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百家争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归纳总结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8
转发:0
评论:0
百家争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归纳总结吗,百家争鸣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特殊的历

  百家争鸣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特殊的历史阶段。当时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已经没有了实质上的威信,各地的诸侯们纷纷崛起。他们不约而同地招揽人才,改革变法,希望能使国家富强起来,继而迫使周边小国臣服他们,实现他们称霸天下的梦想。  

  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所以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国处于分裂时期,但是这恰好为文化上的百家争鸣创造了宽松的坏境。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没落的奴隶主阶级与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斗争非常激烈,于是各种代表不同阶级的学说也就应运而生了。

  比如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他们希望恢复周王朝的礼制,维持社会现有的等级制度不变。

  老子的道家学派就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是比较温和的一种学派。

  相比之下,韩非子李斯代表的法家就是激进的改革派,他们主张严刑峻法,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同时以军功来受爵位,改革赋税制度,这就是说一个平民甚至是一个奴隶,只要在战场上立下军功,便可以得到相应的爵位,成为贵族,这显然威胁到了现有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所以孔子周游列国也郁郁不得志,没有人会使用他那一套理论,但是韩非子的弟子商鞅和李斯就在秦国收到重用,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百家争鸣的内容

  百家争鸣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文化领域内的大解放、大变革、大发展的深刻的思想变革。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的阶段,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各种思想学说层出不穷,应运而生,文化思想处于空前的繁荣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百家争鸣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思想流派众多,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论,相互借鉴,都在极力宣传自己的主张见解,涌现出很多对后世有深刻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后世将这一文化现象统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开端发源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与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之间的争论,孔子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以仁治国,反对滥用刑法;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张对社会上的所有人都要爱护,反对战争。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则强调顺应自然,不要有人力的干涉,同时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来看待世间万物,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人只要服从事物的自然规律就好了,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他的观点对后世中国人的人生思想、道德准则都有深刻的影响,无论绘画、书法、建筑等领域无不体现了这一理念。

  以韩非子、李斯、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是激进的改革派,主张通过严刑峻法来控制人们的行为,中国历代的改革家都是从法家的观点中吸取智慧来武装自己的,他们认识到,改革使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改革社会中的矛盾便不会自动解决,中国封建社会历来就是用内法外儒的手法来治理国家的。 

  百家争鸣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解放、大发展、大繁荣的开放局面,这不仅是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争论,不单是个人学术思想的发展,更是对中国早期文化的一次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确立了后世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复兴也有着借鉴意义。

  

  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时期诞生了一大批不同思想不同主张的学术流派,尽管他们对后世影响范围各异,但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智慧。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自从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一直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的统治思想,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就是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参加科举,从而走上仕途的。儒家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每人的行为之中,直到现在仍是日常道德的来源所在。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是中国哲学智慧的源泉,他总是学会我们为人处世,提高自身修养的智慧。

  韩非子的法家奠定了中国古代司法体系的伦理基础,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奉行外儒内法的治国体系,一定程度上说法家其实就是儒家的内核,国家稳定下来需要儒家来安抚人心,而非常时期就非常法家的非常之法。

