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空印案显示出皇帝和官员们之间的不信任关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0
转发:0
评论:0
空印案显示出皇帝和官员们之间的不信任关系?,中国明代初期有一个重大事件,皇帝朱元璋地方计吏拿着空白账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做

  中国明代初期有一个重大事件,皇帝朱元璋地方计吏拿着空白账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做法很不满,对一众官吏进行了严惩。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史称“明朝空印案”。那么这个明朝空印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画像

  明朝初期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规定,每年各个地方都要派遣计吏至户部,将当地一年内官员财政支出和所有的钱谷数目上报给户部,各级上报的数目与户部记录的数字必须完全相一致,稍有差错,就要被驳回重造账册,还必须加盖原衙门官印。这有点像现代的会计,每年年底都会做一次清算。但是那个时代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错了重新再打印一份就好。各个地方官员从当地赶到户部路途遥远,要是错了,再重新来一遍,不但给官员造成麻烦,审核的时间也会延后。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官员们都会事先带上一个盖有官印的空白册子,如果遇到账目不对的情况,就可以用空白册子代替,省去来回奔走的麻烦。这边空白册子也不是随便就拿来用的,上面盖有骑缝印,除了用来记账没有其它用途,而且从元朝开始就有这个习惯,户部也从不干预。

  但是朱元璋得知空印之事后大怒,觉得官员之间会弄虚作假,趁机多报或假报账目,于是下令将一干官员严办。明朝空印案的大致经过就是这样,是当时比较大的事件,连坐数万人。 

  空印案起因

  空印案是朱元璋下令对一众官员持空白册子的行为进行严惩的一件相当轰动的事件,诛杀了数百名官员,连坐数万人,在当时好一阵议论。那么空印案起因究竟是什么呢? 

  朱元璋画像

  事情的起因有三个,主要原因是明朝时每年的大概年末的时候,地方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然后由吏部汇总入册呈给皇帝看,看看一年各地的支出是怎么样的,这也是整个事件的开头。

  而事件的经过也是空印案的重要原因是就像所有对账一样,收入和支出必须相同,所以官员上报的账目必须和户部记录的完全一致,审核才算通过,才能进行结算。如果有一点不同,哪怕很细微的差别,都不能通过审核,必须重新造册,再重新审核。重新造的册子又必须盖有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想想都觉得麻烦,更何况当时可没有什么飞机、高铁,都是马车来回颠簸。为了节省时间和免于往来奔波的麻烦,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会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防万一。这就是“空印案”空印一说的由来。

  最后事件的结果也是空印案的个人原因,钱粮在运输过程中必定会有损耗,所以户部发的数量和官员实际收到的肯定有所不同。只有到了户部将要申报之时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额,官员们准备一个空白册子无可厚非,但是朱元璋并不理解官员的做法,凭着他的猜疑和独断将所有牵连的官员都诛杀了。

  综上所述,空印案起因官员只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提高效率,却不想最终招来杀生之祸。 

  明朝空印案评价

  明朝空印案是发生在洪武十五年的令朱元璋震怒的一件事,起因是地方官们为了省去来回奔波的麻烦,所以在前往吏部进行财政数目和钱谷数结算时,持一本空白册子以备不时之需。却遭到朱元璋的严惩,对于明朝空印案评价,接下来一一细说。 

  持空白册子的官员

  对于这件事的评价,有三点可说。第一从事件本身来说,空印案大致说得是每年核算时,官员们携带记录自己当年所领钱粮的册子去吏部进行核算,这很正常,一年到头下来,皇帝总要知道国库的花销都去了哪;第二从官员方面来说,为了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和来回奔波,官员会携带两份册子,一份是根据自己实际领到的钱粮进行记录的准备上交的册子,;另一份是盖有官印的空白册子,毕竟在运输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古时候册子要起作用都是要有官印的。被盖了官印的册子也不能用来做其它的事,完全不必要担心官员们会起什么歪心思,所以从官员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做法无可厚非。第三从朱元璋的方面来说,官员的做法并无差错,只是出于方便,提高办事效率,而且早在元朝的时候就存在的做法,也没有法律明令禁止。朱元璋凭着自己的以为,就诛杀了那么多的官员,这在百姓和其它官员的眼中看来,不是一个明君会做出的事,会对自己的权威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且那么多的官员说杀就杀,一大批人才流失,对于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只会有害无益。在这件事上,朱元璋的猜疑、小心眼会有损帝王的形象。

