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朝实行募兵制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0
转发:0
评论:0
唐朝实行募兵制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什么?,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吴起。到底什么是募兵制呢?

  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吴起。到底什么是募兵制呢? 

  唐玄宗画像

  在春秋时期,国家征兵只是针对于世家子弟中的男丁。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这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战争的需要。于是便开始向普通大众征壮丁,但是这些从普通百姓中征来的壮丁,并没有军饷可拿,甚至于粮食和武器的问题也需要他们自行解决。同时这些从普通百姓中走出来的壮丁,如果在战争结束后,他们依旧还存活于这个世界,那么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并不是继续接受军事操练,而是回家继续种田,即从普通百姓中走出来的士兵,并没有专门的军事训练,作战能力相较于正规军是非常低下的。

  什么是募兵制,他是在征兵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社会时,为了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而重新建立起来的选拔制度。关于此征兵制度,首先要求全副三层衣甲,“上身甲”、“股甲”和“胫甲”。其次是从百姓中选拔出来后成为了正式的士兵后,国家就会给予他们军饷,并且在战争结束后,他们也不用解甲归田,会继续接受严格的作战训练。甚至于作为他们的家人也会被免去徭役赋税,还能得到房租和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更多的百姓参军。

  唐朝初期采用征兵制来征集管理军队。但到了唐朝后期,战事增多,服兵役时间增长,许多人不愿意去当兵了。在天宝八年的时候,唐朝政府开始实施募兵制,以此来缓解国家兵源不足的问题。唐朝五代十国之后,募兵制取代了征兵制。特别是宋朝时期,禁兵、厢兵,甚至南宋的屯驻大军,基本上都是招募来的。什么是募兵制的意义呢?募兵制有优点也有缺点。它增加了国家的兵力来源,为国家准备了有较高战斗力的士兵。但同时募兵制也会造成士兵只知将帅,不知朝廷的问题,这样就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统治带来不利影响。 

  募兵制利弊

  募兵制是指国家以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的一种军事制度,而被招募的士兵则应该是一种比较专业化的长期的进行士兵工作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属于中国古代的兵制之一,那么募兵制的利弊各是什么呢?  

  唐玄宗画像

  自唐玄宗时期开始实行的募兵制利弊均有,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些被招募的士兵都属于专业化的士兵,有着精良的设备,并不同于原来的府兵制,更加专业化的特点,使得军队战斗力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兵源问题容易得到解决,一些没有土地的农民,会选择将士兵作为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助于解决了兵源问题。募兵制利弊均有,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军队战斗力的增强,但是它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军队中存在着并不服从管理的现象,统治秩序比较混乱,存在着“谁给钱听谁的”的现象,士兵中军心不齐,缺乏统一的领导管理,并且时常存在着叛乱情况等的发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在刚开始招募士兵时,政府负担较小,招募制度促进了兵源的充足。但是后来,随着士兵的精神涣散,军心不齐等存在着一些反抗的现象,由此国家政府等就必须要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去平息,而这些则对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作用。虽然募兵制利弊两个方面的均有,但是它的出现与使用是顺应了当时社会背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募兵制特点

  募兵制顾名思义就是以招募雇佣的方式聚集士兵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制之一,起源于唐玄宗时期,存在时间久且影响深远,那么募兵制特点又有哪些呢? 

  唐玄宗

  最典型的募兵制特点指的是其在选拔士兵方面的严格要求,对于这种募兵制的选兵实际上是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标准,它对士兵的衣服要求是内外三层衣甲——即“上身甲”、“股甲”和“胫甲”。由于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裤子,所以人们穿的多为裙子,相对于当时的士兵来说就是跟裙子的形状很像的“股甲”。大概得装扮是在“裙子里边光着大腿,在膝盖的下方处约摸有半截和裤筒一样的胫衣,这个胫衣就套在小腿上,这些小腿上的胫衣就被称为是皮革的“胫甲”。

  对于参加应募的要求则是,穿好这上身甲、股甲、胫甲三层衣甲,脑袋上再戴上一个沉重的青铜制成的头盔,手里还要拿着那些弓箭,另外还要配带弓剑,自己随身携带着自己三天的干粮,负重进行一定的奔跑,时间是从早晨起来到日落,跑的长度一百里,能够完成的人才算合格,即应征成为士兵。

  募兵制特点除了选拔士兵具有严格的标准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招募后的士兵的训练及技术方面更具有专门化,成功的士兵即使是闲时也需要训练作战的技巧与提升自己的战斗力,即募兵制另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士兵的专业化。 

  唐朝实行募兵制的原因

  募兵制是在唐代逐渐代替了府兵制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军事组织制度,有关唐朝实行募兵制的原因具体有两个方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唐朝实行寡兵制的原因之一是募兵制与土地问题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土地问题一直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在国家财政方面与土地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间接的联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而使得募兵制的实行获得了百姓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有效地治理关于土地兼并后对国家中军事力量的速度,使得国家政治稳定。 其次,唐朝实行募兵制的原因还包括从隋朝吸取经验。

  隋朝时期主要采用的是府兵制的军事制度,府兵制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即府兵在平时就在土地耕种充当农民,而农闲时才开始训练,作战时则跟着军队出兵打仗。府兵同时拥有着士兵与农民双重的身份,并没有军事职业化的特点,反而更具民兵属性,即军队的战斗力有限。

  唐王朝在实行募兵制时,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实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唐王朝对士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唐朝开始着手军事组织,即具有精良的设备,专业化的水准的正规军。募兵制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所以被唐朝广泛运用。

