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历史上让刘备最终成为三国正统的是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0
转发:0
评论:0
三国历史上让刘备最终成为三国正统的是谁?,一个人是释道安,还有“半个人”是谁呢?叫习凿齿,并不是说他水平只有释道安的一半,

一个人是释道安,还有“半个人”是谁呢?叫习凿齿,并不是说他水平只有释道安的一半,而是他脚患病,瘸着走路,是个残疾人,所以称他“半个”。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口才好、反应快。如果参加辩论赛,一定做主辩,拿个优秀辩手奖。

网络配图

习凿齿有几次精彩辩论

习凿齿从小有志气,写了一手好文章,做过桓温的秘书,而且是首席大秘书。

当时有个学者孙绰,以头脑子转得快著称。一次拜访桓温,桓温有点伤脑筋,因为自己手下号称人才如云,但如果派出接待的人,被孙绰问得张口结舌,那要被人笑掉大牙,以后在名流界都不好意思混了。思来想去,通知习凿齿上阵。

习凿齿听过他名字,但从来没有见过面。两个人坐下来,做过简单的介绍后,孙绰开口就是一句:“蠢尔蛮荆,大邦为雠?”

这是《诗经·小雅·采芑》中的句子,什么意思呢?古代的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瞧不起四周的少数民族人,都给了鄙夷的称呼,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荆州处在南方,所以称“蛮荆”,其中“雠”也就是“仇”。

这一句话是周天子警告荆州人,说:你们这些愚蠢的蛮族,难道要和中原大国作对吗?

因为习凿齿是襄阳人,在古代属于“蛮荆”之地。孙绰跟他开了一个带嘲讽意味的玩笑。

习凿齿都不停顿,回了一句:“薄伐玁狁(xiǎnyǔn),至于大原。”

这是《诗经·小雅·六月》里面的诗句。薄伐就是征伐,玁狁是周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大原就是后来的“太原”。这句话意思是:“玁狁”这个小民族,曾经被周天子下令讨伐,驱赶到山西太原。

因为孙绰的原籍在山西太原,习凿齿嘲笑他也是个土掉渣的“小民族”出身。

孙绰在荆州留下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两个人边走边聊。

孙绰走在前面,突然回过头对习凿齿说:“沙之汰之,瓦石在后。”这句话意思说:工人们在淘沙石的时候,沙子都从缝隙中漏下去了,剩下的都是些石头瓦块。他把走在后面的习凿齿比喻成石头瓦块。

习凿齿张口就回:“簸之扬之,糠秕在前。”糠秕是打谷的时候,从种子上分离出来的皮或壳,后来都比喻成没有用的东西。老百姓在簸粮食的时候,最先飞扬出去的就是皮壳,他把走在前面的孙绰比喻成这些没用的糠秕。

释道安为什么到襄阳来呢?是因为习凿齿听说了他的大名,又知道北方不安定,就劝他到襄阳来。释道安到了襄阳后,习凿齿去拜访他。宾主刚刚坐定,习凿齿说:“四海习凿齿。”释道安当即答:“弥天释道安。”习凿齿意思是说:我的名气很大,扬名在四海之内;释道安则说:我的名气也不小,普天之下没人不知道。

网络配图

这次对话立即流传了出去,成为一时的名对。这可能是“正史”(《晋书》)中记载的最早对联。

他尊刘备为正统

习凿齿是历史学家,代表作是《汉晋春秋》,从东汉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写起,下至西晋灭亡,时间跨度300年左右,其中有个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东汉以后是三国,一般认为魏国是中华正统,为什么呢?因为三国中曹魏的实力最强,又定都中原,吴、蜀都偏在南方,在当时都属于蛮荒之地。所以,西晋陈寿著的《三国志》,尊曹魏为正统。到了东晋,没人觉得陈寿说得不对。习凿齿却以一己之力和整个潮流相对抗,以蜀汉刘备为正统,曹魏为篡逆。

