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邦为何能夺取天下?他自己有语录式高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3
转发:0
评论:0
刘邦为何能夺取天下?他自己有语录式高论?,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分封诸侯、整顿天下,着实忙了一段时间,等一切稍稍安定之后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分封诸侯、整顿天下,着实忙了一段时间,等一切稍稍安定之后,便在洛阳南宫召集群臣,置酒相乐。

酒过三巡,君臣们面红耳赤,酒气壮了胆气,得意之情便喜形于色,这也是胜利者自然的反映。高祖清了清嗓子,宫内顿时鸦雀无声,只听他缓声说道:“各位辅佐我成功,今天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何能得到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去天下?大家大可直言,实话实说,不必忌讳。”

网络配图

那些文臣武将正喝得高兴呢,不想皇帝却在兴头上出了一个考题,要求直言不讳地回答,然而,直言不讳容易,但要答到皇帝高兴,却不是那么容易。于是,左望右,右望左,面面相觑者不少。这时,高起、王陵二人站起身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掠地,凡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即封赏给有功之臣,说明陛下能与天下同利,人人归心,以死相效,故能得天下。项羽则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能的怀疑,获胜不赏,得地不封,军心涣散,人心背离,故失去了天下。” 

高、王二人的回答并非没有道理,但高祖听后,却认为他二人“知其一,未知其二”,只说出了表象,没触及根本。接着,高祖语重心长地说出了他那段最著名的“用人论”,因这一段太精彩,故对《史记·高祖本纪》原文照录如下,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网络配图

意思是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源源不断,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人乃当今豪杰,我能放手放心地任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得天下的根本原因。项羽有一范增却计不从、策不用,最后逼得他挂印归乡,行至中途“疽发背而死”,这就是他为我所灭的根本原因。 

高祖所言高起、王陵“知其一”是什么呢?是他们回答的:“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吧,这明摆着是说项羽不善用人嘛。但“未知其二”又是什么呢?是评价高祖的那句“与天下同利”吧,高祖的意思或是:你虽然说我能与天下同利,但没说我善用天下豪杰,没有说到点子上嘛。然而仔细琢磨高、王二人的回答,其实与高祖自我总结的差别不是那么大,有功就赏,这难道不是善于用人的方法之一吗?

