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清朝首富胡雪岩为什么会热衷于商业投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8
转发:0
评论:0
核心提示:这样的环境,唯有投机客才能游刃有余,其中的翘楚正是胡雪岩,尽管他曾经在大时代的变革中赌赢无数次,可他仍然掌控不了这个谜一样的1883年。“去年金嘉记闻因某宦提去存项二十余万,以至不能支持。今年泰来庄亦以票号立索存欠,以致倒闭。”(《论沪市衰象》,《申报》1883年12月6日,另注:去年、今年为农历年间隔,公历未跨年)在东亚和东南亚贸易中广泛流通的墨西哥银币,国人成为鹰洋金嘉记是一家上海老牌丝行,泰来钱庄则是上海一家信用卓著的钱庄,他们两家的倒闭,恰恰是今人总结的1883年上海金融危机的两个阶段性标志。前者倒闭于1883年1月12日,欠款总额56万两,涉及钱庄达40家,要知道,当时全上海只有78家钱庄,这一下子就牵连了一多半。时间点又非常“寸”,正赶在农历年关之前,中国传统商业讲究年节结账,农历年就是账期终了,所有钱庄都要收回账款。网络配图人人催债,市面银根愈紧,各行各业因周转不灵...

  核心提示:这样的环境,唯有投机客才能游刃有余,其中的翘楚正是胡雪岩,尽管他曾经在大时代的变革中赌赢无数次,可他仍然掌控不了这个谜一样的1883年。

  “去年金嘉记闻因某宦提去存项二十余万,以至不能支持。今年泰来庄亦以票号立索存欠,以致倒闭。”(《论沪市衰象》,《申报》1883年12月6日,另注:去年、今年为农历年间隔,公历未跨年)

  在东亚和东南亚贸易中广泛流通的墨西哥银币,国人成为鹰洋

  金嘉记是一家上海老牌丝行,泰来钱庄则是上海一家信用卓著的钱庄,他们两家的倒闭,恰恰是今人总结的1883年上海金融危机的两个阶段性标志。

  前者倒闭于1883年1月12日,欠款总额56万两,涉及钱庄达40家,要知道,当时全上海只有78家钱庄,这一下子就牵连了一多半。时间点又非常“寸”,正赶在农历年关之前,中国传统商业讲究年节结账,农历年就是账期终了,所有钱庄都要收回账款。

网络配图

  人人催债,市面银根愈紧,各行各业因周转不灵而倒闭的,“相继而起”。仅仅不到20天的时间,包括丝茶栈、什货行、糖行、沙船号、洋布号、铁号、棉花行等20多家商户倒闭,涉及日用品零售、进出口、原料批发、国内运输等多个行业。

  当然,这些商户的结局也是他们持续亏损的状态注定的,比如《申报》2月2日报道的永安街生昌杂货栈倒闭事件,详细记录了店主李俊方积欠的8000-9000两巨款产生的细目,整个光绪八年(1882年),他做金针茶74票、蚕茧3000两、丝头70担、颠色20、30担及鸭毛、瓜子、牛角等杂货,全部亏本。

  做啥啥赔,也不怪当时的“某宦”,也就是“金嘉记”的某位股东或者官员债主,在年关之际把20万两巨款提走,或许他将钱投向了股市,又或许他只是觉得生丝贸易利润太低,毕竟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但却事实上拉开了1883年经济危机的序幕。

  前文中,三解已经铺垫了许久,说明了晚清生丝海外贸易的诸多环节,其中涉及的货币种类就包括:铜钱、银元、银两、英镑。

  复杂的货币体系,让居间的钱庄,更确切地说是胡雪岩这样擅长银钱投机的钱商如鱼得水。

  怡和洋行经理波斯卫1856年从上海写信说:

  “中国人谈到出口7万包(生丝),除非缺乏银元,迫使价格降低到殷富的中国人认为投机买入不会吃亏,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不出口更多。”(郝延平[美]:《中国近代商业革命》)

  这位外国商人揭示了一个本质——半殖民地化的上海外贸的决定者,并不是供给和需求,而是“舶来银元”多寡决定的利润。

网络配图

  1895年,由于英国限制本土银币的流出,所以英国政府在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的造币厂铸造了新的贸易银元,用于英国在亚洲的贸易,因此严格说来仍然属于英国银币,标准称谓为"英国贸易银元"。

  再进一步解释一下,是19世纪国际市场中,中国—英国(银元兑英镑)、上海—内地(银元兑银两)、政府—民间(库银兑民银)、钱庄—丝商(银两兑钱票)、批发商—丝户(钱票兑铜钱),这种种盘剥关系的利润总和才最终决定了大商人们的商业选择。

  现实生活中,当时的每一次兑换和金钱流动中,都有钱庄的盘剥空间,并向食物链最底端的生产者逐级转嫁成本、吞噬利润。尽管市场在理论上会因供需变化达到某种平衡状态,保护商业系统不致走向自毁,但在晚清复杂的货币体系中,某一种货币完全脱离了本土金融机构的操纵时,极端的意外情况根本无法避免,平衡也只能是梦想。

  现实是晚清中国的银、铜产量都很有限,根本不足以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要,更不可能决定国际市场上这两种金属的价格和流入、流出,换言之,大清朝已经完全丢失了货币发行权,“钞票印多少由英国人决定”。

