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项羽背了千年的黑锅 其实并未火烧阿房宫?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9
转发:0
评论:0
项羽背了千年的黑锅其实并未火烧阿房宫?,关于阿房宫记载,首见于太史公《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

  关于阿房宫记载,首见于太史公《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这段记述,说的是阿房宫确乎存在。关于项羽焚烧秦宫室的文字,一个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即所谓:“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此外就是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网络配图

  但是无论是“烧其宫室”还是“烧秦宫室”,太史公都没有明确说项羽焚烧的是阿房宫。据考古学家刘庆柱介绍,虽然在整个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勘探过程中,考古人员没有发现一处当时被大火焚烧过的痕迹。但考古工作者在秦都咸阳第一、第二、第三号宫殿建筑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宫殿建筑遗址被大火焚烧的痕迹。由此看来,项羽当时焚烧的应是秦都咸阳宫或其他秦宫室。

  有趣的是,司马迁基于历史史实的严谨,恰恰引发了后人对项羽的误解。一方面,既然太史公如此详尽地记述了阿房宫的宏伟奢华,那阿房宫就似乎已经初见规模;另一方面,既然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后人自然会怀想“秦宫室”的浩大,自然会联想到阿房宫。所以,项羽是否烧过阿房宫,其实都是太史公惹得祸。

  不过在我看来,这正是司马迁的聪明之处,基于史家严谨,他不敢违背事实而给项羽加上焚烧阿房宫的罪名,但项羽本人确实残暴,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既能坑杀秦降卒50万,又有烧秦宫室的事实,加之楚汉势不两立,故对项羽采取模糊的春秋笔法也是可能的。历史虽然不能假设,但如果阿房宫真的建好,凭籍项羽的性格,在烧了咸阳宫后肯定也不会放过阿房宫。

网络配图

  这也恰是历史的捉弄人之处,凭籍项羽的历史作为和人格缺陷,在中国成王败寇的史观评价下,他就成了焚烧阿房宫的千古罪人,更成为史家镜鉴和文人抒发历史怀想的绝好反面典型。史家道德意义上的春秋笔削还好,但一经文人演义论断,其历史真实就会被艺术演义所置换,其历史定位可能就会永世不得翻身。项羽就被唐朝诗人杜牧不经意地给历史盖棺了。在杜牧那篇行云流水般的《阿房宫赋》中,诗人杜牧以无尽的艺术想象铺排阿房宫的工程浩大和奢华:“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杜牧这篇文章,本不是为了评价项羽,乃是在“赋”、“比”之后“兴”自己的慨古之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是,诗人在不惜笔墨描述阿房宫和秦之的同时,却笔锋一转,“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显然,杜牧将焚毁阿房宫的人锁定在了项羽身上。

  这篇文章自唐以来可谓千古传颂,人们都形成了这样的认识:世上有阿房宫,然后项羽烧之。翻开如今的高三语文课本,老师教授《阿房宫赋》的重点依然是着重于中心思想的解读和古典语汇的解惑,至多是和古人一样阐释鉴古知今的历史教训。

  而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近日揭开了这座历史宫殿所包含的种种谜团,调查结果进一步明晰了专家们的推断:秦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没有建成。紧接着人们就会追问:项羽到底有没有焚烧过阿房宫?

网络配图

  勘探发现,考古专家们在阿房宫前殿遗址的20多万平方米的范围内仅仅发现了几小处红烧土的痕迹,足显阿房宫并未经历过大规模的火烧。这样看来,项羽火烧阿房宫原来是子虚乌有。而这,也和历史记载形成了无缝对接的逻辑链。

