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汉高祖刘邦到底是英雄还是无赖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37
转发:0
评论:0
揭秘:汉高祖刘邦到底是英雄还是无赖呢?,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么历史是如何评价刘邦的呢?他到底是个英雄还是个无赖。

  刘邦是个英雄是毫无疑问的,开创汉朝,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已是不世之功。

  毛主席曾评价刘邦说,“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我们来列举几点说明。

  第一,评价刘邦功过,必不可少要提到的是项羽。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刘邦出身平民,“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司马迁高度评价刘邦“仁而爱人”。刘邦采取了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的做法,这是他能取得人民的拥护、由劣势变为优势最终战胜项羽的原因之一。

网络配图

  刘邦和他的许多重要臣僚都出身社会下层,了解人民疾苦,汉朝建立后,他们在“因民之欲而不扰乱,以宽厚清净为天下帅”的原则下治理国家。

  第二,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刘邦本人具有的敢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大气度、大胸怀,现出“常有大度”的长者之风。刘邦的宽宏大度和容人之德使他的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但如何调动文臣武将的积极性,使他们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需要一套得体的制度和方法。纳谏考验着领导者的胸襟,当自己有了成见被别人否定的时候,在你身处险境的时候一般还能够虚心接受,但你一旦权威隆盛,否定意见就会很难接受。

  刘邦能够虚心纳谏,在他那里,没有需要维护的个人面子,一切以汉王朝的根本利益为依据。

  汉朝建立以后,刘邦面临着政治上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恢复发展生产、边境上解决匈奴袭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他一如既往,更加虚心纳谏。

  虽然刘邦城府够深,为人也有虚伪的一面,他的豁然大度或许可能理解为他正在用人之际,需要礼贤下士,但是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力建设这一点上,他确实很有政治家的风范。

  第三,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纳谏其实也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考验的是领导者的判断力。采纳了正确的意见那就好,采纳了错误的意见怎么办?

  意见是别人的,决策是自己的。所以,能够判断出正确意见或者错误意见,这可是一个领导者十分重要的智慧和素养。任何一个时代有才华的谋臣永远都不会缺乏,缺乏却是那些能够发现人才并接纳正确意见的决策者。

  经常有人说刘邦是靠手下打拼出来的,这实际上可以说明刘邦的御下能力是很强的,什么样的人才在他手里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汉班彪《王命论》中:盖在高祖“知人善任使。”“知人善任”这个成语,就是源于对刘邦的称赞。

网络配图

  刘邦的三个“吾不如”,既显露了刘邦的“知人善任”,更彰显了他的“自知之明”,渗透了“谦受益”的哲理,蕴含着做人的大智慧。 事实上,任何封建帝王自己不见得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越见解,都能事事“圣心独断”,关键是要有知人之明,把各方面的有用之才安排在适宜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才干,同时又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择善而从,使自己的各项重大决策减少失误。

  刘邦的品格在这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因而在其风云际会的一生的重大决策中,很少有失误的地方,而即使有些失误,也易于在较短时期得到纠正,并且最后能够选择出最佳方案。

  第四,项王非政冶家,汉王则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在秦朝末年,首先举起造反旗帜的是陈胜、吴广,接着项梁在楚地起事,张耳、陈馀在赵国拥立赵王起事,齐国后裔田谵在齐国起兵反秦,还有魏国、韩国、燕国等相继起兵造反。

  在这么众多的英雄豪杰中,真正称得上战略家和政治家的很少。这些人跟刘邦比起来,他们都缺乏一个政治家最要命的东西,那就是战略思维。政治家的战略思维是相当重要的,缺乏了宏观的战略思维和大局观念,那就丧失了作为杰出政治家的根本。

  政治家要从国家和民众的长治久安上去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故而留给后人的多为治国御人之术。刘邦是一个操盘高手,能够驾驭、团结、整合各种势力,善于抓住人性的特点将不同想法、不同轨迹的各类角色为我所用,变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实现自己的目的。

