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改制突出了哪个部门的地位 元丰改制的影响
元丰改制突出了哪个部门的权力,这要看元丰改制的背景和目的。虽然在北宋年间继承了唐代的三省制,但是由于冗官现象的存在,实际上是徒有虚名,官员大多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遇到临时有事,也只有在皇帝授权的情况下,才有权力行使权力,因为三省都是宰相的权利范围,也就是说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很大约束,宰相统领整个朝廷的实际运行,而宋神宗为了达到权力集中于皇帝,个人能够独断专权的目的,必然要削弱宰相的权力,因此元丰改制也就势在必行。
元丰改制突出了中书省的权力
元丰改制突出了哪个部门的权力,答案是中书省。为了削弱宰相权力,宋神宗先后颁布了《寄禄格》和重新勘定《唐六典》,使官员都成为寄禄官,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以阶易官,不再必须通过宰相。再就是将宰相的职务分成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其中左仆射行使门下侍郎的职务,而右仆射则行使中书令之职,并且将原来门下、中书、尚书行使的审查、复议、执行的权力全部归于中书省。
这样一来元丰改制就突出了中书省的权力,而这也事实上强化了皇帝个人的权力,削弱了宰相的职能,皇帝可以直接对三省发号施令,而不再需要通过宰相,这样权力就直接下达到具体执行的部门,实际上也造成了宰相权力的部分架空。此后这样的格局在北宋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央部门的定制。
元丰改制的内容有哪些
元丰改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当时政府冗官现象突出,行政效率低下,财政支出过于庞大的局面,颁布了《寄禄格》,以后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使得官员的职务与实际官职相对应,裁撤闲散部门的官员,减轻朝廷负担。二是在恢复旧制的名义下,恢复唐代的三省制,让三司各司其职,并且削弱宰相的权力,对皇帝直接负责。
元丰改制的内容
元丰改制的内容之一就是颁布《寄禄格》,实际上也是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因为这样一来,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官员的品阶和俸禄标准不再需要通过宰相,以阶易官,使官员的职务与职称相符合,减少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也减少了官员之间职务界限不明,相互扯皮推诿的想象,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财政不必要的开支。
元丰改制的内容之二就是在恢复旧制的名义下,恢复唐代三省制。虽然宋朝建立时就有三省制,但是徒有虚名,三省官员平时并不具体行使权力,只有在皇帝临时有事的情况下,通过宰相传达命令,三省的官员才各自行使职务,而且三省都是宰相的权力范围,直接对宰相负责。元丰改制后,将宰相的权力分割为左仆射和有仆射,分别负责门下省和中书省,并且皇帝直接向三省官员发布命令,这就让皇帝直接参与到朝政中,从而强化了皇帝个人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丰改制的影响有哪些
元丰改制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职官制度的重大改革,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虽然元丰改制是基于当时北宋中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冗官现象十分突出,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但宋神宗之所以不顾群臣反对,执意推行元丰改制背后还是出于个人私欲。
元丰改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丰改制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它使官员居其位谋其政,有了定职定位,同时裁撤了一些闲散部门和官员,打通了官员的升迁的阶数,客观上减少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这只是元丰改制表面的效果,而且元丰改制的影响仅限于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由于重重阻碍,效果更是甚微。
元丰改制的影响更深层次体现在通过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在北宋中期以前,皇帝的权力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它受到以宰相为首的各级官员的监督,尤其是宰相的权力过大,中央机构的三省都归宰相统领,皇帝实际上并不能直接管理朝政。比如当时王安石变法就是在宰相王安石的全面主持下开展的。鉴于此,宋神宗为了实现自己乾纲独断的目的,推行了元丰改制,目的就是削弱宰相的权力,使得皇帝可以直接管理朝政。元丰改制后,中央集权越来越得到强化,在清朝达到顶峰,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官员只能跪拜执行,这才是元丰改制最深层次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