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是真的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1
转发:0
评论:0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是真的吗?,话说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

  话说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大体进程是这样的: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

  八月,荆州牧刘表逝世,少子刘琮继位,驻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瞒着刘备,不战而降。刘备仓促南撤,败走夏口。曹操进军江陵,欲趁势征服江南。

网络配图

  十月,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决计联刘抗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会合刘备军,进至赤壁。

  十一月至十二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初次交战,曹军失利,退至江北乌林一带。曹军发生疾疫,将士多有死者,乃将战船相连。黄盖诈降,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曹操自华容道北归。

  当然赤壁之战的功臣不知周瑜一个,另一个便是他既爱又恨的合作伙伴和宿敌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是读者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使用了很多艺术手段,让读者对诸葛亮呼风唤雨、能掐会算的能力大为惊异。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个故事: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

  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划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

  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这不过是诸葛亮气象学方面知识的一次实践而已。那诸葛亮是如何得知赤壁之战之时会刮东南风?何时刮东南风呢?

网络配图

  赤壁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在冬季时,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在亚洲中部地区常形成冷高压,如西伯利亚高压。这样,赤壁地区在那时应盛行西北风。

  不过长江中游地区要在隆冬时节刮起东南风不是没有可能的。总括来说有两种可能。

  1.由于大气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很可能在赤壁地区西边偶然地出现了一个小低压。北半球的低压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流入。这样,在低压东部的赤壁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2.也有可能是在赤壁东边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北半球的高压为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流出。这样,高压西部的赤壁地区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所以,"借"东风的真相其实是:

  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东风也就"借"来了。至于孔明能预料到东南风也有以下几种可能。

网络配图

  1.他精通天文地理知识,可以根据当时的一些自然现象来判断气候的反常。

  2.可能是东南风已经开始刮,孔喻二人随机应变做出的军事决策并不是做好准备"等"东风。

  3.的确有可能借东风烧赤壁是讹传,在无风的状态下,利用一些地形因素也能放火烧曹军。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一直都有着争论。作为普通人,我们宁愿相信罗贯中所说的这一切只是诸葛亮的神乎其技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赤壁之战真相:诸葛亮借东风是真的吗?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话说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大体进程是这样的: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八月,荆州牧刘表逝世,少子刘琮继位,驻襄阳。刘备屯樊城。网络配图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瞒着刘备,不战而降。刘备仓促南撤,败走夏口。曹操进军江陵,欲趁势征服江南。十月,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决计联刘抗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会合刘备军,进至赤壁。十一月至十二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初次交战,曹军失利,退至江北乌林一带。曹军发生疾疫,将士多有死者,乃将战船相连。黄盖诈降,火烧...
·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诸葛亮借东风是什么原理?
实际上诸葛亮借东风在历史上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在演义中被杜撰出来的故事。不过古人对于风的确有很深的研究,这点是有据可依的。因为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能帮古人做很多事情,包括取得战场上的胜利。但是想要精确算出“风“的流向,肯定需要科学和先进的设备,但古人既没有科学也没有技术,那他们究竟是如何研究风的呢?其实实践往往先于理论,古人的智慧我们也不可小看。当时基本统一北方的曹操率领他的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准备将孙刘一举拿下,统一全国!当时的孙刘联盟实力较弱,诸葛亮借东风屯兵以天险据守,双方在赤壁摆开阵势,准备一决雌雄。孙权的大都督是周瑜,一直思忖如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关键问题是当时是冬天哪,大冬天哪里来的东南风呢?这没有东南风,把火怎么能够烧到敌营呢?周瑜因此而病倒在床,于是诸葛亮就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就是说他能借来东风。好,既然你有这本事,你就试试,周瑜听从诸葛亮...
· 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诸葛亮借东风:在我们看来,那年冬天发生的东南风,却无疑是诸葛亮借来的。想想看,曹操自西北而来,席卷荆襄,气焰何其汹汹!东吴才俊,向震失色,意志何其沮丧!刘备逃在夏口,朝夕不保,情势何其危急!时值寒冬,西北风肆虐,对于东吴的人民和苦难中的刘备而言,曹操何尝不是一股凌厉的西北风,令人不寒而栗?若非诸葛亮借来东南风,怎么可能挽救危局,赢来赤壁之战的胜利?当诸葛亮向刘备请命求救于孙权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开始实施他筹借东风的计划。从“舌战群儒”到“智激孙权”,从“草船借箭”到“七星坛祭风”,最后直到发生赤壁之战,都应该看作诸葛亮筹借东风的过程。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固然精彩,但出场的群儒之中,没有一个人的传记提及此事,因此可以断定是小说家虚构的伪历史。我却以为,当诸葛亮来到柴桑,面对东吴群儒力主降曹的言论,自然少不了激烈的舌战。出场的群儒未必是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
· 诸葛亮借东风真的有那么神器吗看完你也能借的
诸葛亮的神奇,想必大家都有同感。《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七星坛借东风等故事跃然纸上。这些栩栩如生、绘声绘色的描写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也让很多人无不感叹诸葛亮的神奇。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似乎不可思议,就连鲁迅也曾直言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近妖”——“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很多人对于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有的人认为这是作者虚构的,目的就在于增加故事的吸引力;有的人则分析称,诸葛亮建九丈七星坛,形成过堂风从而改变了风向;有的人则认为诸葛亮通过当地反映天气变化的谚语“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蜻蜓成群飞,雷雨要来临”等,观察青蛙的异常活动来判断的等等,说法不一,俨然成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了。对于历史的看法,我国自古就有“信古”和“疑古”两派或者有这两种倾向。信古而非今,疑古而立新。其实,在继承和发展、破和立...
· 诸葛亮借东风是怎么借来的难道诸葛亮真的神人吗
最著名的“赤壁之战“当中,火烧曹营的东南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借“来东风,从而上演了一场火烧赤壁的好戏。传言诸葛亮知道前后三百年的事,难辨真假,不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奥妙都不知道的,诸葛亮借东风应该是通过以前的书本上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智慧,才能借来东风。这个和现在的天气预报差不多。诸葛亮不是神,又不是什么妖道,他怎么可能借来东风?《三国演义》作品中,作者罗贯中有一个明显的喜好倾向,就是偏向刘备诸葛亮,因此在具体内容上,有大量的篇幅写的都是刘备这个两的事,总体上占有三分之二的篇幅。书中极尽可能地描写刘备的仁义厚道、诸葛亮的料事如神。至于《三国演义》里面什么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故事,都是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而进行的的艺术虚构。所有这一切,在正史中都没有任何记载。这是小说的情节虚构,带有明显的夸张成分,为的是能调动读者的兴趣。小编在此想要强调的有三点。第一点,中国古代人对气象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