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背锅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9
转发:0
评论:0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背锅吗?,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的局

  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的局势,长平之战源于上党之争。韩国要把上党,献给秦国的时候,上当郡守冯亭,却把上党献给了赵国,意图显而易见。

  最终赵王接收了上党,上党险地向来为兵家要地,一旦落入秦国之手,秦国攻赵之路畅通,秦军可越太行山威胁位于河北的赵都邯郸,远可挥兵北上控制吕梁山与太行山上的险境要塞,截断邯郸与代郡、雁门郡、云中郡等北部地区的联系,这无疑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战略局面。

  这就为秦.赵长平之战拉开了序幕。后世看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关乎国运之战的分析,从全局来看比较好,我个人认为从战略层面上分析一下,看到的东西会不一样。

  国家间的战争,无外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综合较量。

网络配图

  军事方面赵军带兵出战的是廉颇,他被是认为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一。赵军早就普及了铁制兵器,并且从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以后,赵国率先有了骑兵这一兵种。

  秦国虽然兵器以青铜为主,但是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行的军功爵制,完全弥补了秦军技术上的落后,对于秦国的老百姓来说,要想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完全取决于自己在战场上获得的军功爵位,在秦国爵位分为20级,杀敌斩首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在秦国当官为吏必须有爵位,没有爵位是不行的。秦军对战争的渴望与热情,远非六国可比。这也是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国”的重要原因。

  在长平之战的初期,秦军是有王龁带领的,在初期的交战当中秦军是占有优势的。最初的三个月内赵军遭遇了一连串失败,丢失两道防线,折损一将六尉。弄得赵孝成王都怨廉颇不出力。可见秦军的战斗力比较高一些。

  从经济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公元前262年的赵国而言,和平的希望已经不存在,战争爆发后,赵国想和秦国议和,但以失败告终。从这时开始,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就成了两国之间的战略大决战!

网络配图

  赵国军事上有三种选择,主动攻击,自行撤军和持久防御。进攻已经被证明是不行的了,那自行撤军在战国时期,那种敌军当前情况下主动撤军,就相当于大溃败也不太可能了。何况大军撤回太行山以东,依托壶口关,滏口陉,井陉险地防御,固然可用兵以较少,并能阻挡秦军,但这意味着赵国失去太行山以西的大片领土,其中包括赵国起家的晋阳(太原),这是赵国不能接受的,因为战败的结果也不过如此。剩下的就是只有坚壁清野了,秦军对据险死守的赵军也显得没有办法,两军在长平相持三年之久。

  战略决战最终考验的就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首先是经济方面的表现。在战国时期,经济第一表现就是农业发展。秦赵两军在长平对峙,这时考验两国后勤能力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长平之战前,秦国已经拥有关中、四川、江汉和河东四大粮食产地。赵国从耕地面积而言,赵国与秦国相距甚远,土地质量也相差很多。更何况商鞅变法将耕战确为秦国最高战略,赵国的商业发达,但农业却相对滞后,让赵国的粮食储备没有秦国的多。

  并且公元前290年,魏国将河东(今山西西南部)400里献给秦国,这里当时便是著名的粮食产地,经过秦国30年的苦心经营,到长平之战前已成为秦军在山西东南与韩,赵作战的后勤基地。

  因此后勤补给战中,赵国败下阵来,赵国粮食储备已不足以供应长平前线,赵国被迫向齐国求援。但是齐国,并没有支援,断然拒绝了肯定会得罪秦国的对赵粮食援助。

  现在战略态势已经很明显了,国内无粮外援无望,经过三年的对峙,赵国已无法继续进行战争。这时候从赵国国情出发,选择有利的军事行动就是主动进攻,这还可能有一线生机。

网络配图

  廉颇处于战场形势而言,并没有选择主动进攻,而是坚持了防御战略不变。当国家领导层与前线指挥员在军事战略上发生冲突,又无法调和时,领导层通过人事调整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是古今通例,廉颇换掉主帅的位置,这是显而易见的了。

