。他们不是人撞,而是用大的木头撞击石门,我们看到在裕陵的后宝山上到处都是粗大的松柏树。老守陵人回忆,盗陵兵匪砍伐了后宝山上的大松树,然后,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兵匪,抱住大松树的树干,直直冲向石门,撞击,自来石被撞断了。应该说,这个办法很奏效,石门基本上就是这样被撞开的。三是炸药炸开。第四道石门由于被棺材顶住了石门,兵匪便使用炸药炸开了石门。

网络配图

  乾隆皇帝这个十全老人,在这次浩劫之中真是凄惨极了。盗案发生后40天,一直住在天津张园的溥仪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重新安葬乾隆帝及后妃的尸骨。他派出了一批遗老遗少,还有宗室,官员、厨役、民国卫兵等一行七十余人,分乘小汽车10辆,大汽车6辆,从天津出发,走了两天,因为正是阴雨连绵的季节,道路泥泞,不好走。参与这次重殓的遗老们把当时看到的情况写在了日记上,编辑成资料《东陵盗案汇编》,这部珍贵的资料中记录了乾隆帝及后妃的尸骨惨状:

  一是尸骨被抛出了地宫。盗案发生后,守陵人员才出来,他们来到裕陵,大吃一惊,看到地宫门外,一片狼藉,尤其发现了人的尸骨。《东陵盗案汇编》中记载:“捡得肋骨一条,脚骨二块,膝骨一块。”这些尸骨毫无疑问是从地宫之来的,也就是乾隆帝及后妃的尸骨,真是太凄惨了。守陵人哪里看过这些,乾隆帝后的尸骨为什么给扔到了地宫之外?原来,地宫之中有很深的水,那些珍宝和尸骨就泡在深深的泥水之中。匪徒们打开地宫之后,面临两个大难题:一个是地宫之中一片汪洋,要在水中捞宝;一个是地宫之中一片黑暗,看不到目标。怎么办呢?兵匪们找来了筛子之类的东西,一部分人在地宫里面,用筛子在水中捞,捞到之后,传递到地宫之上,等候在地宫上面的兵匪接过来。可是,兵匪们一看,不对劲,根本不都是宝物,还有好多尸骨,于是,他们拿走了宝物,就把那些尸骨残忍地扔掉了。

网络配图

  二是尸骨变质了。这些乾隆帝及后妃的尸骨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变质很厉害。宗室宝熙在他的日记中记载:“在砖中拾得脊骨一,色皆黑”。可以想见,由于长期泡在污水中,久而久之,他们的尸骨就变成了黑色。

  三是乾隆帝的脑袋不见了。大家四处寻找,这些重殓人员来到地宫之中,找到了五具尸骨,唯独找不到乾隆帝的头骨,哪里去了呢?大家七手八脚,费尽周折,最后在第四道被炸倒的东扇石门底下发现了一个头颅骨,大家细心分析,证实这正是乾隆帝的脑袋。由于压在石门底下,他的下颌骨被砸碎了。当宝熙抱着乾隆头盖骨看的时候,给吓了一跳,《宝熙日记》中这样记载:“两眼只有深眶,执灯近前观看,好似有白光从眼眶里射出。”这不吓人吗?但是,很庆幸,乾隆帝的头骨总算是找到了。

