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禅乐不思蜀并非是掩饰:刘禅不存在复国的可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6
转发:0
评论:0
刘禅乐不思蜀并非是掩饰:刘禅不存在复国的可能,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邓艾率军在绵竹打败了蜀国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禅投降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邓艾率军在绵竹打败了蜀国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禅投降。第二年,刘禅全家来到洛阳,魏国皇帝曹奂封他为安乐公。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没有实权,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安排蜀国的歌舞节目给刘禅看。跟随刘禅到洛阳的人都感到了亡国的悲伤,唯独刘禅却无动于衷,嬉笑如常。看到这种情况,司马懿对贾充说:“一个人没有情义,难道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了吗?即便是诸葛亮活到现在,也不能辅佐他保全,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这样,殿下您又怎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刘禅,说:“会思念蜀地吗?”刘禅回答说:“在这儿很快乐,不思念蜀地(此间乐,不思蜀)”。?正听说了这件事情,求见刘禅,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该哭泣着回答他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着。’”后来司马昭再问他时,刘禅就按照?正教他的说了,司马昭说:“怎么这话听起来像是?正的语气!”刘禅吃惊地看着司马昭说:“您说的话的确没错。”引起了司马昭周边的人一阵大笑。

网络配图

  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典故。一般解释是,刘禅乐而忘本,后来逐渐演变为,乐而忘返。作为刘禅来说,能够说出这种话,不思故土,是一种无情背亲的表现,作为曾经的一国皇帝,恐怕没有再比他更无心无肺的了。可是却有人认为,刘禅的装疯卖傻,是在养晦自保的同时,还保护着一大批降臣,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刘禅的乐不思蜀,真的是一种智慧吗?或者说,刘禅这样装疯卖傻,真的能够自保和保护曾经的部下吗?回答是否定的。

  假如不是这样,就是说,刘禅真心是思蜀的,那么,?正教他说的话,不是暴露了他的真心所想吗?如果司马昭想杀他,是不是完全可以抓住他后边这句话而做文章?至于对官员们的保护,就更是无从谈起,一个亡国之君,他又怎样保护得了他人?官员们的死活,关键在于能不能为司马昭所用。比如说那个出主意投降的谯周,司马昭是一定要用他的,用不着别人保护。还有这个?正,是他写的投降书,假如不是这样,就凭他教唆刘禅的那句话,司马昭完全有理由杀了他。更何况,官员和刘禅不同,官员被任用,是有实际权力的。否则,关羽全家被庞德的儿子所杀,为什么刘禅保护不了?

  假如刘禅真是在装疯卖傻,也就是说他在司马昭面前演戏,试想,这是要多么高超的演技?司马昭连他后面的话都听出来是?正的口气,刘禅那点点本事,又怎能骗得了司马昭!

  所以,真实的情况,只要刘禅没有复国的行动,司马昭就不会杀他。而刘禅是在魏国军队还没有到达成都时就已经投降了,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指望他回去复国?

网络配图

  司马昭为什么不杀刘禅和原来蜀国的大臣呢?应该说是各有原因吧。

  从刘禅来说,他既不是司马昭关注的重点,又可以成为昭示天下的榜样。司马昭关注的重点是魏国的皇帝曹奂,一个投降了的皇帝,其作用无论如何是不能和手里的这个魏国皇帝相比的。但这个投降的皇帝是有用的,那就是对东吴的示范作用。因为这时候吴国还没有亡,留着刘禅,就会给东吴的皇帝以及大臣一个很好的示范。所以说,一个没心没肺的刘禅,是最符合司马昭的要求的。假如把刘禅杀了,东吴的人还会考虑投降一事吗?有人还拿东吴孙皓的例子和刘禅相比,其实这两者根本就没法比。

   孙皓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投降,死于太康五年(公元284),而这时候,刘禅已经死了十三年。孙皓死的时候,司马家已经篡魏第二十个年头了,吴国投降也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这个时候的曾经的敌国皇帝,还有用吗?设想一下,假如刘禅处在孙皓的时间点上,?正也让他装,刘禅也按照?正叫他的说:“我很想念蜀国,那儿有我父母的坟墓啊!”已经做了二十年皇帝的司马炎会不会借机会说:“好啊!我成全你,你就永久地在地下陪伴着你的父母吧!”

