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陶渊明成名的情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6
转发:0
评论:0
陶渊明成名的情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陶渊明在文学历史上的成就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熟悉。但是有历史学者这样评论:

  陶渊明在文学历史上的成就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熟悉。但是有历史学者这样评论: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所以后人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诗文的精华。

  他最出名的诗词是《闲情赋》,从这首诗里,有学者考究后认为陶老师是个闷骚的情圣,哈哈,看看怎么回事。

网络配图

  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不知道是哪位美眉,触动了陶渊明那一颗爱情的心,尤其是那颗为爱伤感的心。

  按照陶老师本人的叙述,这位美眉德才兼备,要论相貌,有“倾城之艳色”;要论品德,有“德于传闻”,大家都说这位姑娘品德好。闷骚男陶渊明的《闲情赋》可谓情书之圣者

  陶渊明深深地爱上了她,这位姑娘对陶老师感觉如何,似乎有点说不清,根据陶老师的爱情自白书,他认识这位美眉,应该是在一次音乐会上,姑娘正在弹古筝,纤纤玉手拂动琴弦,也拂动陶老师的心;尤其是美眉的眼睛,顾盼生辉,似乎瞩目于陶老师,还巧笑倩兮,但这并不影响她专注于弹琴。

  陶老师没有机会上台表白,心里纠结得很,回到家,写了一封爱情告白书,别看陶老师“不为五斗米折腰”,对荣华富贵的口味淡得很,可对爱情,对美眉,却似乎不怎么讲究气节,口味也不轻。

  陶老师是个闷骚的人,他想走上台去跟意中人表白,并达成恋爱的约定,却又害臊,生怕触犯礼节,不敢表白;直接表白不行,于是想到写情书表白,又担心其他的哥们抢先,“恐他人之我先”,担心到魂飞魄散了N次。纠结来纠结去,就是没法接近美眉本人,有什么办法接近呢?

  陶老师设计了很多套接近美眉的方案,虽然很新奇,很有创意,我们看可不可行。

  方案一:想变成美眉的衣领。积极作用:这样就可以接近美眉的脸部,占据一定的高地,从而感受美眉脸部发出的芬芳气息。消极效果:美眉一到晚上就脱衣睡觉,作为衣领,不得不被挂在一旁忍受整整一个晚上的分离。变成了衣领的陶渊明,会抱怨夜是何等的漫长。

  (原文: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方案二:降低接触高度,从衣领下降到腰部,愿意变成心上人的腰带。积极作用:可以尽情拥抱心上人的小蛮腰。消极作用:天气一变,美眉就得换腰带,被甩的可能性太大。

  (原文: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网络配图

  方案三:想变成发膏,涂在美眉的头发上。积极作用:可以附在美眉的秀发上,一路下垂到肩膀,全方位覆盖。消极作用:这位美眉勤洗澡,爱洗头,好不容易贴上去了,一阵热水冲刷而来,变成了发膏的陶老师又在热气中被蒸发,变成浮云。

  (原文: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方案四:愿意变成心上人的眉黛。积极作用:可以贴近美眉的眼神,和她一起秋波流转。消极作用:就怕美眉卸妆。有些男朋友就是美眉的眉黛,让你神采飞扬一段,然后就卸掉你。

  (原文: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方案五:实在不能成为美眉身体上的服饰,退而求其次,成为美眉的床上用品,例如床席。积极作用:可以让美眉贴着自己睡。消极作用:天气一凉,垫被取代凉席,变成了凉席的陶老师又得熬到明年的夏季,美眉才会对他有需求。

  方案六:陶老师想变成鞋子,挂在鞋子专卖店里让美眉买回去,附在美眉的足部,每天跟她跑腿周旋,可惜啊,一到晚上美眉就把陶老师丢在床脚,让他孤零零地熬夜等黎明。

  还是不妥。那就变成心上人的影子,二人同进同退,寸步不离,这下行了吧?还是有导致分离的因素:一旦到了树荫下,变成影子的陶老师就灰溜溜地被树影吞噬了。言下之意是不是说被某位高大伟岸的帅哥给盖下去了呢?陶渊明没有交代,不好做结论。反正没缘分就是没缘分,做了美人的影子,还得被树影给灭掉。

  影子情人做不了,那就做美眉夜间的照明工具吧?南北朝时期没有灯泡,那就做蜡烛吧,牺牲自己,照亮美人,尤其是变成蜡烛的光线,照射着美丽的脸蛋,此生足矣!“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楹,堂屋前的柱子)”。

  可惜黑夜并不漫漫,一到天亮,美眉就把我给灭了,连灯泡都没得当。

网络配图

  当蜡烛不行,那就当扇子吧,给心上美人送来清凉,可惜天气一凉,白露一到,美人就把我晾在一边了。

  最后的方案:做一把梧桐琴,横躺在美人膝盖上,为她发出美妙的音乐,“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这下如意了吧?没想到,美眉闹情绪,有时候觉得音乐太悲催,将我一把推开。

  以上方案五花八门,从美人的用具到美人的衣着,乃至影子,无所不用其极,其终极目标无非就是和心上的美女全天候相守,二十四小时厮守,陶渊明老师的胃口不小,写的情书口味也很重,连鞋子都想做,真所谓辛晓琪所唱的:“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身上的味道。”味道很重啊。

