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故宫未解之谜:去乾清宫上朝是种怎样的体验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2
转发:0
评论:0
故宫未解之谜:去乾清宫上朝是种怎样的体验,故宫里有个内廷中心,是皇家园林建筑的精华——乾清宫。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

  故宫里有个内廷中心,是皇家园林建筑的精华——乾清宫。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召见官员。

  你知道皇帝和大臣们是如何上早朝的吗?上朝又有哪些严苛规定和趣事?这期京城传奇,小奇和您细聊聊。

  午夜,满城沉睡,可宫外的大臣都早早起了床,他们在嫔妾的服侍下,精心穿好朝服,带好朝珠,穿越半个京城前往故宫。

网络配图

  凌晨3点,大臣们到达午门外,城楼上的鼓敲响时,他们排好队伍,耐心等候入宫。五更天,钟声响起,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调整队伍,正式准备进入三大殿。

  到了乾清门,愈发森严,其他门都是由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把守,乾清门则用侍卫监察。等待时,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因此,自踏入宫门那刻起,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近前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想来古代的大臣是比较辛苦的,如果遇到一位勤政实干的皇帝就更辛苦。不过,史上也有偷懒到一定程度的皇上,据说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怎么上朝,虽然他不来,但是政务还要办,只是大臣们上朝的时间没那么严谨了。

  想不到的是,明朝最勤奋的皇帝是亡国君崇祯,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是很常见的,睡不多时,又要起来早朝。

  早朝开始,皇帝入座,最先召见的是军机大臣,官场说话,名曰叫起儿。第一起召军机说话后,才召见其他的大臣。外省督抚或大将进京,先上折请安,皇帝即有上谕曰,某日预备召见,则于该日召见。

  司员们无论京内京外,有事见皇帝,需由各有关系的部派部员带领引见。皇帝每天早晨都是办这些事,召见者可以自己上殿,引见者则必须有人带领。

网络配图

  在同皇帝说话的时候,多需要跪着。平常的官员,说话时短,还没什么要紧,若军机大臣奏对,往往一次就说上一个多钟头,膝盖当然是受不的,虽然殿中有厚的褥垫,也无济于事。

  所以,军机大臣们都自备护膝,用丝绵做成,厚约一寸,每日上朝前,绑在膝上,就像《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跪的容易”那样,否则膝盖真的是要跪坏的。

  当然,有时皇帝不需要与群臣当面说话,交代公事多由太监办理。这种太监叫捧折太监,也叫奏事太监,每天早晨把各部奏折领下拿到乾清门,在门限里面嚷一声:各部官员领奏折。交上奏折之后,在乾清门外阶下等候。

  在传统中国是否有相当于星期天的例假日?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早在汉代,官员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这个假日称为“休沐”,下至隋代仍然奉行这一安排。

  不过在汉代以后的分裂时期,南方中国曾经有所改变,《琅琊榜》里面的大梁朝就曾经规定,每十天才有一次例假,从此唐至元都奉行这一规定。

  著名学者杨联陞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他发现,假日到明清完全取消了。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公务员处理的事务越来越烦剧,繁文缛节不断增加,二是皇帝权力高度集中,不可能放任手下的官员轻松悠闲。

网络配图

  根据史籍所载,除了类似星期天的休假外,政府的法令也规定了节庆的假日。在唐、宋时期,有放假一天、三天、五天或七天的大小节庆,宋代有十八天被指定为“休务”,可以推测到其他的假日至少有一部分时间要照常办公。

  有意思的是,据说朱元璋时期,他规定每年可以有三天不上朝:冬至、春节、他的生日。不过这是个传说,目前没有查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京故宫的6大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1、天人合一紫禁城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
· 未解之谜:建造故宫时300吨巨石是如何运送的
中国古代建造故宫时,曾制造人造冰道,并以水为润滑剂,拖运了重达300吨的巨石,再次以现代科学方法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网络配图古老的故宫兴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曾于1557年至1561年、1597年至1627年由于大火进行两次大规模重建。据称最初的建设投入工匠23万人,民工士兵上百万,是几代人劳动的结晶。故宫巧妙的修建技术也吸引着后来无数中外研究者为其倾尽心血。故宫里使用的巨石多达数万块,其中最大的一块是摆放在保和殿后面的雕有九条游龙的大石雕,重约300吨。《两宫鼎建记》曾简要记载:长石雕是隆冬时节在人工冰道上被拖运来的。尽管长石雕的拖运过程始终没有详尽的记载和科学论证,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疆却通过翻看500年前的记载,发现一个相似的情况:在1557年,有一队通过类似的方式拖运一块重约123吨的巨石,经过70多公...
· 未解之谜:揭武则天乾陵选址之谜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乾陵仿当时长安格局设计,分内城、宫城和外城,内城占地240万平方米,宫城周长十二里,外城周长八十余里,陵园内建房380间。网络配图史书记载了乾陵的选址故事,当年唐高宗在洛阳病逝后,陈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
· 未解之谜:300吨重的九龙壁是如何运到故宫的
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如此庞大的建筑结构体系不禁使人感慨先人的智慧与建筑技巧。11月4日,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疆、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皓生及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教授霍华德·斯通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古代兴建故宫时,曾制造人造冰道,并以水为润滑剂,拖运了重达300吨的巨石,再次以现代科学方法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网络配图古老的故宫兴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曾于1557年至1561年、1597年至1627年由于大火进行两次大规模重建。据称最初的建设投入工匠23万人,民工士兵上百万,是几代人劳动的结晶。故宫巧妙的修建技术也吸引着后来无数中外研究者为其倾尽心血。故宫里使用的巨石多达数万块,其中最大的一块是摆放在保和殿后面的雕有九条游龙的大石雕,重约300吨。...
· 满清宫廷四大未解之谜:顺治出家之谜
一、太后下嫁之谜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