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人自古以来为什么喜欢把财宝埋在地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15
转发:0
评论:0
中国人自古以来为什么喜欢把财宝埋在地下?,现在,中国经济下行,失业了,没钱了,手头紧了。下面的日子怎么过?只有“开源”

  现在,中国经济下行,失业了,没钱了,手头紧了。下面的日子怎么过?只有“开源”与“节流”两种办法。“节流”的最好办法是将钱存起来,不要乱花。如果银行不放心,不妨跟古人学学,看看古人是怎么储蓄的。从考古发现来看,古人藏宝手段很有意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古人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别喜欢存钱的人,乱花钱会被看成是败家子,《论语》中所谓“奢则不逊,俭则固”,说的就是这道理。由于深受儒家这种“勤俭持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人个个都喜欢当财奴,使用的储蓄手段比较单一 就是贮藏,但贮藏的手段却是形形色色。

  贮藏,一般分为窖藏和罐藏两类。

  说到窖藏,有一个笑话叫“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源自这种储蓄方式,即用坛坛罐罐,将钱财直接埋藏到地下,所埋物以金银为多。这种方式所有古代大款、富豪都喜欢使用的手法,在现在考古中,经常可以发现窖藏文物,就是古人这种储蓄手段留下的。 

  “文革”期间的1970年10月,陕西西安曾有一次重大的窑藏文物发现。当时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内基地上,工人挖出了两个肚大嘴小的“驴嘴坛”和一只大银罐。打开一看,这坛罐中贮藏了金银、玉石、金银货币、银铤、银饼等多达千余件。其中金银器物达265件,后经考证,这是唐人埋下。  

  钱

  无独有偶,1982年正月初七,江苏盱眙马湖店村有一万姓万农民,在挖水渠时也挖到到古人储存的宝物。当时生产队分片挖水渠时,万姓农民分到的一块地最不好挖,但就是这块没人愿挖的地方,却挖出了几十斤重的金器财宝。最值钱的是一只金兽,竟然有18斤多(见上图),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重一只金兽。压在金兽下面的,则是一只精美的铜壶,打开壶盖后看到,里面也装满宝物,其中有9块半金饼、15块马蹄金。

  出土宝物这一带,在以前属于苏北泗洪,先秦时“管鲍分金”故事便发生于此,想不到二三千年后“分金”一幕重现:万家挖到宝物的消息迅速传开,当地人纷纷找到万家,要求“分宝”,把万家房子都挤坏了。看到这种情况,万姓农民索性将全部财宝捐给了国家,由南京博物院接收,政府当时给万家5000元人民币作为奖励。

  经考证,万姓农民挖出来的这批财宝朝代,属于西汉,不应该是随葬品,因为附近并无墓葬,当是时人的窑藏储蓄,因为战乱或是家世变故,其后人没有能再取出这些宝物。 

  窖藏遗物采用反盗墓手法————把钱埋藏到粪土堆下

  古代中国没有现代这样的防盗保险箱,所以,中国古人在窑藏储蓄时,会想方设法让外人不到。常理下,大家都会想到会把财宝埋到墙角、旮旯里,其实这很容易让小偷猜到,于是有的有钱人家想出绝招,把钱埋、值钱的东到粪土堆这里常人不至的污物下面。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那尊商代青铜重器——后母戊鼎(就是以前的“司母戊鼎”,“司”更正为“后”了),在被挖出来后的第一时间,也是采取窑藏方式处理的,选的藏匿地点便是吴姓人家的粪坑下面。  

  把钱埋在地下

  出于防咨考虑,窖藏时一般还会采取反盗墓那类的反盗宝手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以迷惑盗贼。多会将藏宝坑坑挖得很深,宝物都放在坛罐这类器物中,放宝时不是全部放在一块,而是采取分层放置的办法,先放一层,掩上土石,然后再放一层,再掩一层土石,多达有三四层。为什么要挖深、分层放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去有人家赚点钱就储蓄一点,埋下一层。这样一来,即使被盗挖,往往盗贼也只能发现上层。 

  而在各层之间,往往用石板、块头叠压,土层之间则是用糯米熬成的汁液和石灰,夯实密封,有时其中还会拌上碎石子、瓦片什么的,增加盗挖的难度。窖坑一般选在卧房内、炕(床)底下,也有选在院内,但会有地面上做一系列伪装,如建上茅房、猪圈、便房什么的。 

 埋钱

  民国时期的上海名医陈存仁,曾亲眼见到家里这种窑藏方式。当年陈家分家析产时,记载窑藏了20缸银子,但起先只挖到了8缸。这是怎么回事情?被偷了?扩大挖掘面积,向四周挖,也没有找到。后来有经验的长辈提醒再往下挖试试,结果挖到埋在面层的12缸银子。 

  有钱人家都喜欢埋金——古代买房人要付卖方“掘钱”

  由于有此窖藏储蓄的习惯,后人遇到拆迁、搬家时,往往都会“掘地三尺”,把家前后的地下翻一遍。从古人房产买卖史料上可以看到“掘钱”的条款,这便是卖主向买主追加的额外金额,作为将来可能挖到金银财宝的预估补偿。 