北宋一统中国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又认为曹魏是正统。但到了南宋的朱熹,再次尊蜀汉为正统。有两个原因:1、南宋偏安一方,2、他是习凿齿的“追随者”。此后,又影响到了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由于《三国演义》传播太广了,所以现在大多老百姓都认为刘备才是正统。习凿齿也就成了这个观点的“祖师爷”。

同时,《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是取材于《汉晋春秋》,如“七擒孟获”等。

一般人都听过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的最后一句,原句为“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后出师表》是不是诸葛亮写的一直有争议,但不论如何,这和《出师表》的文风相似,也是一篇优美的好文章。这篇表为世人熟知是《汉晋春秋》的功劳。

《后出师表》本来收录在张俨(生活年代比诸葛亮稍晚)的《默记》,但张俨名气不大,书也不太出名。习凿齿把这个表收录到《汉晋春秋》,到了南朝刘宋时,史学家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收录了这篇表,从此《后出师表》“名声大振”,和《出师表》并驾齐驱。

网络配图

那么习凿齿为什么尊刘备为正统呢?

1、他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曾经专程去襄阳城西的隆中凭吊孔明故宅,还激情洋溢地写了《诸葛武侯宅铭》,大大夸赞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在成都武侯祠殿上,挂着近代钟瀚书写的一副对联:“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

2、他暗劝桓温不要有野心。他隐喻的意思是:桓温要像刘备尊汉一样,尊司马氏为正统,而不要像曹氏一样篡汉。

他高度赞扬诸葛亮,就是劝桓温要好好学学他的耿耿忠心。

这种含沙射影的小手法,桓温这种聪明人当然一眼就看透了,相当不开心,把他降到荥阳太守。习凿齿知道“老板”对他有意见了,不久打了辞职报告,回到襄阳。

后半生隐居山林

苻坚把他俘虏到长安后,请他出来做官,习凿齿婉拒。不久因为身体有病,返回襄阳。

东晋朝廷还想让他出来修国史,他也没有同意。后来,他经过今天江西省新余市西北方一个叫缑岭的地方时,正值寒冬季节,他看到一株白梅傲雪怒放,就把这个地方叫白梅,并且隐居在这里,终老于此。