  第五,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崇尚铁血统治的秦始皇正好应了“刚强易折”的这句哲理名言,而温柔豁达的刘邦正好应了“以柔克刚”的道理。梦想千秋万代的秦始皇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五年就完蛋了,而以儒家“仁爱”和道家的“无为”来统治的汉王朝,却前后延续了四百多年。

  《展望二十一世纪汤恩比和池田大作对话录》:“汉高祖刘邦对中国的重新统一,作为历史功绩,是应该给以高度评价的。”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

  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汤恩比还说“将来统一世界的人,就要象中国这位第二个取得更大的成功的统治者一样,要具有世界主义思想。同时也要有达到最终目的所需的才干。在这点上,现在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不是在半个世界,而是在人们能够居住或交往的整个地球。必定要实现统一的未来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汉朝的刘邦。”

网络配图

  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刘邦以其“自知知人、宽容慷慨、从谏如流”的气魄加强了自己的力量。项羽则由于“刚愎自用、外宽而内忌”的个性不断削弱自己的力量。刘邦在“织网”,他打造了一个刘邦系统,使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最大的力量,宽容他们的错误,发挥他们的长处,所以大家也乐于为其效力。关键是,刘邦做得一切并不是无意识的,而是有意识的,他很清楚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才是最可怕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其大智若愚的智慧。