  把钱埋起来

  沈括的《梦溪笔谈异事》中“无妄费亦无得”条,便记录了买房遭索“掘钱”的故事。当时洛阳很多财主家都有掘地藏金的习惯,后人在卖房时便会想到这一点,有意向买主索要“掘钱”。在朝廷当大官的张观买房时,卖家一而再,再而三地索要“掘钱”,最后张多付钱1000多缗,卖主才交付房子。大家都认为,张观付这笔钱白付了,谁想张观买下后,竟然真的挖到了一大笔财宝,挖土了一只石匣子,里面装了数百两黄金,正好是他买房子的全部费用相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墓志铭为什么埋在地下?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或许不了解,真正的墓志铭其实是放在坟墓里面的,并不是矗立于坟冢之上的石碑及其刻文。“铭”字本意是记录与镌刻,最初见于青铜器皿之上,而后扩展至石碑、金属平板等器物上,既有颂扬功德之用,也有警醒后人之效,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墓志铭主要是将逝者生平的成就,不论是持家有道、德行高尚、学识渊博、技艺超群,还是政绩斐然、功勋卓著,浓缩为一部微型的人生档案,伴随着亡者长眠,以求身后留名,不被遗忘。墓志铭的结构分为“志”与“铭”两部分,这一文体的成型可追溯至南朝时期。“志”部分采用散文形式,详实记载逝者的姓名、字号、籍贯、官阶及生前的种种善行与成就。“铭”则以韵文提炼“志”的核心,寄托哀思、敬仰与赞颂之情。当然,也有只用碑记或碑铭的。时至今日,墓志铭的功能依旧在于总结死者一生的关键时刻,对其生平作出综合评价,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回顾,让后人得以窥见前人的足迹,...
·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和热水?中国人喝热水的三大原因?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和热水?中国人喝热水的三大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全世界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喝热水?这3个原因可能导致了进化差异这是一个经常能说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只有我们中国的人才会喝热的水,那些别的国家的人却从来不会吃,也可以用距离较远文化差异来解释也行,但是和我们一起接受儒文化的日本和韩国为什么也不呢?并且不仅不喝还要在生水里面再加上冰块,这就让人更加觉得差异了。热水这个恭喜在我们国就是类似于神水一样的存在,不管你是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了,总会有人让你多喝点热水,好像它能治好所有病一样。但是多喝热水真的有用处吗?说实话较多情况下是有用的,而且喝热的水好处也是有很多的,当然啦也会有人是觉得个人的体质问题本国人喝是因为体质相对于较弱,而那些老外是相反,事实上决定的因素还是很多的。我们国家的人开始喝热水是在很早以前,据了解是早四千年以前的时候在埃及就有发现他们用陶罐来储物以...
· 张献忠为什么要将全部家当埋在地下难道荣华富贵不好吗
关于张献忠的藏宝地点,史书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连张献忠沉银的动机,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都知道,1644年,张献忠带着富可敌国的财富,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大西国”。可是,他好端端的当着皇帝,享用荣华富贵不好吗?为什么偏要把全部家当埋在地下呢?张献忠塑像1644年,张献忠称帝,虽说此时南明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但仍想置张献忠于死地。他们并连派几员大将来到四川,围攻大西国的起义军,弄得张献忠寝食难安。也就在同一年,清军攻破山海关、长驱直入,他们也盯上了四川这块富饶的土地。他们先是想诱降张献忠,遭到拒绝之后,也派大军进攻大西国。这时的大西国,北有清军势不可挡,南有明朝大将虎视眈眈,张献忠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再加上他和李自成之间也产生了矛盾,两人之间甚至开始兵戈相向,这让张献忠陷入了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境地。张献忠在四川的杀戮这时候,一向战无不胜的张献忠终于坐不住了。有人说,他...
· 黎族人为什么会喜欢把族徽刻在身上
关于黎族文身的文献记载很多,到明清时期,记载越多,也越详细,有的文献里还绘有文身的图像。关于文身的起因,也有说明。文身的起因,在民间传说中说法纷纭,不可枚举。在文献及文人诗文中所记述的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中比较普遍并被认同的说法,是明代顾岕说的不文身,“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其他文献,也作出了概括性的叙述:文身“一如其祖所刺之式,毫不敢讹,自谓死后恐祖宗不识也。”这点明了文身是祖先传下的遗规,如果妇女在世时不文身,死后祖先鬼不认她,变成无家可归的野鬼。也就是说,文身习俗产生于原始宗教,文身含有氏族标志的意义。还有另外三种说法,一为防止被掳掠:“海南黎女以绣面为饰。盖黎女多美,昔尝为外人所窃;黎女有节者,涅面以砺俗,至今慕而效之。”二为表示爱情的忠贞不二:“凡黎女将欲字人,各谅己妍媸而择配,心各悦服,男始为女文面。……其花样皆男家所与,使之不得再嫁。”上面说的“花样皆男家所与”,这或者是...
· 古代中国人为啥不喜欢猫?
中国人现在是对猫很喜爱的了;在众多家庭宠物中,不管是数量还是程度,都是仅次于狗的。而在中国很久的历史以来,中国人都是对猫并不待见的。比如,着名的传统十二生肖里就没有猫;在人们平日的说话与故事里,总认为猫是一种很怪异、阴冷、神秘、不好的动物,所以常常是避而远之、很不喜欢,比如“夜猫子”(其实就是猫头鹰)的外号,比如“猫哭老鼠”、“猫鼠同眠”、“争猫丢牛”、“照猫画虎”等成语,比如“猫腻”、“猫尿”、“猫步”、“猫食”、“猫腰”、“猫叫春”等说法,以及“猫狸换太子”之类的古代传奇。尤其与猫有些联系的猫头鹰,更为人们所讨厌、恐惧,这又是为什么呢?首先得从生肖说起,十二生肖是代表地支的12种动物,常用来记载人的出生年。十二生肖中除了龙以外,基本上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可是,为什么没有猫这种动物呢?十二生肖的说法源于干支纪年法,其传说产生于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0年),但没有确凿的证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