  这些方案可行吗?答案是否定的。文学青年陶渊明急得没法,只好设想一场偶遇,于是漫步到树林,希望在青松下,芳草地上,不经心地遇到心上的美眉,然而,大多数单相思的结局都不会按照主人公设计的路子走,夕阳西下,美人不见,陶老师感觉如同没有了魂魄,就好像船儿没了浆,“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

  陶渊明老师在《闲情赋》的背后,就是隐藏这种心理,西北的汉子都想做绵羊了,何况诗人气质的陶老师,当然想做美人的鞋子,袜子和影子,自己想让美眉偎依,也想让自己偎依美眉。

  从这个角度而言,陶渊明的《闲情赋》可谓情书之圣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姜维死前留给刘禅的密信到底写了什么?
姜维号称诸葛第二,也就是说他的才能仅次于诸葛亮,还有人认为其实姜维比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是天水人,年幼跟着寡母一起生活,喜欢郑玄的儒学。他的父亲因为战事牺牲,所以赐给姜维中郎官位。228年,诸葛亮北伐,天水的太守直接就号召各县各地人马投靠诸葛亮,但是他怀疑姜维有二心,所以他就没有带上姜维,而是连夜跑了。姜维知道后,没想到自己被扔下了,所以赶紧带人去追,但是没有追上,等回来的时候,自己这边的城门又被关闭了,所以他只能去翼县,结果翼县那边一样怀疑姜维的用心,所以不敢让他进来。既然天水这一片都投降了诸葛亮,那他又能怎么样呢,所以他也只能去投降诸葛亮。姜维本来就是善谋之人,聪颖过人,但是一直得不到赏识,做的只是小官,诸葛亮慧眼识英才,一下子就看出姜维是个可用之才,所以在给蒋琬的信中夸姜维是关右地区的头号人才,姜维当时年纪只有27岁,就被诸葛亮如此看重。所以,诸葛亮此后都将他带在身边,把自己的学...
· 关羽只因看了一封来信被杀信中到底写了什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后分三国,霸主分别是曹操、孙权、刘备,根据诸葛亮隆中对的分析:”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相比较而言,来自社会底层,织过草席、摆过地摊的刘备,比起曹操、孙权的境况要差得多,但刘备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毅力,特别是通过不断地打造本集团的文化软实力,最终凝聚世道人心,占居人和优势,因而得三分之一江山。但是令人惋惜的是,桃园结义的二弟关羽最后却因为吕蒙的一封来信被杀!网络配图我们先从刘备的软实力说起刘备集团的文化软实力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刘备集团的主要文化软实力是占居道义高地。通过历史考证,魏蜀吴三家比较,刘备集团确系占居道义的高地。刘备行仁义、善待百姓,是有史实根据的。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任平原县令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人们对其敬佩有加,史载“众多归焉”。刘备“善下...
· 陈情令为什么叫陈情令?陈情到底什么意思?
陈情令为什么叫陈情令?陈情到底什么意思?《陈情令》改编自超人气IP《魔道祖师》。不过还是有不少观众不明白,为什么剧版的名字要叫《陈情令》,这个“陈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陈情是魏无羡最珍惜的笛子,看过原著的朋友肯定不会陌生。至于剧名为何要起名叫“陈情”可能是有两方面的考虑,因为剧版和原著在人物关系上的改动比较大,所以这样能以示区别;还有就是为了把魏无羡塑造为第一男主角。陈情令为什么叫陈情令?《陈情令》中,“陈情”指的是魏无羡的笛子。本来魏无羡可以御剑,他的剑的名字叫随便,但是后来误入魔道,成为夷陵老祖,他的武器就变成了笛子陈情。在原著《魔道祖师》中,魏无羡还没有成为夷陵老祖之前,性格自由不羁,重情重义,跟蓝湛的交情还算不错,时不时总是要惹蓝湛,甚至还要扯蓝湛的抹额。但是后来被温晁扔下到了乱葬岗之后,修了鬼道。夷陵老祖只要一吹笛子,所有尸体都会闻声而动。他们只听从陈情的声音。而蓝湛看到入...
· 陶渊明简介资料陶渊明的资料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或极品。其中《少无适俗韵》,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什么时候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却未必志同道合。仔细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
· 放弃仕途归隐山林的陶渊明,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结识陶渊明,应该都是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话开始的吧。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侯然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而就是这样的一位隐士,在早期他也是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政治生活的,那么放弃仕途归隐山林的陶渊明,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庶族的地主家庭,出生的时候家境不算太坏,只是到了他八岁的时候,其父去世,家境就逐渐没落了,十二岁时,庶母辞世,二十岁家境尤其贫困。虽然少年时期的陶渊明家境不佳,但是他喜欢学习,学习也比较勤奋,史载:"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自小就受过儒家教育,所以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当然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曾经受过道家思想的熏陶,因此也爱自然。从他的身上可以发现,其同时是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的。在二十岁的时候,陶渊明带着他的志向开始了游宦生涯,以谋生路,不过这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