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武则天退位后 为什么武氏家族还能风光无限?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3
转发:0
评论:0
武则天退位后为什么武氏家族还能风光无限?,武则天到了晚年,在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为太子一事曾左右摇摆不定。侄子毕竟隔着辈份

  武则天到了晚年,在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为太子一事曾左右摇摆不定。侄子毕竟隔着辈份了,毕竟不如儿子亲,一旦选择了侄子辈,她武氏江山是传承下去了,但李氏命脉也彻底断了,自己的儿孙辈也必然难逃毒手,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侄子上位后,会对自己这位姑姑怎么对待呢?再加上朝中重臣都支持立儿子为太子,权衡利弊,经过慎重考虑后,武则天最后无奈地选择立儿子李显为太子。

网络配图

  立李显为太子了,李唐江山传承下去肯定是没有问题了,问题是武家子弟该怎么办?如果按照“胜者为王败者寇”来推算,武家子弟将来在李显上台后,肯定是如霜打的茄子——蔫了。但武则天毕竟和武家子弟是一脉相连的,毕竟自己奋斗了一生建立的周武王朝也是属于武氏家族的荣誉,她自然不愿意自己千秋百岁之后,武家子弟就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如何保全武家子弟日后不受凌毒?如何让李家和武家化干戈为玉帛,和平相处下去?如何让武家子弟的富贵延续下去,让武家子孙兴旺发达?武则天煞费苦心,冥思苦想,很快以快如风、疾如电的态势,打出了一组天女散花般的“三剑”。打了一个快、准、狠的组合拳,

  第一招——横扫千军。俗话说枪竿子下出政权。的确,有了兵权在握,别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为此,武则天让武家子弟转型,把他们从油水足、职能轻、权大力的岗位上调整下来,让他们担任军政要职,无论中央朝廷,还是地方基层,武家子弟都掌握着重要岗位和重要地区的兵权。俗话说:害死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武则天的眼界的确高。总之,这一招横扫千军突出了一个“快”字,达到了快人一拍、先人一步的效果。

网络配图

  第二招——旱地拔葱。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武则天知道,此时如果稳住了皇太子李显就等于稳住了整个李氏宗亲,为此,她决定“归化”皇太子李显。圣历二年(公元699年)腊月,武则天赐皇太子李显姓武氏。对此,皇太子李显很高兴,一朝被蛇,十年怕井绳,他曾经被武则天这条毒蛇咬过,此时尽管王来归来,但心时原余悸却不是这么容易消除的,武则天此时赐他姓武,他也成了名正言顺的武家子弟了,这样无疑给自己加了一道护身符,能不高兴么?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弟也高兴,连太子都姓武了,那么他们将是永远的皇亲国戚了。总之,这一招旱地拔葱突出了一个“准”字,达到了精准发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招——双剑合璧。为了让李家子弟和武家子弟进一步融合、融入、融化,武则天借鉴了江湖侠士之义仁,命自己的两个儿子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女儿太平公主等人,和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弟喝血酒、拜把子、发毒誓、结同盟。喝血酒、拜把子的目的以后李家和武家就是血浓于水、爱化于心的一家人了,发毒誓、结同盟的目的就是以后要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相互促进,永不相残,永不争斗,永志不忘。总之这一招双剑合璧突出了一个“狠”字,达到了千帆过尽、水到渠成的效果。

网络配图

  就这样,武则天通过阴谋、阳谋、明争暗夺的谋,历经千辛万苦,解决了后继人的问题,化解了李武两家的矛盾和仇怨,终于达到了让李武两家和平共处的目的。

  进而也使得武氏在武则天退位后仍能屹立不倒、权倾一时,直至韦后、安乐公主陨落后才宣告退出政治舞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颇为罕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武则天退位后为什么武氏家族还能风光无限呢?
笔者认为,武则天退位后,武氏家族还能风光无限的原因如下。网络配图的确,武则天到了晚年,在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为太子一事曾左右摇摆不定。侄子毕竟隔着辈份了,毕竟不如儿子亲,一旦选择了侄子辈,她武氏江山是传承下去了,但李氏命脉也彻底断了,自己的儿孙辈也必然难逃毒手,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侄子上位后,会对自己这位姑姑怎么对待呢?再加上朝中重臣都支持立儿子为太子,权衡利弊,经过慎重考虑后,武则天最后无奈地选择立儿子李显为太子。立李显为太子了,李唐江山传承下去肯定是没有问题了,问题是武家子弟该怎么办?如果按照“胜者为王败者寇”来推算,武家子弟将来在李显上台后,肯定是如霜打的茄子——蔫了。但武则天毕竟和武家子弟是一脉相连的,毕竟自己奋斗了一生建立的周武王朝也是属于武氏家族的荣誉,她自然不愿意自己千秋百岁之后,武家子弟就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何保全武家子弟日后不受凌毒?如何让李家和武家化干戈为玉帛,和平相处下...
· 为何武则天退位后为何依旧能风光无限?
武则天到了晚年,在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为太子一事曾左右摇摆不定。侄子毕竟隔着辈份了,毕竟不如儿子亲,一旦选择了侄子辈,她武氏江山是传承下去了,但李氏命脉也彻底断了,自己的儿孙辈也必然难逃毒手,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侄子上位后,会对自己这位姑姑怎么对待呢?再加上朝中重臣都支持立儿子为太子,权衡利弊,经过慎重考虑后,武则天最后无奈地选择立儿子李显为太子。网络配图立李显为太子了,李唐江山传承下去肯定是没有问题了,问题是武家子弟该怎么办?如果按照“胜者为王败者寇”来推算,武家子弟将来在李显上台后,肯定是如霜打的茄子——蔫了。但武则天毕竟和武家子弟是一脉相连的,毕竟自己奋斗了一生建立的周武王朝也是属于武氏家族的荣誉,她自然不愿意自己千秋百岁之后,武家子弟就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何保全武家子弟日后不受凌毒?如何让李家和武家化干戈为玉帛,和平相处下去?如何让武家子弟的富贵延续下去,让武家子孙兴旺发达?武则天煞...
· 两次上疏叫武则天退位还能保住活命的的牛人
说起武周时期的直臣,有一个叫苏安恒的给人印象深刻,他两次上疏劝武则天退位,有啥说啥,毫不遮掩。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音轨,意为匣子)”,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网络配图史书称苏安恒“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第一次上疏的内容是这样的:“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繁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余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
· 两次上疏叫武则天退位还能保住活命的的牛人
说起武周时期的直臣,有一个叫苏安恒的给人印象深刻,他两次上疏劝武则天退位,有啥说啥,毫不遮掩。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音轨,意为匣子)”,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铲除异己搜集证据。网络配图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史书称苏安恒“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第一次上疏的内容是这样的:“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繁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余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
· 两次上疏叫武则天退位竟还能保住活命的的牛人
说起武周时期的直臣,有一个叫苏安恒的给人印象深刻,他两次上疏劝武则天退位,有啥说啥,毫不遮掩。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音轨,意为匣子)”,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网络配图史书称苏安恒“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第一次上疏的内容是这样的:“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繁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余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