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竟然是李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9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竟然是李白!,“安史之乱”爆发前,曾先后有三位高官向唐玄宗说过安禄山会谋反。据《旧唐书》记

  “安史之乱”爆发前,曾先后有三位高官向唐玄宗说过安禄山会谋反。据《旧唐书》记载,张九龄因为讨厌安禄山的“狡黠”,所以告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王忠嗣因为李林甫对自己“日求其过”,于是告他的亲密同伙安禄山日后“必反”;杨国忠因为担心安禄山与自己争夺相位,因此多次“上前言其悖逆之状”。

网络配图

  在古代,把“谋反”的帽子强扣在别人头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政治斗争手段。在个人喜恶、个人利益、个欲面前,无论是风度翩翩的张九龄,异常奸诈的李林甫,还是粗鲁霸道的杨国忠,都把颇受皇帝宠爱的安禄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都欲除之而后快。因为没有真凭实据,所以他们的说法均属主观臆断和恶意诬陷。

  其实,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人是李白。天宝十一年(752)十月,李白在游历途中去了一趟范阳,即幽州,也就是安禄山的大本营,亲眼目睹了安禄山的嚣张气焰,客观地预见了安禄山谋反的必然性。离开幽州后,李白写了一首诗,题为《幽州胡马客歌》,诗中的“胡马客”暗指安禄山,“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写出了安禄山的飞扬跋扈,“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则道出了自己的忧国之思。

网络配图

  李白之所以有这种敏锐觉察和正确判断,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其一,李白经过两次官场上的失败,政治警惕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其二,李白被“赐金还山”后身处局外,更容易清醒地认识问题;其三,李白与安禄山都具有胡人血统,更容易洞悉同族人的心思。流放夜郎遇赦后,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也回忆了当年他在幽州的所见所闻。“戈”和“鋋”均为古代兵器,李白用一句“戈鋋若罗星”,犀利地揭露了安禄山跃跃欲试的狼子野心。

  对于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李白既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密奏皇帝。应该说,李白有难言之隐。当时,安禄山正红得发紫,昏聩的唐玄宗对他百般信任和恩宠,连御史大夫和当朝宰相都扳不倒他,李白一个被谗逐的文人,所说的话又有多少分量呢?再者,王忠嗣、杨国忠因为说过安禄山的坏话,一个被贬职,一个遭白眼,如果换了李白,恐怕只有被砍头的份了。所以,一句“心知不得语”,反映出了李白当年心存畏惧、有话难诉的矛盾和尴尬。

