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古代官场论资排辈的规则为何“人人叫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9
转发:0
评论:0
揭秘:古代官场论资排辈的规则为何“人人叫好,早在北魏时期,人事部门就鉴于官场上升官竞争过于激烈,官吏们为此尔虞我诈、钩心

  早在北魏时期,人事部门就鉴于官场上升官竞争过于激烈,官吏们为此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闹得乌烟瘴气不堪入目的情况,发明了“论资排辈”的升官法。这种方法异常简单,不看候选人的政绩和考核结果,也不看他们的硬性条件,只看资历大小。谁在现任岗位上任官时间比较长,谁就优先升任高一级官位。这种不合理的方法,最终得到了官场的支持,在五代之后成为升官的主要标准。

网络配图

  吴思先生对论资排辈有过精彩的评价,认为“堪称极其高明的流线型设计”。此项方法是阻力最小、压力最轻、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肥缺分配办法。“资格和辈分是硬指标,不容易产生争议。人人都会老的,谁都不会觉得这个办法对自己格外不公平,这就容易接受。已经老的人关系多,经验丰富,常常还是年轻人的师长师兄,年轻人很难公开反对他们,这就让反对者难以成势。 

网络配图

   至于在相同资格和辈分条件下的抽签抓阄,这是把前程交给天意和命运安排,而天意和命运无法反对。”“最后还有一条好处,一旦开始了论资排辈,再要废除就不太容易,代价会很高,因为耐心等待多年的编织了坚实的关系网的人们会群起围攻,说他的坏话,造他的谣言,保护自己即将到手的利益。”   

网络配图

  而论资排辈并没有堵塞住皇帝和高官显贵“额外”提拔亲信心腹的后门,他们依然可以直接任命或者保举、推荐他人入仕。这就使得实权人物没有必要反对论资排辈,反而希望借助这种机械方法来平息愈演愈烈的升官竞争。总之,这是一个官场中人人叫好的方法。如果说有谁受到了伤害,那就是满腔热血初入仕途施展拳脚却遭受打击的愣头青们,是那些将权力奉送给父母官、希望父母官造福天下的普通百姓们。到头来,古代官员要么奔走王公显贵大门,求得快速仕进,要么规规矩矩,争取“无病无灾到三公”了。它湮没了人们的斗志和作为,助长了钻营、苟且和圆滑自保的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官场年龄潜规则:为何官员在年龄上造假?
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24年,那些滑头滑脑的人该减多少?网络配图北宋的一个夏季,一道发自汴京的人事任命,在朝野掀起广泛质疑。任命的内容是:原吏部员外郎(正七品)文及甫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陕州。用白话讲,相当于一个研究员出任陕州市长。至于为什么引起质疑,则要从文及甫28岁的年龄说起。虽然这个年纪做官很常见,但是一个28岁的青年干部得到如此重任,当时的人在惊讶之余,不免要对当事人的家庭背景浮想联翩。一打听,果不其然,原来小文同志是当朝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潞公文彦博家的六公子。谜底揭开,舆论哗然。门下省谏官苏辙、王觌在朝会上当面参劾一手操纵这项任命的中书侍郎,说他“非次进用文及甫”的动机是“欲(巴)结文彦博”。由此可见,从古代官
· 古代官场年龄潜规则:为何官员在年龄上造假?(图)
西方风俗以询问女士芳龄为失礼,而中国官场以打探“真年”为禁忌,恰能相映成趣。与靠好爸爸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的做法相反,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自减年龄。就连《儒林外史》中的那个“忠厚人”范进都一减就是24年,那些滑头滑脑的人该减多少?北宋的一个夏季,一道发自汴京的人事任命,在朝野掀起广泛质疑。任命的内容是:原吏部员外郎(正七品)文及甫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陕州。用白话讲,相当于一个研究员出任陕州市长。至于为什么引起质疑,则要从文及甫28岁的年龄说起。虽然这个年纪做官很常见,但是一个28岁的青年干部得到如此重任,当时的人在惊讶之余,不免要对当事人的家庭背景浮想联翩。一打听,果不其然,原来小文同志是当朝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潞公文彦博家的六公子。谜底揭开,舆论哗然。门下省谏官苏辙、王觌在朝会上当面参劾一手操纵这项任命的中书侍郎,说他“非次进用文及甫”的动机是“欲(巴)结文彦博”。由此可见,从古代官员的年龄...
· 古代官场传统潜规则:属下不贪领导反而不安?
下属贪污腐败,领导心安理得。这种逻辑,你一定无法理解,这是哪门子的混账领导?不是缺心眼,就是糊涂蛋,或者干脆就是缺心眼外加糊涂蛋!但千万别这么说,这些领导既不是缺心眼,也不是糊涂蛋,说出来都是些让你顶礼膜拜的伟大人物,如来佛祖、秦始皇、汉高祖、宋太祖、乾隆皇帝,还有俺老家那圪垯的县委书记,你能说他们都是缺心眼外加糊涂蛋吗?当然不是。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明察秋毫,瞒天瞒地瞒神灵,也瞒不过如来佛祖的慧眼睛,可佛祖也心安理得地听任属下索贿受贿,有吴承恩老先生的白纸黑字为证。话说《西游记》里的西天取经团,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难(第八十一难是在取经返回的路上),终于来到西天。因为没能按照潜规则向如来座下的两个大弟子阿难、迦叶送礼行贿,两“”暗中一使坏,就给了他们一批“无字真经”。取经团见最高领导人如来眼皮底下竟然也不正之风盛行,就义愤填膺地向如来检举揭发。本以为如来肯定会勃然大怒,严肃处理,没想...
· 解读官场传统潜规则:为何属下不贪领导不安
文章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7日作者:鸥鸟原题为《属下不贪,领导不安》下属贪污腐败,领导心安理得。这种逻辑,你一定无法理解,这是哪门子的混账领导?不是缺心眼,就是糊涂蛋,或者干脆就是缺心眼外加糊涂蛋!但千万别这么说,这些领导既不是缺心眼,也不是糊涂蛋,说出来都是些让你顶礼膜拜的伟大人物,如来佛祖、秦始皇、汉高祖、宋太祖、乾隆皇帝,还有俺老家那圪的县委书记,你能说他们都是缺心眼外加糊涂蛋吗?当然不是。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明察秋毫,瞒天瞒地瞒神灵,也瞒不过如来佛祖的慧眼睛,可佛祖也心安理得地听任属下索贿受贿,有吴承恩老先生的白纸黑字为证。话说《西游记》里的西天取经团,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难第八十一难是在取经返回的路上,终于来到西天。因为没能按照潜规则向如来座下的两个大弟子阿难、迦叶送礼行贿,两“”暗中一使坏,就给了他们一批“无字真经”。取经团见最高领导人如来眼皮底下竟然也不正之...
· 古代官场论资排辈刘宋才子孔熙先不得升迁谋反
核心提示:南朝刘宋时期,孔熙先博学多才,有纵横之志,但因为长期担任员外散骑侍郎为七品官员郁郁不得志,竟铤而走险参与谋反,最终身首异处。宋文帝奇于其才,责备吏部尚书:“孔熙先年将三十才做这么一个小官,岂能不谋反!”本文摘自《学习时报》2012-05-07第09版,作者:张晓政,原题:话说论资排辈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诏举贤良、文学之士,并亲自主持策问。正是在这次问答中,董仲舒写下了著名的《天人三策》。除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外,《天人三策》还系统阐述了董仲舒关于治乱兴亡的思想体系,比如在谈到选贤任能时说,“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如若“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则“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因此,“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