网络配图

  四是尸骨找不全了。裕陵的里里外外到处是尸骨,方城上、月台上、墓道里、地宫中,真是无处不有,乾隆帝的“手指及足趾骨则无从寻觅”,乾隆帝成了一个没手脚的残疾人。尤其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后妃,她们的尸骨“均已十不存五六”,真是很可怜。乾隆帝后生前养尊处优,死后却落个尸骨不全的下场,实在令人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大清朝乾隆皇帝死后为何被尸首骨分身!
乾隆帝这个如意之君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备受关注的裕陵盗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1928年7月,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采用的办法一是砸。他们的工兵使用了利器,如镐、锤子等,奋力砸石门,我们在实地看到了两扇石门之间有这样的被利器砍击的痕迹,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也就是没有砸开。二是撞。他们不是人撞,而是用大的木头撞击石门,我们看到在裕陵的后宝山上到处都是粗大的松柏树。老守陵人回忆,盗陵兵匪砍伐了后宝山上的大松树,然后,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兵匪,抱住大松树的树干,直直冲向石门,撞击,自来石被撞断了。应该说,这个办法很奏效,石门基本上就是这样被撞开的。三是炸药炸开。第四道石门由于被棺材顶住了石门,兵匪便使用炸药炸开了石门。网络配图乾隆皇帝这个十全老人,在这次浩劫之中真是凄惨极了。盗案发生后40天,一直住在天津张园的溥仪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重新安葬乾隆帝及后妃的尸骨。他派出了一批遗老遗少,还有宗室...
· 清史秘闻:乾隆皇帝死后为何被尸首骨分身
采用的办法一是砸。他们的工兵使用了利器,如镐、锤子等,奋力砸石门,我们在实地看到了两扇石门之间有这样的被利器砍击的痕迹,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也就是没有砸开。二是撞。他们不是人撞,而是用大的木头撞击石门,我们看到在裕陵的后宝山上到处都是粗大的松柏树。老守陵人回忆,盗陵兵匪砍伐了后宝山上的大松树,然后,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兵匪,抱住大松树的树干,直直冲向石门,撞击,自来石被撞断了。应该说,这个办法很奏效,石门基本上就是这样被撞开的。三是炸药炸开。第四道石门由于被棺材顶住了石门,兵匪便使用炸药炸开了石门。网络配图乾隆皇帝这个十全老人,在这次浩劫之中真是凄惨极了。盗案发生后40天,一直住在天津张园的溥仪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重新安葬乾隆帝及后妃的尸骨。他派出了一批遗老遗少,还有宗室,官员、厨役、民国卫兵等一行七十余人,分乘小汽车10辆,大汽车6辆,从天津出发,走了两天,因为正是阴雨连绵的季节,道路泥...
· 死不安宁:揭秘乾隆皇帝死后为何被尸首骨分身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网络配图乾隆帝这个如意之君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备受关注的裕陵盗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悍然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采用的办法一是砸。他们的工兵使用了利器,如镐、锤子等,奋力砸石门,我们在实地看到了两扇石门之间有这样的被利器砍击的痕迹,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也就是没有砸开。二是撞。他们不是人撞,而是用大的木头撞击石门,我们看到在裕陵的后宝山上到处都是粗大的松柏树。老守陵人回忆,盗陵兵匪砍伐了后宝山上的大松树,然后,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兵匪,抱住大松树的树干,直直冲...
· 清朝最伟大的帝王尸骨为何被污水泡了60多年?
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最英明的皇帝之一,也有人说他是清朝最伟大的地位。康熙8岁即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康熙在位期间,大清帝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强盛的国家。可以说,康熙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家真正的统一,而且使清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最终的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陆地总面积为1300万多平方公里。然而,如此一位雄才的君主,死后发生的故事着实让人唏嘘不已。网络配图康熙晚年由于继承人选择失误,结果造成了“九子夺嫡”的惨剧,最终导致了朝中党派林立,官场腐败严重。不过即便如此,康熙皇帝的功绩还是不容否定的。众所周知,1928年军阀孙殿英利用演习的名义,盗掘了清东陵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盗走了大量的珍宝。当时,孙殿英也把目光投向了康熙皇帝的景陵,因为他相信这里面一定有着更多的财宝。然而当孙殿英率部准备炸掉地宫...
· 孝庄被清朝后妃梳发式害苦了
满族的男女们都有辨长盘髻的习惯。即将头发集于头顶编一长辨,盘一圆髻。流行于清末的“大拉翅”被世人认定是宫廷后妃的正式发式,然而就是这个发式却把孝庄皇太后害苦了。当时无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发式统一。到后来努尔哈赤建后金国,始建冠服制度。宫廷后妃命妇为了大典时戴朝冠的需要,将头顶之盘髻松散于脑后。清初,再次健全冠服制度。除大典礼时后妃戴朝冠外,喜庆节日后妃要戴钿子。戴上钿子,脑后再垂发辨就不适应了。于是,后妃们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因为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清初的几位皇太后、皇后生活节俭,梳小两把头时,只戴鲜花,不佩首饰。“小两把头”在清宫流行很久,直到乾隆朝,孝贤皇后也仅仅是戴通草,不戴金银首饰。用以敦促宫中后妃以节俭为本。“小两把头”的特点,是用本人头发梳成,无法戴份量重的金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