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官员也是拿工资靠俸禄生活 他们的收入如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8
转发:0
评论:0
古代官员也是拿工资靠俸禄生活他们的收入如何,清代“官员”待遇,如果靠死工资连饭都吃不饱。清政府吸取了明朝薄俸易发贪腐的教

  清代“官员”待遇,如果靠死工资连饭都吃不饱。清政府吸取了明朝薄俸易发的教训,增加了“公务员”的工资性补贴。顺治年间一度实行柴薪银、心红纸张银、蔬菜烛炭银、案衣什物银等,后因财政紧张方取消。

  比较起来,明代“官员”的工资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制定的工资标准,相当于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正一品大员,俸禄仅900石;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提高了标准,正一品为1000石。至于普通“公务员”,其俸禄就更低了,相当于副科级的从八品为65石,后加至70石。

网络配图

  为了生活,地方政府便采取半合法的手法,增加“公务员”个人补贴,实物征税时增大消耗比率,向纳税人多征,多出的部分叫“耗羡”,截留在地方使用,实际多被官员作为补贴吞没。但考虑地方没有耗羡后,官员生活可能困难,首创“养廉银”制度,发给一笔补贴,远远高出正俸,导致官员靠补贴生活。出于公平原则,除给部分京官发放养廉银外,在京员中则实行“恩俸”制和“双俸”制。所谓“双俸”,就是再领取一份与正俸一样多的补贴,也就是现代的“双工资”。

  在汉代,官做得越大,所得赏赐便越多,很多时候得到的赏赐性补贴超过正式工资,官员仅靠赏赐便能致富。如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廉官员。《汉书·张汤传》记载,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遭构陷,时任相当于今中央监察部部长的御史大夫张汤冤狱自杀,死后清查,其“家产不过五百金,皆所在,得奉赐,无它赢”。

  当时的1金为1万钱,张汤所任最高职位御史大夫月俸4万钱,“五百金”的家产仅靠死工资的话,不吃不喝也要积攒10年。张汤生前不腐败,这些钱财大部分都是靠赏赐得来的。

网络配图

  但是一些小角色,也就是基层“干部”,基本是接触不到朝廷赏赐的,怎么办呢?得想办法发挥“干部”的优势吧,得想办法搞钱。东汉,当年最普通的“斗食”级“公务员”,月俸仅“十一斛”,相当于1100钱,而当时一个打工仔(雇工)月工资都有1000钱。因工资少,一些下级官员便向老百姓伸手,弄点补贴,这大概就是腐败的源头了吧。