  综上所述,明朝空印案评价只是官员们为了省事的一种做法,也许有不足的地方,但朱元璋对于一众官员的处罚却有欠稳妥,某方面显示出皇帝和官员们之间的不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什么是空印案?明朝时候的空印案是怎么回事?
明初,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大兴狱讼,经济领域:洪武十五年的的“空印案”和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政治领域: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和二十六年的蓝玉案。明朝时候的“空印案”是怎么回事?空印案是发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空白盖印公务文书而引发的案件。此案在当时受到朱元璋相当程度的重视,并因此诛杀数百名相关官员。实为一个冤案,然而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实属罕见。明朝时每年各个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都需派出审计官吏前往京师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缴纳中央官府的钱粮、军需事宜。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後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从元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元时,官府府于文有先署印,而後书者,谓...
· 揭秘空印案,朱元璋到底诛杀了多少官员?
空印一案乃是明朝官员为了方便开展工作,而事先携带印好公章的空白文书,等户部最终审核确定好数据,再在印好公章的空白文书上填好数据,上报户部。朱元璋得知后,大发雷霆,下令将全国掌印官员斩首,将所有的辅助官员,就是副职,杖责一百,发配充军。这还不行,连各省按察使司的言官也要问罪,理由就是监督不力。虽然官员上报数据时,事先携带空印文书,违反了程序,确实有些不妥,但是这些官员并没有拿这些印好公章的空白文书为非作歹,祸害百姓。我个人认为对这些官员加以惩戒是必须的,但是朱元璋同志将这些官员全部杀头,处罚确实有些过了。况且这些官员如郑士利说的那般,不是韭菜,割了马上能长回来,这也就造成空印一案后,明朝国家税收工作受到影响,而且一些清官也因为此案被错杀了,确实令人惋惜。网络配图史学界对空印案所杀的人数一直有争议,那么朱元璋同志通过空印案到底诛杀了多少人呢?第一,《刑法志》中记载,说郭桓案“系死者数万人”,里...
· 洪武大帝——空印案郭桓案
这是一个冤案,然而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实在罕见。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案件发生的时间,根据《刑法志》记载,此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但根据此案当事人的记载,真实发案时间是在洪武九年(1376),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得到确认,本文采用洪武九年的说法。案件的缘由是这样的:明朝规定,各地每年都要派人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账目,而地方账目必须跟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这一年的地方财政计划才能完成。如果对不上,即使只是一个数字,账目就必须重新填造,更让人为难的是所有重修账册必须要盖上原衙门的印章才算有效。这个规定在现在看来似乎不难执行,但在当时可就难了。要知道,当时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铁路,各府各县必须派使者带着账册去京城。这些使者的首要条件是身体好,因为这一路上是很辛苦的,没有汽车火车让你坐,你得骑马、坐船、再骑马,某些时候你可能还要搞些登山运动。比如你是广西某地的官员,要想到京城,最快也得一两个月。就算你年初一就出...
· 明朝空印案:官员为了提高效率却招来杀生之祸?
中国明代初期有一个重大事件,皇帝朱元璋地方计吏拿着空白账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做法很不满,对一众官吏进行了严惩。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史称“明朝空印案”。那么这个明朝空印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画像明朝初期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规定,每年各个地方都要派遣计吏至户部,将当地一年内官员财政支出和所有的钱谷数目上报给户部,各级上报的数目与户部记录的数字必须完全相一致,稍有差错,就要被驳回重造账册,还必须加盖原衙门官印。这有点像现代的会计,每年年底都会做一次清算。但是那个时代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错了重新再打印一份就好。各个地方官员从当地赶到户部路途遥远,要是错了,再重新来一遍,不但给官员造成麻烦,审核的时间也会延后。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官员们都会事先带上一个盖有官印的空白册子,如果遇到账目不对的情况,就可以用空白册子代替,省去来回奔走的麻烦。这边空白册子也不是随便就拿来用的,上面盖有骑缝印,...
· 明朝时候的“空印案”是怎么回事?
空印案是发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空白盖印公务文书而引发的案件。此案在当时受到朱元璋相当程度的重视,并因此诛杀数百名相关官员。实为一个冤案,然而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实属罕见。明朝时每年各个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都需派出审计官吏前往京师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缴纳中央官府的钱粮、军需事宜。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後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从元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元时,官府府于文有先署印,而後书者,谓之"空印",洪武建元以来,相沿未改。《中外历史年表》),也从未被明令禁止过,《剑桥中国明代史》解释,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所以从运送一直到户部接收时的数字一定不会相符,在路上到底损耗了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