  其他如墨家的技巧、纵横家的博辨、阴阳家的风水、农家的农业生产技术,总之每一种思想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都一定程度上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吗
然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吗以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司马迁《史记》两千年来的巨大影响肇成的。此事要从孔子删书说起。《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唐尧以前的远古洪荒史,被孔子删掉了,但洪荒之迹并未因此而消逝,《尚书》之外的典籍仍在,中华大地上的史迹和传说仍在。所以,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孔子的删削,纷纷补述远古史。例如:《列子》和《吕氏春秋》对远古人的生活方式曾作这样的描述:“男女杂游,不媒不聘”,“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那么谁是最早的帝王呢《管子》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七十二代帝王,我们只知道十分之二,于是《管子》列举出五家:“昔,无怀封泰山禅云云,宓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庄子》说:“古之人,在混茫之中……当是之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及燧人、伏牺始为天下,故顺而不一……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纵观...
· 中华大族谱协会2015年第一次理事扩大会议总结
中华大族谱协会2015年第一次理事扩大会议总结中华大族谱协会2015年第一次理事扩大会议,于2月2日正式召开,2月12日顺利结束。会议历时10天,采用电子邮件笔谈方式,方便了分布海内外各地代表的参与和讨论。有协会14位理事及技术部负责人(黄秉,方为民,张金生,谢贞超,黄\陈晓,江汇泉,柯贵善,马宇平,彭嘉庆,王亦Q,于海燕,张斌,黄秉衡)与会,理事会除王春旭副理事L事假,f安祥理事病假外,其余全部出席。同时,以下七位会员和朋友应邀列席会议:喻刚伦先生,“中华喻氏网站”、“中华喻氏文化展览馆”负责人;林东海教授,协会名誉理事,协会第三届国际会议文集副总编辑;李行远女士,原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图书馆资深馆员;万学闪先生,万氏海南陵水分支主要负责人;孙方维先生,淮北煤矿集团原书记兼老总、安徽寿州孙氏宗谱主持人;由广帅先生,协会门户网原副总编;雷建忠先生,《雷氏文牒》副主编、陕西横山方志馆长。*会议...
· 归纳推理
例子强归纳:这例示了归纳的本质:从特殊归纳出普遍。结论明显不是确定的。除非我们见过所有的乌鸦-我们怎能都知道呢?-可能还有些罕见的蓝乌鸦或是白乌鸦。弱归纳:在这个例子中,前提建立在确定事物之上:“我总是把画像挂在钉子上”,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把画像挂在钉子上,而那些确实使用钉子的人也可能只是有时使用。有很多物体可以用来挂画像,包括但不限于:螺丝钉、螺栓和夹子。我做的结论是过度普遍化,并在某些情况下是错的。在这个例子中,基础前提不是建立在确定事物之上:不是所有我发现超速的少年得到了罚单。这可能在于少年要超速的普遍本质-同乌鸦是黑的一样-但是前提所基于的更像痴心妄想而不是直接的观察。有效性多数人学习的形式逻辑是演绎的而不是归纳的。一些哲学家声称要建立归纳逻辑的系统,但是对归纳的逻辑是否可能是有争议的。相对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达成的结论并非必然与最初的假定有相同的确定程度。例如,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 司马迁对先秦政治文明成就的总结
司马迁在《史记》前四本纪即《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中,对先秦的政治文明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一总结无论在治史的方法上,还是在内容的拣择上,对后人都很有启发。首先,司马迁在总结先秦政治文明成就的方法上,采用了撰写《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的特殊形式。从《史记》五体构成的角度讲,采用这种特殊形式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本纪”这一形式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张守节曰:“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这里所讲的本,也就是根。从根本上记载历史,且统理众事、系之年月,有助于所述时代与史事的统一。二是“本纪”具有公认的权威性。裴松之云:“天子称本纪。”也就是说,本纪是用来专门记载天子所言所事的体裁。而天子是执掌朝国之政的特殊社会成员,纪天子之言事,就是纪朝国之大端,故而能够体现出公认的权威性。三是“本纪”具有明显的纲法意义。刘...
· 司马迁对先秦政治文明成就的总结
司马迁在《史记》前四本纪即《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中,对先秦的政治文明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一总结无论在治史的方法上,还是在内容的拣择上,对后人都很有启发。首先,司马迁在总结先秦政治文明成就的方法上,采用了撰写《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的特殊形式。从《史记》五体构成的角度讲,采用这种特殊形式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本纪”这一形式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张守节曰:“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这里所讲的本,也就是根。从根本上记载历史,且统理众事、系之年月,有助于所述时代与史事的统一。二是“本纪”具有公认的权威性。裴松之云:“天子称本纪。”也就是说,本纪是用来专门记载天子所言所事的体裁。而天子是执掌朝国之政的特殊社会成员,纪天子之言事,就是纪朝国之大端,故而能够体现出公认的权威性。三是“本纪”具有明显的纲法意义。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