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锦衣卫?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5
转发:0
评论:0
揭秘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锦衣卫?,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要进行阶级或者是不同信仰之间的淘汰和权威的重新组建。当

  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要进行阶级或者是不同信仰之间的淘汰和权威的重新组建。当然,为了保证权威的顺利组建,一般当政的皇帝都会建立一支隶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特务组织来监督和督促权威的威严性和稳固性,这种特务组织就是一种特务政治的有力执行和护卫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强有力的执政手腕和一系列针对下层民众的监视和监督机构。这些如果放在当代,可以归类于“公检法”。但是在古代,所有人必须听命于皇帝一人,也就是王权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这就迫使历代的皇帝都费尽心思地建立起一支真正隶属于自己、别无二心的心腹部队。在明朝,这支部队就是锦衣卫。锦衣卫早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就已设立。在王朝刚刚建立的初期,皇上为什么要急于设立这样一个特务组织呢?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1949年版)中这样回答道:“这一批并肩作战、骁悍不驯的将军们,这一群出身豪室的文臣,有地方势力,有社会声望,主意多,要是自己一咽气,忠厚柔仁的皇太子怎么对付得了?到太子死后,太孙不但年轻,还比他父亲更不中用,成天和腐儒们读古书,讲三王道理,断不是制驭枭雄的角色。他要替儿孙斩除荆棘,要保证自己死后安心。为此,便有目的地大动杀手,犯法的杀,不犯法的也杀,无理的杀,有理的也杀。 

  锦衣卫的建立,为的是便于有计划地栽赃告密,有系统地诬告攀连,有目标地灵活运用,更方便地在法外用刑。各地犯重罪的都解到京师下的北镇抚司狱,备有诸般刑具,罪状早已安排好,口供也已预备好,不容分析,不许申诉,犯人唯一的权利是受苦刑后书字招认。不管是谁,进了这头门,是不会有活着出来的奇迹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晗分析得入木三分。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强调了锦衣卫的职能:有计划地栽赃告密,有系统地诬告攀连,有目标地灵活运用,更方便地法外用刑。锦衣卫是个什么组织,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明朝著名文人王世贞专门写了一本《锦衣志》,他的结论也是如此:锦衣卫是内廷的侦察机关,东厂则由宦官提督,最为皇帝所亲信,即使是锦衣卫也受其侦察。锦衣卫初设于明太祖时,是内廷亲军,皇帝的私人卫队,不隶属于都督府(其他卫队隶属于都督府)。其下有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负责本卫内部刑法,北镇抚司专门掌管诏狱,可以直接凭借皇帝诏令行事,不必经过外廷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法律手续。 