  综上所述,唐朝实行寡兵制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及维护自身的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中后期为什么会实行“募兵制”?
对于明朝军队的卫所制度,历来众说纷纭,不过总是贬大于褒。因为其“古董”般的管理模式使得明军的作战能力极为低下,已经无法承受明朝中后期的大规模战争压力,因此,明朝君臣在后来便推出了营伍制来取代卫所制。但这种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对于明朝而言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首先,谈一谈卫所制度的产生背景。在洪武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后,明军的规模达到了空前水平——“国初置卫四百九十一,所三百一十一”,合计军队数量约为三百一十多万,而在明朝初年,军队几乎没有缺额,所以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也就是说,在刚刚平定天下、国家生产力尚未恢复、全国生产人口较少的情况下,明军的规模就达到了三百多万人,是后世明朝常备军的三到四倍,这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是无法承受的。但是贸然地裁军会让社会瞬间多出为数众多且无所事事的,不仅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更会威胁到建立未久的皇明政权,因此施行屯田卫戍制度成了不二之选。卫所制度,造就了明...
· 明朝为什么要实行募兵制?它有什么缺点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明朝中后期为何会实行“募兵制”,这个制度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对于明朝军队的卫所制度,历来众说纷纭,不过总是贬大于褒。因为其“古董”般的管理模式使得明军的作战能力极为低下,已经无法承受明朝中后期的大规模战争压力,因此,明朝君臣在后来便推出了营伍制来取代卫所制。但这种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对于明朝而言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首先,谈一谈卫所制度的产生背景。在洪武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后,明军的规模达到了空前水平——“国初置卫四百九十一,所三百一十一”,合计军队数量约为三百一十多万,而在明朝初年,军队几乎没有缺额,所以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也就是说,在刚刚平定天下、国家生产力尚未恢复、全国生产人口较少的情况下,明军的规模就达到了三百多万人,是后世明朝常备军的三到四倍,这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是无法承受的。但是贸然地裁军会让社会瞬间多出为数众...
· 西汉军制是怎样的?武帝时期为何实行募兵制?
西汉的京兵按职责不同分为四部分:一是南军,是负责皇宫各殿外至皇宫宫墙内的卫士,最高长官是卫尉,办公衙门在皇宫内,卫士们沿着宫墙扎营;因为卫士们驻防在皇宫未央宫,而未央宫又地处长安城的南部,故此又称为南军。南军在创建初期约两万人,至武帝时约为一万人;南军士兵从郡兵中的优秀者选调,一年一换。卫尉属下有一名南宫卫士令,统帅南宫卫士;一名北宫卫士令,统帅北宫卫士;左都侯、右都侯各一名,负责日常巡逻;每个宫门各设一名司马,掌管进出宫的盘查事宜。二是北军(又称屯兵),是负责守卫京城的驻屯军,平时维持治安,遇边警、内乱则以一部或全部出征,最高长官是中尉,因其驻地在长安城内北部故又称为北军,士兵也从郡兵中选调,具体人数不定,视时局时增时减。武帝时曾经对京兵改制,中尉改称执金吾,加派监军御史辅助、牵制之,防止专权。执金吾通常有一支亲兵,称为缇骑,是一支全由骑兵组成的快速部队;执金吾下设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
· 汉景帝薄皇后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废的
薄皇后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一任皇后,在刘启做做太子的时候,由她的祖母薄姬也就是薄太后指定的太子妃。刘启登基成为皇帝后,薄皇后也从太子妃成为了皇后。薄皇后端庄贤淑,大方贤惠,和汉景帝刘启结为夫妻二十多年,却一直不被汉景帝所喜爱。至于为什么得不到宠爱,这汉景帝心里十分清楚。刘启自己是薄太后的孙子,而薄皇后却又是薄太后的孙女,这两两结合,汉景帝感觉有点不合常理。而且薄皇后在是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薄太后为了薄刘联姻把薄皇后硬塞给刘启做太子妃的,这怎么会使刘启对薄皇后有所宠爱呢。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汉景帝的宠爱,也可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始终没有孩子。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分别是由留个妃子生的,但是唯独只有薄皇后没有儿子。在汉朝,一个没有儿子的皇后肯定是没法长久的使自己的地位稳固,母凭子贵可不是说说而已的。而且自古以来皇后的位置旺旺是太子的母亲的专座,一个没有儿子的皇后,是无论如何坐不稳一国之母的位子的。于...
· 晚唐宦臣马元贽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
马元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介绍并没有很多,我们今天主要来看一下宫心计马元贽。马元贽从小就进入宫中当太监,几年的宫中生活,让他认定权力就是一切,一生都在追逐权力的巅峰。后来,马元贽执掌了神策军大权,更是成为了能左右帝王之位的第一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唐宪宗逝世后,马元贽拥立第三子李宥为帝,李宥即位后,是为唐穆宗。那时候的马元贽已经大权在握,唐穆宗之后的几位皇帝的继任都是马元贽一手策划的。到了唐武宗时期,渐渐地想要摆脱马元贽的控制。在外族入侵时,马元贽亲征结果不幸被捕,唐武宗乘机将马元贽的神策军交给了李德裕,架空了马元贽的权力。马元贽被释放归来时,发现神策军已经被武宗交给了李德裕掌管,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马元贽自然不甘心这样的局面。于是他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弑杀了武宗,还伪造了圣旨,拥立李怡为帝。选择李怡为帝,马元贽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李怡为了能在这阴暗的宫里活下去,从小就表现出呆呆傻傻的模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