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燕王朱棣没想造反建文帝一行动直接刺激了他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5
转发:0
评论:0
燕王朱棣没想造反建文帝一行动直接刺激了他,朱元璋病逝之后,他指定的接班人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当时朱允炆二十一岁。年轻

  朱元璋病逝之后,他指定的接班人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当时朱允炆二十一岁。

  年轻的朱允炆并不怎么开心,他的皇位并不稳固,因为还有九个人时刻威胁着他。

网络配图

  这九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

  朱元璋在位时,在全国各地封了24个儿子和1个孙子为王,这些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但基本没有能力抗衡中央政权。

  但是,上面所列的九个王例外,他们常年驻守边界,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其中,又以燕王和晋王的势力最大,它们各有十几万军队,对中央形成了很大威胁。

  于是,朱允炆在继位之后不久,就开始对藩王们动手了。周王朱橚是燕王朱棣的兄弟,于是,它成为了最早被清理的人。

网络配图

  朱允炆命李景隆包围周王府,把周王府的所有人押往京城。朱允炆果断把周王贬为庶人,流放云南。当时云南还是荒蛮之地,周王自是一去不复返。

  当时,朱允炆登基才一个月,性子确实急了些。但是,周王只是一个开始。

  同年十二月,朱允炆以“贪虐残暴”为由把代王贬为庶民,在蜀地。

  第二年五月,朱允炆以“不法事”罪名将岷王逮捕,贬为庶民。

  紧接着,朱允炆公布了湘王的罪名,“私印钞票”罪,并派使臣去抓人。湘王紧闭宫门,召集妻儿,而死,以示。

  建文帝朱允炆不为所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抓获齐王朱博和代王朱桂,皆贬为庶人。

网络配图

  建文帝朱允炆真是雷厉风行,一口气削蕃不带喘气的。其他的藩王都战战兢兢,他们知道,朱允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而在朱允炆的心里,朱棣才是最大的对手。

  此时的朱棣已经没有办法,要么造反,要么是像其他藩王一样的下场。燕王朱棣开始招兵,为反抗积极备战。

  从这个方面来讲,建文帝朱允炆年轻气盛,削蕃的动作太大了,最终造成了朱棣的造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燕王朱棣还敢造反吗
朱标不死朱棣还敢造反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毫无疑问,朱允炆在朱元璋死之后迅速丢掉帝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削藩政策执行得操之过急,导致燕王朱棣造反,史称“靖难之役”。那么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撤藩政策由他来推行,燕王还会谋反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很有必要在历史中去寻找朱标的人设。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正好朱元璋在攻打南京城。获知儿子出生这个消息后,朱元璋马上跑到军帐周边的山顶石壁上题词,“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朱标的诞生,给战斗中朱元璋带来了很多的慰藉,可以说他对朱标注入了无限的期待。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下定决心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朱标在I0岁时被封为吴王,并成为太子,直到洪武在25年因病去世。27年来,朱元璋从未流露出要换太子的想法。换句话说,朱棣等皇子从懂事那一瞬间就清楚无误的明白,帝位只将会是自己哥哥的。皇位...
· 他说了什么?建文帝幼子一句话竟让冷血燕王痛哭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南京城金川门缓缓打开,远处的皇宫冒出滚滚浓烟,建文帝与燕王朱棣的这场叔侄较量,最终在烈火硝烟中落下帷幕。之后朱棣变身冷血杀手,对“建文奸党”进行一场大清算,诛十族、剐铁铉等,无不令人发指!这些“奸党”终究是外人,那么朱棣是如何对待建文帝的兄弟、儿子的呢?其实除了“建文奸党”外,建文帝的兄弟也没能逃脱朱棣的毒手!建文帝的父亲朱标(也就是朱棣的大哥)共有五子,长子朱雄英夭折,次子朱允炆,三子朱允熥(tēng),四子朱允熞(jiān),吴子朱允熙(原字是有火字旁的)。先说老三朱允熥,他在建文帝时曾被封为吴王,朱棣称帝后,将其贬为广泽王,封国改在当时比较荒凉的漳州。当年朱棣以“弗知省躬,自生疑怼”为罪名,将其削去王位,废为庶人,囚禁于凤阳高墙之内,称为“吴庶人”,后来朱允熥莫名其妙的暴死。老四朱允熞的命运与老三类似,先被贬,然后被囚禁,最后暴死。老五朱允熙被降封为瓯宁王...
· 朱棣起兵造反了但为何当初朱元璋放心他?
在众多史料里,朱棣被形容为一个常年来处心积虑,企图谋夺皇位的野心家。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当时,他却是诸藩王中令朱元璋最放心的人。朱棣篡位成功后,为其篡位寻找“合法性”,对史料大加篡改,比如加上了如“皇太孙”陷害燕王,“燕王”屡受“太祖褒奖”之类的虚假情节。但有一条是可信的,朱元璋生前确对朱棣之器重,皇子中仅次于太子朱标,比如朱元璋那句知名的赞誉朱棣的话语“棣儿类我”,实出自洪武朝末期兵部尚书鲁思俊的个人笔记。具体情节是洪武二十一年明军北征蒙古,朱棣率燕军深入不毛之地,大破蒙古军,迫降北元大将乃尔不花,招降五万人。捷报传到京城,朱元璋喜不自胜,对兵部尚书鲁思俊赞道:“棣儿类我”。这段典故也就被鲁思俊收录在其个人文集《西子丛话》中。靖难之役时,鲁思俊已然作古。联想到其曾身为太子朱标以及皇太孙朱允文讲师的身份,可见这段记录的可信性是极高的。而朱棣也再接再厉,两年后的三月,朱棣再次受命出师北征,先...
· 建文帝后他儿子为什么被朱棣圈禁50年?
自古以来,皇权更替必然会带来一场腥风血雨,在任何朝代都不例外。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就非常弑杀,不管是功臣名将,还是自己的亲属,只要犯了错误,保管一刀咔嚓。他的儿子朱棣很好的继承了他这股子狠劲,而且还略胜一筹。当年他不仅毫不客气的抢了侄子建文帝的帝位,还将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杀、一个囚禁。网络配图朱元璋一开始立了自己的大儿子朱标做太子,只是这朱标似乎没有什么做皇帝的命,在1932年的时候病死了,那这个时候太子的位置就空了出来。朱元璋也打算过,要不就把这个皇位传给朱棣好了,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为人,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所以犹豫再三,朱元璋还是没有立朱棣为太子,改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的这个决定让朱棣非常的生气,心里想着,我有能力,我为什么不能做皇帝。网络配图朱允炆登基之后,开始削弱藩王的权利,还将这些分出去的权利再拿回来。在这个过程之中,由于朱棣是权利最大的,最不好动,所以朱允...
· 明代第一奇人刘伯温:准确预言了朱棣造反
烧饼歌对于预言采取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其中成功的预测到靖难之役,明成祖夺得天下的是以下这几句。面对朱元璋对于明朝气运的提问,刘基回答道“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朱元璋又问道:“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刘基回答道:“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随后刘基又做了下面这首歌:网络配图刘伯温《烧饼歌》部分内容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对于朱元璋身后之事,刘基首先预言道:明代虽然是,但是仍然需要日夜提防警惕,大明朝在南方的气运将会衰落,北方将会重新成为龙兴之地,这便是预言王朝的国都将会迁移到北方。“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意思是说:太子标虽然是嫡出,可是文星却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