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宋金两朝海上之盟结果 宋金海上之盟的背景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03
转发:0
评论:0
古代宋金两朝海上之盟结果宋金海上之盟的背景,海上之盟,是指北宋末年,宋徽宗为灭辽国,主动与金国签订的联金灭辽军事盟约。海

  海上之盟,是指北宋末年,宋徽宗为灭辽国,主动与金国签订的联金灭辽军事盟约。海上之盟结果固然导致了辽国的覆灭,然而也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实为北宋决策者的一项重大的对外政策失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徽宗眼见辽国日渐衰落,遂兴起了趁火打劫的念头,想要借由金国的兵力一举将宿敌辽国永远从地图上抹去。于是,自重和元年起,宋徽宗便多次派口才出众的使节马植远渡重洋与金国相谈灭辽事宜,甚至不顾朝中诸多有识之士反对的声音,一意孤行。至宣和二年,海上之盟结果是签订了,细节也谈妥了,随即便是双方出兵,夹攻辽国,通过惨烈的战争,果然达到了一举消灭辽国的战略目的。

  据说此一战,金兵势如破竹,在攻打中京的战斗中取得了大捷,而宋军却遭遇了惨败,致使宋军战斗力弱的情况被金国洞悉,金国在消灭了北宋的天然屏障——辽国之后,立刻挥师南下。宋徽宗猝不及防间,北宋已遭灭顶之灾。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海上之盟缔结之前,宋、金、辽三国的关系正处在特殊而微妙的时期,尤其是宋辽之间,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这三者的关系若能处理好,宋国完全有可能当一回得利渔翁。然而这份荣耀却注定不可能属于宋徽宗这等智慧的君主,因此,海上之盟结果尽管如他所愿,后果却绝对出乎其意料之外。

  本将联金灭辽定为国策,极力排除众议促成海上之盟的宋徽宗,在算计他人之余全然忘记了“唇亡齿寒”的古训,最终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北宋时期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

  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是什么?熟悉北宋历史的朋友对“海上之盟”的核心内容必定有所了解,没错,所谓海上之盟,乃是宋徽宗为歼灭昔日的强敌辽国,主动与金国签订的联合攻辽军事条约。凭着这一纸军事同盟条约,宋金果然联手一举灭了辽国。

  靖康之耻图

  宋徽宗灭辽之后,还曾沾沾自喜于自己正确的政治谋略,谁知,一纸海上之盟乃是一把双刃剑,在灭亡辽国的同时,为北宋埋下了亡国隐患。

  那么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就得从海上之盟签订的前后说起。

  据说宋金两国使节频繁往来,为促成海上之盟而多次会谈之际,北宋朝野就有不少有识之士持反对意见,原因很简单,辽国虽为强敌,但其地理位置在宋金之间,对北宋而言,起到了一定的军事屏障作用,若辽国被灭,则大宋屏障顿失,野心更胜辽国的金国便可趁势发兵攻宋,到时金国的虎狼之师,将成为宋国更危险的敌人。

  然而鼠目寸光的宋徽宗根本听不进这些中肯的意见,一心灭辽的他全然没有意识到海上之盟即将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宣和二年,在历经艰苦的谈判过程后,海上之盟顺利签署,这意味着宋金两国军事同盟的正式缔结。很快,辽国就在两国的夹攻下遭到了灭顶之灾。可是还没等宋徽宗喝上灭辽的庆功酒,靖康之耻便随之而言,北宋立刻陷入了亡国的深渊。这便是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 

  北宋时期宋金海上之盟的背景是什么

  发生在金国初期的海上之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海上之盟共持续12年,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加快了北宋和辽国的灭亡,同时也使金国变得强大起来。海上之盟是由北宋最先提出的,北宋之所以会提出这一结盟政策,是与海上之盟背景息息相关。 

  北宋地图

  北宋在中原建国后,一直担心辽国会对自己形成威胁。当时辽国十分强大,并位于北宋的北方,时常侵犯北宋领土。长此以往,北宋和辽国形成了敌对局面,北宋一直将辽国看成心腹之患,而辽国也一心想要吞并北宋。

  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因为北宋和辽国都不具备灭掉对方的能力,所以只能通过盟约来约束对方。澶渊之盟签订之后,两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公元1115年,位于辽国东北方向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率兵反抗辽国,并建立了金国。此时宋徽宗认为辽国国势迅速下滑,北宋和金国联盟必定能灭掉辽国。

  在蔡京等人的主持下,北宋向金国主动示好,宋徽宗想要借助和完颜打骨打合作的机会收回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位于长城以南,常年被辽国所控制,从地理位置来说,燕云十六州十分重要,所以这也成为北宋提出建立海上之盟背景之一。在北宋努力之下,宋金两国签订了海上之盟。海上之盟签订后,宋金两国合作灭掉了辽国,但是不幸的是宋朝也迎来了末路。 

  北宋时期海上之盟的影响都有哪些

  公元1120年,一纸“海上之盟”的缔结帮助北宋完成了联金灭辽的军事战略,同时,也导致本已岌岌可危的北宋王朝滑向灭亡的深渊。数百年后,宋金海上之盟的影响依旧,它的历史教训,令后代史学家们开始思考一个课题:两国军事结盟的过程中,机遇与实力到底哪个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对宋徽宗而言,海上之盟的最初构想是完美的,也符合当时北宋的利益。

  辽国雄踞北方多年,时刻威胁着宋国边境。虽然,澶渊之盟的缔结能起到偏安一时的作用,却终非长治久安之计。如何将辽国这个眼中钉一举拔除,恐怕是宋徽宗做梦都在想的问题。

  至公元1180年,机会终于来了。宋徽宗眼见辽国日渐衰落,终于决定将长期酝酿的联金灭辽大计付诸实践,于是迫不及待地派遣使节漂洋过海至金国与金国国王密谈,双方一拍即合。