  唐宋“公务员”不仅收入稳定,收入也高,特别是宋代“公务员”,还有更多的补贴,名目多多。虽然也曾因边境开战、财政紧张而减薪;但正常情况下宋代“公务员”的福利还是令人羡慕的。宋代“公务员”除了加俸、职田外,赏赐也是少不了的,另还有“公使钱”、可以支配的有价证券等。公使钱相当于现代的接待费,实际也都被官员之间用来下馆子、买礼品消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官员的"俸禄"是多少
冷门知识历史知识俸禄,即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等。各个朝代的俸禄制度略有不同。商周时期,官吏由贵族充任,拥有封邑、禄田,所以以封地收入为俸禄,朝廷不再另外发放。春秋时期仍沿用,但在末期开始出现实物俸禄,至战国则逐渐形成以粮食为俸禄的制度。秦统一中原后,废封地,确立以粮食为俸禄的俸禄制。此后,汉朝、魏晋南北朝都承此制。至唐代前期,俸禄分土地、实物和货��三种。至开元年间,则转变为以货��形式按月发放,如一品月俸料八千,食料一千八,杂用费一千二,防合二万,合计每月钱三万一千。至宋代,又增加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如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也折合成钱��支付。明代俸禄较低,初期以给米为主,偶尔给些钱钞,百官俸禄不足养自身。清代前期官员俸禄也不高,分俸银与禄米两种。由于俸禄过低,雍正时期始发养廉银,至乾隆时又有补充调整,实际成为一种附加的...
· 古代官员如何发工资(图)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本文摘自:《趣说古代官场生态》作者:完颜绍元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提出了古代官员职务收入及其结构的悬疑东晋义熙元年(405)冬天,大诗人陶渊明辞去了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彭泽县县令。有关这次辞职的经过,萧统的《陶渊明传》叙述最详: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这故事的缘起,很像刘备在安喜县尉任上的遭遇,不过刘备临走前痛殴督邮,泄了怨气,而陶令只擅吟诗,不会打人,便来个君子动口不动手,留下一句“岂能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名言。也正是这句话,后来成为教授们争论不休的课题。有人认为此言应当做“不能对五斗米道下腰鞠躬”解,也有人释成“不能为求一饱之故折腰”。最占上风的观点,则是将五斗米解释为陶渊明的职务收入。但也有质疑的:要说陶令的年薪或月薪仅五斗米,自然...
· 明朝官员能拿多少工资?官员“哭穷”是真是假?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古代当官,做到三品大员,却会穷的叮当响,工资还不够全家的开销用度,你一定会觉得荒谬可笑吧。但在明朝,这可是真事儿。明代的官员,常常“哭穷”,说自己的俸禄,“可谓至薄”。就连清修《明史》的编纂者,都替明朝官员抱不平,说“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但在我们大家的印象里,明朝官员中,锦衣玉食者并不少,且贪官一个接一个,怎么看也不像没钱的样子。那么,明朝官员的工资到底是多还是少呢?洪武二十九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了官员的工资水平: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七十四石;正二品,六十一石;从二品,四十八石;正三品,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一十六石;从五品,一十四石;正六品,一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从七品,七石;正八品,六石五斗;从八品,六石;正九品,五石五斗;从九品五石。这个规定,用粮食作为俸禄的计量单位,除了粮食以...
· 古代官员遍布全国各地,官员们是如何领取工资的?
现代科技带给我们很多便利,像是我们日常上班等到领工资的日子,公司就会将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打到我们的银行卡里,但是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古代交通不是那么便利,而且还没有银行,那么古代官员遍布全国各地,官员们是如何领取工资的?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其实我们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古代官员领取工资是比较麻烦的,而且每个朝代,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大相同的,所以薪资待遇方面是不一样的,领取工资的方式也不同。图源自网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代官员领取工资都是采用“年薪制”,特别是汉朝的时候,汉朝官员都是一年一发,而那个时候的薪资俸禄可不是钱,主要还是粮食,那个时候的工资就相当于等价的粮食。不过后来发现,虽然有了粮食,但是还是需要其他必需品的,所以就演变成粮食和钱币各发一半,每年会固定时间地点,官员们自己到指定的地点领取一年的工资。图源自网络到了晋朝的时候,官员领工资终于不用一年一领了,而是变为一个月领一...
· 中国古代官员也是靠脸吃饭?古代高颜值才得重用
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想当官就是你的不对了。没错!官场上选才长相很重要。没有谁比朱元璋更丑,但人家自己创业当老板,并成功上市融资将企业做大做强。你长得辣么丑,又没朱元璋的本事,仅凭那点小才能就想在官场混个职业经理人,真的比较难。看脸的年代,丑人确实伤不起。进了官场,你的脸就不是你自己的了,还代表着朝廷的形象,尤其是高官,对相貌的要求更高。大家熟知的清朝和珅其实就是一个颜值爆表的美男子。你想想,天天在乾隆身边,如果是个丑男,乾隆早看恶心了。和珅陪伴乾隆二十多年,能力是一方面,让乾隆看得顺眼更重要。有一种说法是,和珅面相清秀,特别像乾隆喜爱的一个含冤而死的妃子。其实,和珅比乾隆小39岁呢,在乾隆眼里,和珅绝对是小鲜肉一类的,小伙子又帅又有才还会拍马屁,不喜爱才怪。宋神宗更夸张,居然提拔男戏子,原因无他,就是颜值高。《萍州可谈》记载,这个帅哥叫王迥,但人长得可一点不囧,那是相当帅。史籍中这样形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