如今这里还是叫“白梅村”,他就成了这里习氏的鼻祖。因为他在长安呆过,所以如今西安还有“凿齿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让刘备成为三国正统的是谁?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杨民仆一个人是释道安,还有“半个人”是谁呢?叫习凿齿,并不是说他水平只有释道安的一半,而是他脚患病,瘸着走路,是个残疾人,所以称他“半个”。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口才好、反应快。如果参加辩论赛,一定做主辩,拿个优秀辩手奖。网络配图习凿齿有几次精彩辩论习凿齿从小有志气,写了一手好文章,做过桓温的秘书,而且是首席大秘书。当时有个学者孙绰,以头脑子转得快著称。一次拜访桓温,桓温有点伤脑筋,因为自己手下号称人才如云,但如果派出接待的人,被孙绰问得张口结舌,那要被人笑掉大牙,以后在名流界都不好意思混了。思来想去,通知习凿齿上阵。习凿齿听过他名字,但从来没有见过面。两个人坐下来,做过简单的介绍后,孙绰开口就是一句:“蠢尔蛮荆,大邦为雠?”这是《诗经·小雅·采芑》中的句子,什么意思呢?古代的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瞧不起四周的少数民族人,都给了鄙夷的称呼,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
· 让刘备成为三国正统的人到底是谁?
一个人是释道安,还有“半个人”是谁呢?叫习凿齿,并不是说他水平只有释道安的一半,而是他脚患病,瘸着走路,是个残疾人,所以称他“半个”。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口才好、反应快。如果参加辩论赛,一定做主辩,拿个优秀辩手奖。网络配图习凿齿有几次精彩辩论习凿齿从小有志气,写了一手好文章,做过桓温的秘书,而且是首席大秘书。当时有个学者孙绰,以头脑子转得快著称。一次拜访桓温,桓温有点伤脑筋,因为自己手下号称人才如云,但如果派出接待的人,被孙绰问得张口结舌,那要被人笑掉大牙,以后在名流界都不好意思混了。思来想去,通知习凿齿上阵。习凿齿听过他名字,但从来没有见过面。两个人坐下来,做过简单的介绍后,孙绰开口就是一句:“蠢尔蛮荆,大邦为雠?”这是《诗经·小雅·采芑》中的句子,什么意思呢?古代的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瞧不起四周的少数民族人,都给了鄙夷的称呼,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荆州处在南方,...
· 三国探秘:让刘备成为三国正统的人究竟是谁?
一个人是释道安,还有“半个人”是谁呢?叫习凿齿,并不是说他水平只有释道安的一半,而是他脚患病,瘸着走路,是个残疾人,所以称他“半个”。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口才好、反应快。如果参加辩论赛,一定做主辩,拿个优秀辩手奖。网络配图习凿齿有几次精彩辩论习凿齿从小有志气,写了一手好文章,做过桓温的秘书,而且是首席大秘书。当时有个学者孙绰,以头脑子转得快著称。一次拜访桓温,桓温有点伤脑筋,因为自己手下号称人才如云,但如果派出接待的人,被孙绰问得张口结舌,那要被人笑掉大牙,以后在名流界都不好意思混了。思来想去,通知习凿齿上阵。习凿齿听过他名字,但从来没有见过面。两个人坐下来,做过简单的介绍后,孙绰开口就是一句:“蠢尔蛮荆,大邦为雠?”这是《诗经·小雅·采芑》中的句子,什么意思呢?古代的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瞧不起四周的少数民族人,都给了鄙夷的称呼,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荆州处在南方,...
· 讲历史——三国叙事中,蜀汉如何成为正统
?为何是蜀汉最终获得了三国历史的中心地位?因为蜀汉涉及过去中国历史上不曾认真处理过的大问题:一个朝代如何才算是结束?朝代断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在此之前,朝代的开始与结束,没有明确的定义,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汉朝最流行的是“五德终始说”,用五行来定义、规范朝代史的递变。但五行之间的关系,大家普遍接受的有“相生”和“相克”两种说法。后朝取代前朝,应该是“相生”还是“相克”?没有标准答案,“相生”和“相克”都讲得通,更何况五行之间的互动还有更复杂、更多样的说法,很难形成权威、统一的解释。汉末乱局中,五行和感应的信仰流行,图谶和预言大量出现。每个有野心要建立新朝代的人,都宣称自己有图谶、预言为他提供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大家都有图谶,都有预言,很自然地,图谶和预言就快速贬值了。互相冲突的图谶、预言满天飞,不可能每个都准确可信,到后来这只会让人们再也不相信任何图谶和预言了。东汉末年,之前的旧思维因使用过...
· 正统观与《三国演义》
历来在对《三国演义》的讨论中,“正统观”问题总是研究者颇感兴趣的问题。讨论这一问题,不仅要涉及政治和历史范畴,而且也要涉及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范畴,对考察《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二千余年的历史,朝代兴替更迭频繁,占统治地位的封建集团为了保护本集团的利益并排斥其他封建集团和派别的争夺,都力图使自己的统治地位合法化,便制造了种种借口和“理论”,把自己封建集团的政权说成是“天命”特权,依托于上帝天神的意志,使本集团的封建政权的“神圣”与“合法”得以维护。同时,封建统治阶级又确定宗法制度的嫡派子孙的继承权,递相传授封建王朝的统治权,不许他人篡夺,以之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防止统治阶级内部其他成员对皇位的争夺,维护一朝一姓嫡派子孙的。因此,便产生了所谓“正统”之说。梁启超在《论正统》中说:“言正统者,以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于是乎有统。又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