  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整个江南经济区被纳入世界市场,在太平天国战争大破坏之前,这个区域一直是中国内部贸易体系的“发动机”,当它完全转向外贸,巨大的生产力甚至能和工业化的英国抗衡,萨缪尔亨廷顿曾引述过保罗贝罗克《1750-1980年国际工业化水平》估算的数据:

  1860年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份额是19.7%,只比英国低0.2个百分点,同期的美国只有7.2%。(《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所有在华的商人,面对的都是一个强悍的生产力与落后的制度并存的诡异环境:

  1840—1854年,每两纹银可兑换制钱2600文以上。(官方价格从顺治年间开始即800文)

网络配图

  1855—1865年,每两纹银可兑换制钱1200文左右。

  1866—1873年,每两纹银可兑换制钱1800文以上。

  1873—1904年,每两纹银可兑换制钱1200文左右。

  1905—1911年,由1100—1400文,回涨到1800—2000文。

  动辄50%,甚至100%的兑换价格变化,凸显了清末货币制度在国际金融市场中随波逐流的状态,除了大清朝廷无论涨跌都立于不败之地,所有商人,包括外国商人,发家破产往往都只在一念之间。

  这样的环境,唯有投机客才能游刃有余,其中的翘楚正是胡雪岩,尽管他曾经在大时代的变革中赌赢无数次,可他仍然掌控不了这个谜一样的188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红顶商人胡雪岩简介清朝首富胡雪岩为何破产?
导读:很多人多知道胡雪岩是红顶商人,清朝首富,可是很少人知道他最后破产了,这其中又发生了些什么呢?胡雪岩破产于1883年12月初,据当时的《申报》报道,1883年11月,上海阜康雪记钱庄面临资金链断裂险情之时,胡雪岩将自己所囤积的15000包生丝分别卖给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洋人白尔辣在写给李鸿章的信中已当时生丝的价格:“每包生丝通扯价(平均价)为320两白银”,那么15000包生丝的总价值则为480万两白银。胡雪岩囤积生丝亏损150万两白银。然而,一代巨绅胡雪岩仅仅因为亏损了150万两白银,就走上了破败之路?这样的说法自然难以让人置信。那么,当时究竟还发生了什么呢?1884年10月19日《申报》报道说:去年(1883年)冬天,“本埠各大行栈倒闭纷纷,约计所耗之数,有数百万之多。市面情形大为减色。”进入1884年,市面更萧条,倒闭的商铺更多,并牵连到放贷的钱庄...
· 清朝李鸿章为何要杀死首富胡雪岩
说到李鸿章和胡雪岩想必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两个人看上去好像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了,但是仔细的想想的话你会发现其实李鸿章还真的是胡雪岩杀的。那么这在外人看起来是一起完全没必要的事情,所以这背后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情况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从一个家徒四壁的放牛娃,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兴衰荣辱的一生,其实,就是晚清回光返照的缩影。胡雪源在商场的成功崛起,离不开两个贵人的鼎力相助。一个叫王有龄,出身于官宦之家,却在官场混得很不如意。胡雪岩是个极有眼光的人,交往中感到此人奇货可居,便拿出500两银子为他打点升官之路。有钱能使鬼推磨,果然,王有龄在官场逐步一帆风顺,最后升任浙江巡抚。为了报答胡雪岩的恩情,王有龄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胡雪岩在生意上大开绿灯,再加上胡雪源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很快,胡雪岩就成为江南大名鼎鼎商人。正当胡雪岩志得意满的时候,太平军杀过来,攻陷杭州,王有龄也城破自杀。失去...
· 胡雪岩的结局清朝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结局
胡雪岩的结局:胡雪岩,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他也是左宗棠的左膀右臂。那么这样一位人物,他的结局是如何的呢?胡光墉(1823~1885),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
· 红顶商人胡雪岩:被李鸿章致死的清朝首富
他是官商,财权都要的红顶商人之代表,也是清朝末期商人的一个体现,马云指说财权不可都要,只可选其一,说的就是他。胡雪岩(1823-1885),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大清末年,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帝年间,外国侵略,清朝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正是需要商人扶持的时候。胡雪岩幼年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但胡雪岩贫不夭志,少年时即表现出诚信不贪的品德。小时候有一次给东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把牛拴在路...
· 揭秘清朝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破产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多知道胡雪岩是红顶商人,清朝首富,可是很少人知道他最后破产了,这其中又发生了些什么呢?胡雪岩破产于1883年12月初,据当时的《申报》报道,1883年11月,上海阜康雪记钱庄面临资金链断裂险情之时,胡雪岩将自己所囤积的15000包生丝分别卖给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图片来源于网络洋人白尔辣在写给李鸿章的信中已当时生丝的价格:“每包生丝通扯价(平均价)为320两白银”,那么15000包生丝的总价值则为480万两白银。胡雪岩囤积生丝亏损150万两白银。然而,一代巨绅胡雪岩仅仅因为亏损了150万两白银,就走上了破败之路?这样的说法自然难以让人置信。那么,当时究竟还发生了什么呢?1884年10月19日《申报》报道说:去年(1883年)冬天,“本埠各大行栈倒闭纷纷,约计所耗之数,有数百万之多。市面情形大为减色。”进入1884年,市面更萧条,倒闭的商铺更多,并牵连到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