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武则天墓为什么刀枪不入完整保存1300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0
转发:0
评论:0
武则天墓为什么刀枪不入完整保存1300年?,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

  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刀枪不入1300年还完好如初呢?

  这事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唐时的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有利于女主。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着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至于里面的宝贝,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4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盗掘: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刻,梁山就没消停过。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这位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了。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

  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

  五代时候,耀州节度使温韬盗掘了包括李世民陵墓在内的17座唐代帝王陵墓,盗得大量钱财后,又命令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但是这一次挖掘中,突然狂风暴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如此三番。温韬搞不懂是怎么回事,停止了继续发掘乾陵的念头。乾陵幸免于难。

  民国时期,盗墓成风。西北军军阀孙连仲学孙殿英盗掘慈禧和乾隆墓,用军事演习作幌子,带领军队在乾陵安营扎寨,日以继夜地挖了几个月。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最终还是无功而返。由于乾陵完整无好的保留到尽头,被称为中国墓葬修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是乾陵太坚固了,堪称“固若金汤”。寻常工具和小规模盗掘,很难入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是乾陵“因山为陵”,整座山就是墓室的防护层,而地宫所在地点直到现在都无法确定,找不到地宫,除非将整座山翻遍,否则绝不可能挖开乾陵。  

  三是乾陵墓道极为。墓道是由外界进入地宫的唯一通道,地宫修建完成后,大门关闭便永远无法打开。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提出了《乾陵发掘计划》。周恩来做出批示,说:“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随后,国务院发出通知,停止了对乾陵的发掘,乾陵便保存至今,再没动过。

  武则天用了35年的时间做了皇帝,死后又用了1300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及不朽,由此可见,武则天在生前征服了天下,而在死后又征服了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武则天墓之谜:刀枪不入1300年完好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网络配图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这事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
· 齐齐哈尔发现300年前古墓百年干尸保存完整
探究古墓里面到底有何物也是最近网络小说经常采用的题材。古墓干尸似乎是人们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讨论的话题,最近在齐齐哈尔就发现了这样的一座古墓,一起来看看吧!在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内发现了一个古墓,据了解,这个古墓距离现在至少有三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考古人员发现,墓穴里面的葬品都已经不再了,只留下一个三百年的古尸,要说这尸体可也真是奇怪,尸体基本保存完好,但是两腿之间那黑色的粘连物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网络配图干尸面目狰狞,似乎死前经受了很多痛苦和惊悚的事情,和一般死去的人表情有很大的差别,图为出土的干尸,风化了三百年。考古人员发现,干尸的左手和左脚都是残缺的,联系干尸狰狞的面部表情,而更加引起人们注意的确实干尸两腿之间黑色的粘连物。她的身上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网络配图发现这是一个古代的夫妻合葬的墓穴,但是从棺材的图案和材料还有里面尸体穿戴来看,生前应该是一个大户人家,本应该随墓带着很多有价值的陪葬品,...
· 保存最完整的古罗马建筑
由于历史久远,古罗马建筑很少能完整地保留下来。但位于意大利罗马古城中心的万神庙却久经历史风云的洗礼,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罗马建筑。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式圆形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圆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其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好了,本期的世界吉尼斯纪录就介绍到这了,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我们。
· 河南挖出500年前古墓身穿官服遗体变干尸保存完整
河南挖出500年前古墓,遗体变干尸保存完整。日前,河南省太康县一处工地施工时,挖出一座明代古墓,干尸保存完好,根据墓志铭等判定,该墓主名叫顾朴,官至右都御史,系顾佐后人。多名网友发帖称,在河南省太康县万城商贸集聚港东南方一个下水道施工现场,进行机器作业时挖出了一座古墓,引发众人围观。墓志铭记载墓主是明朝的右都御史,此墓主顾姓,明朝官员,为明朝御史顾佐之孙,太康县文物部门获悉后,立即赶去现场,24小时专人值班。据《太康县文化志》载,顾御史,姓顾,名佐,字礼卿,太康县城西顾窑人,明朝建文年间进士,永乐初年任应天府尹,明迁都北京后,顾佐任顺天府尹,永乐八年任御史。后葬于太康县,顾佐墓于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高8米,周长80米,墓冢为圆锥形,墓前有石马桩两个。
· 惠州博罗园洲发现宋代卫氏入粤始祖墓至今保存完整
2010年4月6日,记者从博罗县文广新局获悉,博罗县园洲镇有一处宋代古墓———卫氏入粤始祖墓,该墓至今保存完整。文物专家认为,这对研究博罗县宋代古建筑和民俗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大价值。记者来到博罗县园洲镇义合村一墓园看见,众多坟墓坐落在小山坡上,墓前的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其中一座看起来比较古老的墓很不起眼。博罗县文广新局文管办主任张向忠告诉记者,这是卫氏入粤始祖墓,始建于宋代,占地约200平方米(见下图),坐北向南,由灰沙和夯土筑成护岭、两个垅环、两进拜堂和月池组成。据《卫氏族谱》记载,明代正统五年和万历丁酉年,由现已被纳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卫氏大宗祠———番禺沥u庆源堂、东莞茶山的卫氏子孙按原墓形重修。同时,该墓后立着一块卫府后土之神的石碑。“整座墓和墓碑保存完整,对研究我县宋代古建筑和民俗提供了实物资料。”张向忠说。据当地人介绍,卫氏入粤始祖墓的后人每年都会来扫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