  清朝官方编纂的《明史》,其中的《刑法志》有不少篇幅涉及锦衣卫,书中说到:“锦衣卫狱者,世所称诏狱也……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师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当时令人噤若寒蝉的“胡惟庸党案”“李善长党案”“蓝玉党案”,先后杀戮4万多人,就是锦衣卫一手操办的。后来,朱元璋大概意识到“法外用刑”并非守成之君的所为,便下令撤销镇抚司诏狱,烧毁刑具,囚犯移送刑部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后,燕王朱棣发动军事政变,把建文帝赶下台,但由于名不正、言不顺,遭到建文旧臣的强烈反对。为了肃清,钳制,他又恢复了镇抚司诏狱。永乐初年,再度重现洪武年间的恐怖气氛,由“诛九族”发展到“诛十族”。那时,受株连而处死的不仅有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外加朋友门生一族,还出现了“瓜蔓抄”,即把案犯家乡的村庄化作废墟,没有一人得以幸免。这些都是锦衣卫的“杰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明锦衣卫:如何成为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要进行阶级或者是不同信仰之间的淘汰和权威的重新组建。当然,为了保证权威的顺利组建,一般当政的皇帝都会建立一支隶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特务组织来监督和督促权威的威严性和稳固性,这种特务组织就是一种特务政治的有力执行和护卫者。作为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强有力的执政手腕和一系列针对下层民众的监视和监督机构。这些如果放在当代,可以归类于“公检法”。但是在古代,所有人必须听命于皇帝一人,也就是王权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这就迫使历代的皇帝都费尽心思地建立起一支真正隶属于自己、别无二心的心腹部队。在明朝,这支部队就是锦衣卫。锦衣卫早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就已设立。在王朝刚刚建立的初期,皇上为什么要急于设立这样一个特务组织呢?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1949年版)中这样回答道:“这一批并肩作战、骁悍不驯的将军们,这一群出身豪室的文臣,有地方势力,有社会声望,主意多,要是自己一咽气,忠厚...
· 揭秘:压垮三国第一猛将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众所周知,刘备是因起兵讨伐黄巾农民起义军有功而登上西汉末年政治舞台的,后得到军师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等人齐心协力的辅佐,才成为三国鼎立之一蜀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按说,刘备虽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家道中落,早年不过以贩履织席为业,并没有什么超群的武艺,但就是这个任何偏将都能追得他屁滚尿流的刘皇叔,却在群雄逐鹿中神奇地成为压垮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头人。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早年时期,吕布因其勇猛神武被并州刺史丁原任为主簿,大见亲待。汉灵帝死后,丁原进京与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并为执金吾。董卓入京之后,诱吕布杀丁原,并委任他为骠骑都尉。不久,再升任他为中郎将,加封都亭侯。董卓还将自己十分喜欢的赤兔马赏赐给他,因此,这位...
· 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因为崇祯的无能?
关于明朝的历史,现在基本出现了两个极端,喜欢明朝历史的人认为明朝是中华文明的最集中体现,即使到了现在都无法达到明朝的高度。另外一种对于明朝几乎是恨之入骨,因为在明朝知识分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制,即使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也不如明朝的压制过分。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明朝到底为什么会在极盛的时候突然偃旗息鼓了呢?网络配图要说明朝是被李自成或者清朝给灭亡的,还不如说明朝是自己玩死的自己。现在很多人都在批评崇祯帝多么多么的昏庸无能,这个黑锅崇祯表示背不起,从明朝中期开始,明朝灭亡的迹象已经开始慢慢的显现,而崇祯只不过是那个黑锅而已。网络配图这个错误其实从朱元璋已经埋下了祸根,废除了宰相,这对于皇帝的素养要非常高才能掌控整个国家权利。不是每个人都像朱元璋一样,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可以像朱元璋那样可以辨识人才。所以在明朝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奇葩皇帝,这个可能朱元璋都不会想到,朱元璋更想不到没有了宰相后,明朝却出现了比宰...
· 晋阳兵变是如何成为压垮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的为何最后赢的是李渊而不是李密
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动摇了隋王朝,隋焬帝内心非常害怕,过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日子,四五年来一直睡眠不安,梦中常惊呼有“贼”,要几个妇人象摇抚小儿那样摇抚他才能入睡。有一次,大业殿西院起火,他以为起义军来了,大惊逃入西苑,藏匿在丛草间,火灭了才敢出来。公元六一六年,他决心离开洛阳去江都,因为江淮地区农民赵义军比较少一些。出发时,有些官员上表谏阻,但被他杀了。到江都后,隋焬帝接见江淮地方官,专问献礼多少。礼多的升官,官少的黜免,江都郡丞王世充献铜镜屏风,即升为副太守,因此地方官尽量搜刮,江淮民众赋税繁重,生计断绝,开始采摘树皮草叶充饥,后来竟被逼得人相食。隋焬帝坐在江都宫中,依然无恶不作,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农民起义大大削弱了隋朝廷的统治力量,一些隋朝的军官乘统治力量削弱的机会,起兵割据,称帝称王。他们都是反对农民起义的反动势力,但在消灭隋朝这一点上,他们和农民起义军的目标又是一致的。公元61...
· 仁宗盛世卷——最后一根稻草
李元昊得胜回国,庆祝没多久,就摆了个大乌龙。事情从青润城、种世衡还有和尚光信说起,具体时间是在庆历二年的冬十二月。前面说过,光信被种世衡毒打了N次之后就失踪了,叛逃去了西夏。他一直在小心翼翼地潜伏着,等待一个时机。这个时机,从概率上就能知道,是绝对不会轻易出现的。就算光信之前在宋朝和西夏两国再吃得开,也没用。但概率还有个说法。历史是由人组成的,是人,就会出错,尤其是一些心性狡诈,总想凭些小聪明骗人的人。比如李元昊,还有他手下的头号军事人物,野利旺荣。野利旺荣,又叫野利刚浪凌,他的职务有些像辽国的耶律休哥,据说打仗、政治都相当地有一套,尤其是和休哥一样,直接面对宋朝。不同之处嘛,就是他的地位更高,更稳固,他是李元昊现任皇后的叔叔。还有就是他具备让休哥所最厌恶的特性。奸诈卑鄙。前面说过,西夏人打仗从来都不会勇往直前,对他们来说,是欺诈“值钱”。作为大领导,野利旺荣的欺诈行为更是居高不下,但是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