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没有办过错案?他就曾败在不入流的小吏手中
说到古时候的人,那就不得不说说一种特殊的人群,这群人学名统称“小吏”。何为小吏?专制社会那年代县级以下的地方,朝廷根本不会委派命官,可以说都是当地有名的人自己管理,再加上县衙小吏们的看管,这地方的县老爷那就是高枕无忧了。于是从这县衙开始往下就逐渐出现了许多的小吏,又加上当时实行的是流管制,干几年就拜拜了。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熟悉,而这些不起眼的小吏却是当地人,更甚至是有的小吏都是地方的流氓地痞,通过买卖的形式当上小吏,所以大多小吏使坏官员就不得知了。
网络配图
要说起这小吏,不知道有多少的官员名声是坏在他们的身上的,甚至是搞臭的也不在少数,《聊斋》中的一篇《梅女》里就曾讲到一名小吏颠倒黑白之事。导致梅家小姐一条鲜活的生命死于自尽。可以说是这小吏就是底层的蛀牙,对上欺瞒大人,对下剥夺百姓。可谓是无恶不作。
我们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英明的包大人也曾经“败”在过这不入流的小吏手中的事。在《梦溪笔谈》中沈括就记录这件事,要是说起来,沈括本人和包大人也算得上是一个时期的人,沈括写书时,包大人也才死了二十多年。由此可见书中关于包大人被戏耍一事自然也是具有真实性。那么这件事从何说起呢?
说起这包大人,想必大家那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有名的“黑脸青天大老爷”,在他手下没有一个坏人能逃得过法律的制裁。在那年代包大人的大名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话说当时有一个平民呢,不知道干啥了,反正就是触犯了法律。当时便轮到这铁面无情的包大人来审理,该人犯得罪理应要被处以用棍棒杖打背脊的重刑。包大人出了名的无情,直接给狠狠的打,千万不要客气。
网络配图
你想啊,这要是几大棍打在背脊上,这不死也残。想想就太可怕了,恰好这要挨打的老兄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主,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立马就想了一个办法,使了点钱财买通那衙门行刑的小吏。这小吏脑筋一转就对这犯了事的兄台说道,当时候包大人下令,那自是我来行刑,你理应在第一时间里拼尽全力,旁的事你且别管,我自有主张。
行刑的时候,判决下来时,罪犯大呼冤枉。此时小吏就大声的呵斥:废什么话,老老实实等着挨打。这包大人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小吏口出狂言,岂不是想着仗势欺人不可。这么一想,包大人立马下令,将小吏打了七十大板。再看看着罪犯,包大人此时倒是有点于心不忍了,随便打了几下便将人放了。如此一来这小吏收了罪犯的钱财也算是为人消灾了。只是可惜了我们的包大人,活生生被这狡诈的小吏摆了一道。
而这位小吏能如此使坏,也正是因为抓住了包大人同情弱小的心理,所以才在包大人的面前做出如此狐假虎威的行为。并且在包大人的面前装成很牛逼的样子大骂罪犯,让包大人以为这小吏就是一欺负弱小的主,于是才因为同情心的缘故轻罚了那名罪犯。由此我们可敬的包大人,就因为一个小吏的狡诈行为,在人生上留下了一个污点,使其高大的形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网络配图
说起包大人的同心情不免又想到了另一个清天老爷,海瑞。这海大人遇见疑难案子时办案讲的就是同情弱者套路。这恰好这一套的理念,完全就是儒家道德诉求的一种现象。而沈括笔下的包大人,同海瑞的办案理念相接近,再加上当时关于包大人杀陈世美,破“狸猫换太子”本也是没有历史根据的,所以说包大人因同情而轻罚罪犯也并不是不可信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