  从其后面“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段经典论断中,可以看出刘邦是很清楚如何做一个领导者的。为了发挥出系统最大的功效,他很好的扮演了一个遇事无主张的“如之奈何”先生,同时以共同的利益、容人过失的大度将大家都凝聚在自己周围,以系统的力量来补充个人的不足,用人之长而容人之短。帝王的素养也不过如此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汉高祖刘邦到底是仁义之人还是不仁不义?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仁而爱人”,可是,文中的刘邦却与“仁爱”有相当的距离。最有名的场面当属项羽以烹杀刘老太公威胁刘邦,那时,刘邦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竟然不仁不孝地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还大大咧咧地请求项羽分一杯羹。老爹的生死问题,仁孝的问题就是“一杯羹”的问题。对此,项伯看得很透,他对项羽说:“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争天下的人,是不顾家的。项伯的这句话,精确地点出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程度。网络配图这是说大凡欲创天下大业的人,每每在争权夺位利害相关的时刻,往往把亲情看的很薄,没有多少道德观念的顾忌,因而才能办成大事。此时,不要说刘邦讲仁孝重亲情,哪怕是稍微表现出对老爹的一丝关注,一点人的恻隐之心,不但救不了老爹,而且会成为项羽要挟刘邦的筹码,亲情此时会成为自己的羁绊,成为射向自己心口的利箭。刘邦确实是有大智慧的人...
· 解密历史:汉高祖刘邦到底是“坑爹”还是“敬爹”?
刘老太公早年说: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养下刘季这么个坏种种;后来……后来啥话都不敢说了,跟着满朝文武一起喊:万万岁!刘老汉这一辈子,享受过至高无上的荣光,之前却也被三儿子刘邦折腾得够呛,最让老汉叫屈的是,人都死了入土了头上愣是给扣了顶绿帽子。丢尽了先人脸——刘邦弟兄四个,大哥刘伯,二兄刘仲,小弟刘交,刘邦排行老三,另外还有个姐姐。家里就数他难管教,整天不拿锄头不摸锨,游手好闲,吃酒打架。醉卧酒肆,偷睡寡妇。刘老太公拿这个泼皮无赖的儿子一点办法没有,兄嫂门也不大待见这个吊儿郎当、油瓶子倒了不扶的小叔子。气急了刘太公骂两句,说你人长得一墙高,能不能干点正经事?刘季满不在乎地回敬老爹,说我在干事呀,我将来要干成大事!刘老汉心说,你不要给我惹事就算烧高香了,先人的脸都让你丢尽了!网络配图煮爹送我碗汤——楚汉相争,彭城一战,刘邦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逃跑途中想把自己的家人带上,结果只在路上撞见了儿子刘盈...
· 解密历史:汉高祖刘邦到底是“坑爹”还是“敬爹”?
刘老太公早年说: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养下刘季这么个坏种种;后来……后来啥话都不敢说了,跟着满朝文武一起喊:万万岁!刘老汉这一辈子,享受过至高无上的荣光,之前却也被三儿子刘邦折腾得够呛,最让老汉叫屈的是,人都死了入土了头上愣是给扣了顶绿帽子。丢尽了先人脸——刘邦弟兄四个,大哥刘伯,二兄刘仲,小弟刘交,刘邦排行老三,另外还有个姐姐。家里就数他难管教,整天不拿锄头不摸锨,游手好闲,吃酒打架。醉卧酒肆,偷睡寡妇。刘老太公拿这个泼皮无赖的儿子一点办法没有,兄嫂门也不大待见这个吊儿郎当、油瓶子倒了不扶的小叔子。气急了刘太公骂两句,说你人长得一墙高,能不能干点正经事?刘季满不在乎地回敬老爹,说我在干事呀,我将来要干成大事!刘老汉心说,你不要给我惹事就算烧高香了,先人的脸都让你丢尽了!煮爹送我碗汤——楚汉相争,彭城一战,刘邦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逃跑途中想把自己的家人带上,结果只在路上撞见了儿子刘盈和女儿鲁...
· 汉高祖刘邦到底是“不仁不义”还是“仁而爱人”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仁而爱人”,可是,文中的刘邦却与“仁爱”有相当的距离。最有名的场面当属项羽以烹杀刘老太公威胁刘邦,那时,刘邦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竟然不仁不孝地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还大大咧咧地请求项羽分一杯羹。老爹的生死问题,仁孝的问题就是“一杯羹”的问题。对此,项伯看得很透,他对项羽说:“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争天下的人,是不顾家的。项伯的这句话,精确地点出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程度。这是说大凡欲创天下大业的人,每每在争权夺位利害相关的时刻,往往把亲情看的很薄,没有多少道德观念的顾忌,因而才能办成大事。此时,不要说刘邦讲仁孝重亲情,哪怕是稍微表现出对老爹的一丝关注,一点人的恻隐之心,不但救不了老爹,而且会成为项羽要挟刘邦的筹码,亲情此时会成为自己的羁绊,成为射向自己心口的利箭。刘邦确实是有大智慧的人,只有让...
· 汉朝秘闻:汉高祖刘邦到底是“坑爹”还是“敬爹”
刘老太公早年说: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养下刘季这么个坏种种;后来……后来啥话都不敢说了,跟着满朝文武一起喊:万万岁!刘老汉这一辈子,享受过至高无上的荣光,之前却也被三儿子刘邦折腾得够呛,最让老汉叫屈的是,人都死了入土了头上愣是给扣了顶绿帽子。丢尽了先人脸——刘邦弟兄四个,大哥刘伯,二兄刘仲,小弟刘交,刘邦排行老三,另外还有个姐姐。家里就数他难管教,整天价不拿锄头不摸锨,游手好闲,吃酒打架。醉卧酒肆,偷睡寡妇,不嫌丢人显眼地冷不丁往家抱回个孩子,说是他的。刘老太公拿这个泼皮无赖的儿子一点办法没有,兄嫂门也不大待见这个吊儿郎当、油瓶子倒了不扶的小叔子。气急了刘太公骂两句,说你人长得一墙高,能不能干点正经事?刘季满不在乎地回敬老爹,说我在干事呀,我将来要干成大事!刘老汉心说,你不要给我惹事就算烧高香了,先人的脸都让你丢尽了!网络配图煮爹送我碗汤——楚汉相争,彭城一战,刘邦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逃跑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