  不过,也许连宋徽宗本人也没想到,海上之盟的影响如此之大,竟令宋国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跳出来组织这一“荒唐”的条约。

  此刻,一门心思为灭辽大计而飞蛾扑火的宋徽宗哪里还听得进反对的意见,居然力排众议,还是在宣和二年完成了海上之盟的整个签署过程。

  条约缔结后,终于如宋徽宗所愿,强敌辽国灰飞烟灭。失去了辽国的阻隔,宋金国土接壤,不久之后,金国的铁骑如排山倒海般直捣汴京,宋国遭遇“靖康之耻”的厄运。宋徽宗这才如梦初醒,可以已然来不及挽救北宋的国运了。

  海上之盟的影响,到此刻已然明了,两国军事结盟,必然以势均力敌为大前提,实力不均衡,则合作有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金海上之盟:宋金合盟为什么会失败?
应当说联金灭辽的策略在战略上并没有完全错误,无论宋人是否出兵,金灭辽已成定局,拥有了燕云故地再面对金国总比面对一个更强的金国好。问题的关键在于,宋朝的统治集团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没有认识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内部决策不坚定,政策游移不定。立场不坚定,企图在外交上面两头下注,首鼠两端,以致失信于辽,金两国。还表现在对金外交时对金人的不尊重上,外交上的失败已然决定了整个大方略的失败。而在战略上看,当时反对的人士皆以为宋朝无力出兵,若出兵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这固然是一个事实,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宋朝所面对战争和汉唐时期战争的不同,汉唐时期的战争是为了扩展农耕民族生存空间的战争,因此兵戈长期不息。而宋人面对的战争却是收复故土的战争,战争后还要有修养恢复获得土地的过程,把它们转化为国力的一部分,然后有底气面对游牧民族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宋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应当是长痛不如短痛,在一定...
· 北宋时期宋金海上之盟的背景是什么
发生在金国初期的海上之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海上之盟共持续12年,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加快了北宋和辽国的灭亡,同时也使金国变得强大起来。海上之盟是由北宋最先提出的,北宋之所以会提出这一结盟政策,是与海上之盟背景息息相关。北宋在中原建国后,一直担心辽国会对自己形成威胁。当时辽国十分强大,并位于北宋的北方,时常侵犯北宋领土。长此以往,北宋和辽国形成了敌对局面,北宋一直将辽国看成心腹之患,而辽国也一心想要吞并北宋。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因为北宋和辽国都不具备灭掉对方的能力,所以只能通过盟约来约束对方。澶渊之盟签订之后,两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公元1115年,位于辽国东北方向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率兵反抗辽国,并建立了金国。此时宋徽宗认为辽国国势迅速下滑,北宋和金国联盟必定能灭掉辽国。在蔡京等人的主持下,北宋向金国主动示好,宋徽宗想要借助和完颜打骨打合作的机会收回被辽国...
· 海上之盟历史资料介绍,1120年北宋与金订立“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贯出使辽朝。了解辽朝的政治形势,童贯在这次出使过程中,遇到了燕人马植,向童贯献策取燕,深受童贯赏识,被童贯改名为李良嗣,带回开封。李良嗣向宋徽宗陈说辽天祚帝的荒淫和政治腐败,女真对辽恨之入骨,如能从登莱过海,与女真族结好,相约攻辽,则燕地可取。宋徽宗对此非常高兴,又赐姓赵,开始了谋取燕京的一系列活动。当辽朝在金兵的进攻下,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宋徽宗、蔡京等人以为联合女真夹击辽朝,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成熟。于是,重和元年(1118年)宋廷以为名,遣使从登州渡海到辽东,同金朝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宣和二年(1120年)宋再遣赵良嗣等使金,遂与金订立“海上之盟”。双方约定: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由宋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北的州县由金军负责攻取;待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北宋则把前此每年送与辽朝的岁币,照数送与金朝。宋廷原以为据此便可轻易夺取燕...
· 宋金海上之盟简介:宋金海路合盟商议出兵灭辽
北宋末年宋金之间订立的联合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重和元年(1118年),北宋统治者已看到金强辽弱的形势,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此后,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女真于宋朝的关系很早即建立,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开始,北宋前三朝除了中间断交20余年外,长期有政治、经济交往。这种交往在使节形式上是单向的,只有女真使者来宋朝贡,没有宋朝使者出使回访,不对等的原因自然是双方都认可的女真属于宋朝的臣属国。交往的主线是贡赐贸易,女真带来马匹等土特产,宋朝以赏赐形式支付价钱,双方互惠互利,"在我国家之初,女真岁以市马于中国而资富"。在所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中,宋朝对女真是当做一个与高丽、西夏...
· 海上之盟
背景自北宋立国于中原以后,强大的辽国一直位于宋的北方,且时有南侵攻宋的野心,形成宋辽南北敌意对峙的局面。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辽签署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一段达约一百年的和平,双方之间都没有完全消灭对方的能力。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位于辽国东北势力范围内的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反抗辽国的统治,屡败辽军,并建立金国,辽国国势迅速下滑。此时北宋君主宋徽宗与大臣蔡京、童贯认为辽国亡国在即,金国会取而代之,决定联金攻辽,不但可向金以示和好,而且以图收复失去已达二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之地。内容重和元年(1118年),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自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乘船渡海,以买马为幌子,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宋金使者频繁接触。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以下的内容:宋金各自进军攻辽,其中金军攻取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与中京大定府(今辽宁昭乌达盟宁城县天义镇大明乡),宋军攻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