网络配图

我姑妄言之,高祖在召集群臣聚会之前,就可能把这段话早就想好了,只待一个不准确的回答,然后便接下话题,抛出他那烂熟于心而且一定可以成为“语录式”的经典话语来。不过,他没有想到高、王二人来了一个那么接近正确答案的回答,最后只得硬说他们“知其一,未知其二”了。当然,如果这都是司马迁之言而非高祖原话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高祖为何能夺取天下?他自己有语录式高论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分封诸侯、整顿天下,着实忙了一段时间,等一切稍稍安定之后,便在洛阳南宫召集群臣,置酒相乐。酒过三巡,君臣们面红耳赤,酒气壮了胆气,得意之情便喜形于色,这也是胜利者自然的反映。高祖清了清嗓子,宫内顿时鸦雀无声,只听他缓声说道:“各位辅佐我成功,今天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何能得到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去天下?大家大可直言,实话实说,不必忌讳。”网络配图那些文臣武将正喝得高兴呢,不想皇帝却在兴头上出了一个考题,要求直言不讳地回答,然而,直言不讳容易,但要答到皇帝高兴,却不是那么容易。于是,左望右,右望左,面面相觑者不少。这时,高起、王陵二人站起身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掠地,凡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即封赏给有功之臣,说明陛下能与天下同利,人人归心,以死相效,故能得天下。项羽则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能的怀疑,获胜不赏,得地不封,军心涣散,...
· 汉高祖为何能夺取天下?他自己有一番“语录式”高论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分封诸侯、整顿天下,着实忙了一段时间,等一切稍稍安定之后,便在洛阳南宫召集群臣,置酒相乐。酒过三巡,君臣们面红耳赤,酒气壮了胆气,得意之情便喜形于色,这也是胜利者自然的反映。高祖清了清嗓子,宫内顿时鸦雀无声,只听他缓声说道:“各位辅佐我成功,今天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何能得到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去天下?大家大可直言,实话实说,不必忌讳。”网络配图那些文臣武将正喝得高兴呢,不想皇帝却在兴头上出了一个考题,要求直言不讳地回答,然而,直言不讳容易,但要答到皇帝高兴,却不是那么容易。于是,左望右,右望左,面面相觑者不少。这时,高起、王陵二人站起身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掠地,凡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即封赏给有功之臣,说明陛下能与天下同利,人人归心,以死相效,故能得天下。项羽则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能的怀疑,获胜不赏,得地不封,军心涣散,...
· 项羽为什么败给刘邦没能夺取天下?和他气走的这个人有关!
“楚汉争霸”的故事,想必现在的人们依然津津乐道,同时,了解过这段历史的朋友应该也会知道,在争霸的大部分时间里,项王项羽是占据着优势的。当时项羽的第一谋士范增辅佐着项羽,为项羽出谋划策,立下许多功劳。也使得项羽把他称为国宝,尊称他为“亚父”。项羽的愿望是拥有天下,所以成为一方统帅是项羽的梦想,可惜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易猜忌并且没有容人之心。刘邦夺得天下之后,宴请全臣时,就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群臣不敢言,刘邦给出的回答是,他能够夺得天下,是因为他有汉初三杰,并且知人善任,知道怎么重用善待他们,然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知道怎么用人。那范增到底有多强,又是怎么和项羽分道扬镳的呢?对于范增的一生,历史文献并没有过多的记载,而这为数不多的记载里,可以看到范增是在古稀之年,选择出山辅佐项羽,并且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帮助项羽完成了一方霸业。范增曾经三出奇计帮助项羽。范...
· 刘邦为何能笼络到那么多牛人为自己效力?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分为东西两汉,共传29位皇帝,享国405年。由于汉朝是第一个立国长达几百年的统一王朝,汉朝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汉朝开始,华夏民族就被称为汉人,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汉朝的影响深入中国人的方方面面。汉朝的建立者是汉高祖刘邦。历史上对于刘邦的评价,一方面说刘邦雄才大略,居功至伟;另一方面又说刘邦出身低贱,早年是个流氓无赖,后来当上亭长,依然是个无赖。先说一下谁把刘邦称作无赖。第一,刘邦的家人。刘邦不像他的大哥二哥那样,勤于务农,添置产业,还不结婚,整天游手好闲,被家人嫌弃,被称作无赖很正常。第二,刘邦的对手们。比如项羽、齐国田氏兄弟、六国旧贵族等。网络配图第三,后世之人,主要是汉朝以后的人。汉朝毕竟是刘氏天下,敢称刘邦为无赖的恐怕不多。汉之后能了解刘邦事迹的基本都是士大夫阶层的人和读书人(儒生),他们要么出身比刘邦高贵,要么比刘...
· 他能未卜先知助刘邦夺取天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从正面来说秦始皇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另一面秦朝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揭竿而起。时势造英雄,大乱必出大贤。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纷纷招兵。一方面治乱,另一方面扩充实力,统一天下。网络配图当时有一位神人,他在十年前就料到了秦末暴乱的局面,为了平复这场纷争,他早在十年前就研讨治乱之法,著书一本,名曰《太公兵法》,没错,此人就是黄石公。虽然黄石公在历史上被提及的少,但大家一定听过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吧?张良被中国后人誉为谋圣,此人出谋划策,为刘邦打下大汉江山,并为巩固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鸿门宴中,就是张良出谋让刘邦言辞和善,恭顺屈服,将来以伺时机翻盘。而张良的师傅就是黄石公,当年,黄石公潜心著书,著就《太公兵法》一书,无奈此人乃云游仙鹤之人,无心功名利禄,又不忍看着百姓流民在战火中苟且求生,因而想传此书于有缘有志之人。恰巧,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