  当时赵国名将赵奢已经去世,蔺相如已经老病,当时还有田单,但是田单是外人,不可能担当这么重要的将领,赵国就启用了宗室将领赵括。

  赵括担当长平之战的指挥,也有自身的失误。但是可以说赵军战败的命运,在补济战线上与秦国较量失败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综合国力较量的失败,说明赵括不应该为长平之战的失败背锅。虽然赵括的责任也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几乎是被打上了固定的标签,怎么撕都撕不掉。比如三国时期,刘备爱哭,阿斗扶不起,周瑜很小气等等。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括同样被打上了“纸上谈兵”的标签。并且,因为长平之战的重要历史意义,赵括不仅成为了赵国的罪人,也沦为白起成神的背景。那么,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首先,战国时期还没有纸,纸上谈兵的说法,自然是后人而不是当时人们对赵括的评价。而对于赵括来说,因为出身于军事世家,父亲赵奢是和廉颇等人并列的山东六国的八大名将。正常来说,赵括可能没有经过战场的磨炼,但是,赵括的军事理论知识在当时绝对是一流的。在这里,说赵括军事理论一流绝非贬义。在笔者看来,军事理论一流不一定成为名将。但是,如果连一些理论知识都搞不懂,那么连纸上谈兵的资格都算不上。其次,回到长平之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国和赵国是当时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战胜对方。在长平之战...
· 揭秘:长平之战真的全怪赵括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平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一场战争。这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成为了秦国横扫六国的开端。战争总是残酷的,有人胜利,自然也就有人失败。这场战争成就了武安君白起,让他一跃成为了战国第一名将,同时,也让另一个人遗臭万年,这个人就是赵括。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事中,赵国之所以会败的这么惨,主将赵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此,赵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后世人眼中“只会死读书而不知变通”的代名词。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至少在我个人看来这种说法真的是太过于片面了。虽说,主将对于一场战争的成败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把一场战争的胜败全都归咎在某一个人身上,毕竟,谁也没有办法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再说,赵括的失败,真的全都是他自己的原因吗?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了,那就是赵孝成王。作为一个国...
· 长平之战赵国失利是因为纸上谈兵的赵括吗?
说长平之战是秦国开启统一大业的决定性战役毫不为过。那时候唯一能跟秦国决战的只有赵国。一直以来都没有一部像样的电影来正面展现这场波澜壮阔的史诗。电影《英雄》讲的是刺客故事,战争反而成了背景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来,赵国军武日渐强盛,北击匈奴,南与六国争霸,成了秦国最忌惮的对手。秦昭王在长平之战之前把魏国,韩国,楚国都揍遍了,攻城略地无数。唯独攻打赵国时,被被赵将赵奢大败于瘀与。讽刺的是这个赵奢就是赵括他爹。在秦国打下韩国野王之后,将上党地区跟韩国都城的连接彻底切断。韩国无奈,只好将飞地上党献给秦国。但是上党的官民不愿做秦人,他们自愿归入赵国。要不要接收上党,在赵国朝堂之上引发了巨大争议。最终赵孝成王决定接收上党,不惧秦国的怒火。到嘴的肉飞了,秦国岂能善罢甘休。秦昭王立即派遣左庶长王龁攻打并占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孝成王派兵在长平接纳百姓,并与秦军对峙。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
· “背锅侠”赵括:在长平之战后背了几千年锅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旌旗麾指,所到之处无不臣服。这不,秦国又看韩国不爽了,一顿胖揍,韩国不想挨揍,乖乖交出上党郡,可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是个不安分的人,(城会玩)他不愿献地入秦,而是祸水东引,献上党之地于赵。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着不占便宜是王八的原则,赵王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欣然受地,派赵胜前往接受上党,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这样秦国就不高兴了,小伙子皮痒痒了,二话不说,直接开打。赵国也不怕,来就来,谁怕谁。表面上看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军事实力迅速崛起,是战国唯一能跟秦国正面抗衡的国家。可自家事,自家人知晓,真跟秦国打赵国还是虚。所以秦赵对抗中,赵国一开始就没打算打,自然而然处于下风,虽然赵国先得了上党,但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反倒被秦国算计。秦国的战略一直很清晰:“远交近攻”,早都想对赵国动手了,此战就是要重创甚至攻灭赵国,而赵国的战略目标却是摇摆...
· 赵括是英雄吗?如何评价赵括的长平之战?
提到赵括,大概都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华而不实的人吧,没有战争经验,却带领赵国几十万大军败给了秦军。要说赵括是不是英雄呢,这不好说,但是能够上战场不怯场,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曾经,赵括的父亲赵奢就说过赵括的这个问题,便是不把战争和人命当成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来看待,反而说得轻松。赵括虽然自幼便熟读兵书,更是精通排兵布阵之法,却始终不被父亲赵奢所认可。赵奢还留下话,说赵括不能带兵还好,一带兵那就是让人家去送死。因此,赵王任命赵括为长平之将的时候,赵括的母亲才找到赵王,还请求赵王不要让赵括出战,否则必败啊!赵王不喜欢廉颇,赵国又没有比起赵括来更出色的将军,只好让赵括上了。结果,赵国大败于秦国。可是,赵国败给秦国这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吗?虽然大家都认为那时候的强国就只有秦国和赵国,但若是仔细对比两个国家,你就会发现,秦国远远强大于赵。赵国在列强之争中虽然也有过胜迹,但那只是寥寥几次,和秦国数战数胜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