网络配图

  把话放在心里面,把预见写在作品中,是李白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此后,李白继续他的游山玩水,继续他的求仙访道,甚至想用“栖蓬瀛”的方式来避世。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后,剑法高超的李白不但没有投军报国,反而和普通百姓一样选择了仓皇“南奔”,甚至认为“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国难当头,李白这一系列退撄逃避的做法,既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的消极和绝望,也反衬出了“盛唐”表象下的昏暗和腐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史之乱: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竟然是李白?
安史之乱”爆发前,曾先后有三位高官向唐玄宗说过安禄山会谋反。据《旧唐书》记载,张九龄因为讨厌安禄山的“狡黠”,所以告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王忠嗣因为李林甫对自己“日求其过”,于是告他的亲密同伙安禄山日后“必反”;杨国忠因为担心安禄山与自己争夺相位,因此多次“上前言其悖逆之状”。网络配图在古代,把“谋反”的帽子强扣在别人头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政治斗争手段。在个人喜恶、个人利益、个欲面前,无论是风度翩翩的张九龄,异常奸诈的李林甫,还是粗鲁霸道的杨国忠,都把颇受皇帝宠爱的安禄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都欲除之而后快。因为没有真凭实据,所以他们的说法均属主观臆断和恶意诬陷。其实,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人是李白。天宝十一年(752)十月,李白在游历途中去了一趟范阳,即幽州,也就是安禄山的大本营,亲眼目睹了安禄山的嚣张气焰,客观地预见了安禄山谋反的必然性。离开幽州后,李白写了一首诗,题为《幽州...
· 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是李白?他怎么没告诉唐玄宗?
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是李白?他怎么没告诉唐玄宗?要这样说,其实很多人肯定是不相信的,唐玄宗还有杨贵妃,经常与安禄山在一起,而安禄山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的也是各种听话和乖巧,李白能和安禄山有多少交道,他怎么可能会知道安禄山要谋反?而且安禄山如果要谋反,怎么可能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心思?就算是李白真的看出来安禄山不怀好意,他为什么又没告诉唐玄宗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不过唐朝在后来便遭遇了安史之乱,经过这场内乱之后唐朝的实力大减,从此唐朝也逐渐走线衰弱,可以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转折点。历史上有很多人早就跟唐玄宗建言说安禄山会造反,这其中不但有张九龄、王忠嗣和杨国忠等大臣。事实上,最早预见安禄山会造反的人居然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唐朝的这些大臣我们就不说了,这些大臣嘴里说的话没人知道真假,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在朝堂...
· 最早预见清朝必然灭亡的人:张之洞
张之洞《花随人圣庵摭忆》中说,张之洞与西太后关系甚深,极感知遇,折谓:“殿试对策,指陈时政,蒙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拔置上第,遇合之隆,虽宋宣仁太后之于宋臣苏轼,无以过之”。《金銮琐记》亦有诗云:“湖园召见上帘钩,年少探花已白头。各有伤心无一语,君臣相对涕横流”,作者高树在诗下自注:“癸卯张文襄来,湖园召见,出殿门,树往迎之,扶到朝房休息数刻,坐肩舆回小寓。后遇濮梓泉前辈,闻之内监云,‘孝钦与文襄见面,孝钦呜咽涕泣,文襄亦涕泣,始终未交言’。盖各有伤心,不知从何处说起,惟有对泣而已。对泣已久,孝钦命休息,乃出。孝钦癸亥垂帘,阅定文襄殿试卷,是时文襄二十六岁,今免冠叩首,白发鬅鬙,孝钦焉能无感!”张之洞与1903年奉旨朝觐慈禧太后,时年六十七岁。慈禧太后比张大两岁,庚子年后亦年老力衰,会见大臣时忆及西狩苦况常做涕泪流状,因张之洞系她一手栽培,宠任素专,此次君臣相见,竟无语对泣,诚为百感交集后...
· 管仲预见
齐桓公最得力的宰相管仲不幸得了重病。齐桓公前往探视。管仲望着齐桓公欲言又止。齐桓公问道:“你的病看来不轻,要好好休养,不必为国事烦忧,如果有什么不放心的事,就请说出来。”管仲见齐桓公态度诚恳,便忧心忡忡地说:“好吧,既然主公愿意听,我就说出来自己的担忧。”齐桓公问道:“仲父,不知你为什么担忧?”管仲说:“但求主公今后不要重用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几个人,最好让他们远离您的身边。”齐桓公说:“这我就不懂了,像易牙这样的人连自己的孩子都肯煮了给我吃,像竖刁这样的人为了在我身边侍俸,宁可自阉当太监,而常之巫有测生死祸福的能力,可以帮助我逢凶化吉,至于公子启方多年追随我,连父亲病故都不肯离开我去奔丧,这些人如此忠心耿耿,怎么用得着去提防呢?”管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主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一个人连自己的亲骨肉都能不爱怜,都肯杀死,难道他不会杀主公吗?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肯残害,难道他不会...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早离婚的那个人竟然是他!
离婚在现当代以离婚协议的形式实现,在古代,休书则有离婚协议的功能。说到中国最早的离婚,我们应该追朔到商末周初时期的姜子牙。好多人要问了,姜子牙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还被春秋儒、兵、法等诸家追认为本家鼻祖,被尊称为“百家宗师”。他怎么会离婚,他确实离婚了,而且离婚年龄非常大,70多岁离婚。网络配图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和我们大家一样是穷屌丝,但是他比我们大多数屌丝更屌丝,最先还在纣王手下当官,当着当着,看不惯纣王,说你这暴君,天天不干正事,我居然在为你办事,助纣为虐,真是人生一大丑事。愤而离职,上山当道士。这货当道士学得很快,经常为难师父,被师父赶下山。他不知道干什么,就去投奔了哥哥宋异人。此时的他已经72岁,成了超级剩男。他的哥哥说,这剩得太过分了,我听说有个老处女和你年龄不相上下,而且相貌出众,才气十足,可以介绍你们认识。他哥哥介绍的这个人就是马氏,两个剩男剩女一拍即合,快速闪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