网络配图

  对于臣子也是这样,归顺的就用,不归顺的才杀。无论是东吴还是蜀国,都有人在晋朝时为官,也都有人因为不愿意做贰臣而自杀和被杀。比如说那个谯周,《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当时晋文王(司马昭)担任魏相国,由于谯周有保全蜀国的功劳,就把他封为阳城亭侯。晋文王又下达文书征召谯周,他出发后到了汉中,被疾病所困不能再往前走。……晋国新帝(司马炎)继位后,接连把诏书下达到谯周所在的地方官府,让他们敦促谯周出发。谯周这才带病前往洛阳,泰始三年时到达。谯周因病卧床不起,朝廷就到他家任命他为骑都尉,谯周说自己没有功劳,请求交还爵位和封赏的土地,朝廷都没有答应。”你看司马氏对谯周是多么的厚重!如果不是谯周有“全国之功”(劝刘禅投降),他会这样被司马氏看重吗?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司马氏的需要,而司马氏的需要,不是一个装疯卖傻的刘禅,而是一个无心无肺的刘禅。同样的情况,司马昭也是在强调刘禅的无“情”,而不是强调的“义”,更不是强调的“廉耻”。?正的话也同样是在“情”这个范围内,也就是说,大家都强调的一个“情”字,与政治无关,也与智慧无关。如果一定要说这是刘禅的智慧,那么,这种无情、无义、无廉耻的智慧,我们永远不要也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禅乐不思蜀并非是掩饰:刘禅不存在复国的可能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邓艾率军在绵竹打败了蜀国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禅投降。第二年,刘禅全家来到洛阳,魏国皇帝曹奂封他为安乐公。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没有实权,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安排蜀国的歌舞节目给刘禅看。跟随刘禅到洛阳的人都感到了亡国的悲伤,唯独刘禅却无动于衷,嬉笑如常。看到这种情况,司马懿对贾充说:“一个人没有情义,难道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了吗?即便是诸葛亮活到现在,也不能辅佐他保全,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这样,殿下您又怎能吞并他呢!”有一天司马昭问刘禅,说:“会思念蜀地吗?”刘禅回答说:“在这儿很快乐,不思念蜀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听说了这件事情,求见刘禅,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该哭泣着回答他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着。’”后来司马昭再问他时,刘禅就按照郤正教他的说了,司马昭说:“怎么这话听起来像是郤正的语气!”...
· 乐不思蜀-刘禅
原文标题:千年误读刘禅:“乐不思蜀”更胜“煮酒论英雄”核心提示:对刘禅亡国后“乐不思蜀”的丢人表演,《新论》的作者认为,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这一表演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表现如出一辙而更精彩。“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等成语典故,对三国蜀后主刘禅作了无情嘲弄。不过,在提交15日举行的纪念刘备入蜀1800周年暨诸葛亮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三国文化专家罗开玉和谢辉所著《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认为,从帝业上看,刘禅不失为中常之君;从帝品上看,刘禅是中国历史上肚量大的、节俭的、真正爱民、宁愿自己蒙怨,又确被后人误解千年的仁德之君。《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作者认为,刘禅为帝41年,大体可分三阶段:诸葛亮时期(223-234年),刘禅“以父事之”;蒋琬、费祎执政时期,无为而治时期(234-253年);帝权失控期(253-263年)。作者认为,诸...
· 刘禅为什么会乐不思蜀,刘禅真的软弱无用吗?
很多人把责任归咎于后主刘禅,认为是他的昏庸无能,奢侈腐败导致了蜀国政权的覆灭。但是实际是这样吗,蜀国当时只有百万人口,面对拥有四百万人口的曹魏,诸葛亮和他的继承者姜维却连年征战,在数十年里发起了大小百场战役。可以说蜀国一直在以弱攻强,而魏国坐以待劳,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尽管把孔明的智慧描述的淋漓尽致。那么刘禅真的软弱无用吗?他的形象软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乐不思蜀”这个故事,在蜀国灭亡后司马昭在招待刘禅的晚宴上,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想念故乡,但是刘禅看着桌子前的舞女很开心的答道“这里这么好,不思念家乡了。”这是刘禅昏庸的一面吗,如果刘禅回答他想念,那么司马昭说不定会认为他还有着复辟之心诸葛亮忠心,他的后人就一定和他一样忠心吗?答案显然是不能确定的。阿斗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诸葛亮临终前使人问了一个问题:“丞相百年之后,子孙当如何自处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如何安排自己后人的。...
· 阿斗刘禅:刘禅一句“乐不思蜀”所隐含的智慧
蜀汉后主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喜笑颜开,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一直陪伴刘禅的大臣郤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
· 阿斗刘禅:刘禅一句“乐不思蜀”所隐含的智慧
蜀汉后主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喜笑颜开,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一直陪伴刘禅的大臣郤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