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何意:把宋江一伙驱逐到王土之外?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又被称之四大奇书之一,自问世以来,享有声誉,令人叹为观止,“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之右者”,“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也。
曾有人说:“天都外臣看见的是‘侠客’,李卓吾看见的是‘忠义’,熊飞题其书为‘英雄谱’,金圣叹指其人为‘揭竿起义之贼’,陈独秀说‘没有别的深远意义’,胡适说‘是一部奇书’。”
这恰恰表现《水浒传》被人们的重视,其借鉴了讲史的精华又另辟新路而演绎了一幕英雄传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生动形象,让“水浒”的故事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那么,“水浒”之意何解?
网络配图
研究“水浒”的专家金圣叹认为:“观物者审名,论人言辩志。施耐庵传宋江,而题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进之至,不与同中国也。而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呜呼!忠义而在水浒乎哉?忠者,事上之盛节也。义者,使下之大经也。忠以事其上,义以使其下,斯宰相之材也。忠者,与人之大道也;义者,处己之善物也。忠以与乎人,义以处乎己,则圣贤之徒也。若夫耐庵所云‘水浒’也者,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远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之所共弃也。”
金圣叹是抱着对宋江不屑的态度来解释“水浒”之名,来维护封建王朝所谓的正统与忠孝节义。认为宋江是反叛之徒,没有什么忠义,所以“水浒”之名暗含着把宋江一伙驱逐到“王土”之外,赶到遥远的“水边”去,不被正统所接受,从中可以看出,金圣叹十分厌恶宋江的假仁假义,实是不忠不义,但“王土之滨”也透露出“水浒”所蕴涵的本意。
这典出于《诗经》:古公亶文,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似乎施老爷子借用这典故加以引伸发挥,有着讴歌周代发祥史的伟大来赞美逼上梁山的起义英雄们的荡气回肠。
网络配图
史学家罗尔纲就认为:“以‘水浒’为书名,借周朝在岐山开基建国的典故,表明梁山泊与宋皇朝对立,建立新政权,全书内容不会有招安以后的故事。”
笔者最早接触的“大部头”就是《水浒传》,一下就着了魔,小学五年级时,就“借用”“水浒”人物给同学们起“外号”。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一次次读“水浒”,并且买了几种版本的,也觉得“招安”前与“招安”后文风不太统一,“招安”前写的精彩纷呈,人物描写逼真,情节曲折生动,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而“招安”后,文字变成了一种堆砌,故事也成了一个套路,仿佛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有专家考证,《水浒传》成书之前,民间就流行着许多水浒人物的故事,其中也多次提到“水浒”,比如《黑旋风双献功》中有:“某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小偻儸,威镇梁山。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等等。
就“水浒”字面来看,浒,水边也,水浒,也就是水边的意思了。《诗.王风.葛藟》中有:“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于是,这水浒似乎就是指依托梁山,在水边扎寨之意,依山傍水,有利于行动又便于防守。历史许多农民起义军,大多都是“流寇”,所以,也就难以壮大,施耐庵把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理想化,水泊梁山其实就是以“水浒”来托衬梁山,那周围几百里水域就是天然屏障。给了英雄们,“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建起一个基地,有助于表现“官逼民反”。梁山泊,其内涵也许就是“水浒”之意,据水边,占梁山。
网络配图
万历年间袁无涯刻本《忠义水浒传全书.发凡》中道:“传不言梁山,不言宋江,以非贼地,非贼人,故仅以‘水浒’名之。浒,水涯也,虚其辞也。盖明率土王臣,江非敢据有此泊也。其居海滨之思乎?罗氏之命名微矣!”
这袁无涯恰好与金圣叹唱反调,认为“率土王臣”,宋江不想据为已有,这是大宋的江山沃土,宋江只是臣民,不是“强盗贼人”,所居之地也不是什么“贼地”,应和了宋江一伙最终的受招安。
无论是金圣叹所言还是袁无涯所叙,主观的意志比较强,化繁为简,可以解释为宋江一伙被逼上梁山造反,这一切都发生在水泊周围似乎更合适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