  在考古学已经笃定项羽并非焚烧阿房宫的史实后,史家应该主动还原历史人物真相,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给项羽平反。历史就是那样,具有严谨的不可逆性,纵然历史有时会被覆盖上重重迷雾,后人通过考古或其他手段一旦探寻到历史真相,就要还原其。至于民间人不认可,那另当别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项羽背了千年的黑锅并未火烧阿房宫?
关于阿房宫记载,首见于太史公《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这段记述,说的是阿房宫确乎存在。关于项羽焚烧秦宫室的文字,一个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即所谓:“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此外就是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网络配图但是无论是“烧其宫室”还是“烧秦宫室”,太史公都没有明确说项羽焚烧的是阿房宫。据考古学家刘庆柱介绍,虽然在整个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勘探过程中,考古人员没有发现一处当时被大火焚烧过的痕迹。但考古工作者在秦都咸阳第一、第二、第三号宫殿建筑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宫殿建筑遗址被大火焚烧的痕迹。由此看来,项羽当时焚烧的应是秦...
· 火烧阿房宫?项羽背了千年的黑锅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脍炙人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杜牧诗赋中的阿房宫建的那是一个华丽。《三辅黄图》的作者也说,阿房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从古人信誓旦旦的诗赋中看,秦始皇建阿房宫是确存在了。后世的宫殿一般分为皇宫,寝宫,还有离宫。皇宫是帝国中枢,在北魏洛阳城之前,中国一般为多宫制,没有明确且单一的宫殿,如汉长安的长乐、未央宫,洛阳的南宫、北宫。自曹魏在洛阳城建太极殿,形成单一宫制的太极殿制度后,后世的皇宫才变得唯一。阿房宫的性质是一个离宫,所谓离宫就是远离帝国中枢的宫殿,一般是皇帝固定巡幸路线上或者避暑盛地等等,如唐朝的洛阳上阳宫,北京的承德离宫等。秦朝的帝国中枢一般在渭水北岸的咸阳宫,现已经考古发掘完毕,位于现在咸阳市的窑店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在渭水南岸广建离宫别院,阿房宫就是秦始皇建的离...
· 项羽背黑锅?项羽火烧阿房宫纯属误传
大家都以为是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其实不然,经过考古专家研究判断阿房宫被项羽所烧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误传,那么世人为什么说是项羽火烧了阿房宫呢?阿房宫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大兴土木所建的最大一所宫殿,考古专家经过数年的艰苦工作,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近日揭开了这座历史宫殿所包含的种种谜团。网络配图在2007年的考古行动中,阿房宫考古队仍然没有发现与阿房宫有关的遗迹。这一年,考古人员在阿房宫前殿遗址北至渭河、南至汉代昆明池北岸的62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勘探和发掘,先后发掘了后围寨遗址、好汉庙遗址、秧歌台遗址等,都被证实属于战国秦上林苑建筑遗址。调查结果进一步明晰了专家们的推断:秦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没有建成。2002年10月起,阿房宫考古队首先对传统和习惯上认定的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过为期2年的调查、勘探和发掘。除被民房所盖、水泥路面所压的部分之外...
· 历史真相:霸王项羽其实并未烧毁阿房宫?
导读:我们知道在历史上一直都存在这一个谜题,那就是著名的阿房宫。历史一直流传项羽烧了阿房宫,但是今天,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阿房宫并未被项羽烧毁。西安阿房宫遗址传说中秦始皇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唐代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成了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的证据。《史记》上似乎也说得明确:“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寝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然而,项羽真的烧了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了吗?抑或只是历史学家的一厢情愿的想像呢?这段众人皆知的火烧阿房宫历史,直到两千年后才有了逆转性的结论。网络配图惊人的考...
· “阿斗”刘禅这黑锅背了千年了!其实刘禅是仁德之君
《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作者认为,刘禅为帝41年,大体可分三阶段:诸葛亮时期(223-234年),刘禅“以父事之”;蒋琬、费t执政时期,无为而治时期(234-253年);帝权失控期(253-263年)。作者认为,诸葛亮对刘禅评价较高,如赞其“知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而在诸葛亮时期,刘禅对诸葛亮“以父事之”,始终如一,凡事谦让,表现出大气的特点刘禅对诸葛亮大小权独揽的代政方式,虽有不满,但以大局为重,始终克制。网络配图在无为而治时期,从蒋琬执政开始,刘禅便基本掌握了帝权,实际上控制着蜀汉,这主要表现在刘禅实际上掌握着最高大臣的任命权。费t死后,姜维执政,蜀汉进入最后十年的急剧衰亡阶段,日趋没落。蜀汉猝亡之时,国势并没耗尽,本还可能苟延,但这种可能之所以没成为现实,作者认为主要与后主帝权失控和他的仁德有关。后主帝权失控表现在不能很好地控制姜维,而姜维北伐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