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怎样的
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相信许多人并不陌生。自古以来,有不少国家都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就拿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清朝来说,由于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基本上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自傲的清朝便认为自己国家物产丰富,生活富足,所以完全没有再和外国人进行贸易的必要了。再加上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清政府便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其本意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发展,却没想到在多年以后,严重限制了国家的进步,导致了清朝的落后与衰败。人们不禁疑惑于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
明太祖画像
有关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问题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据史料记载,最先提出闭关锁国政策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一心想恢复一种简谱的小农社会,他制定了限制中国人与国外交往的海禁政策,其实也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到了清朝乾隆时期,有关闭关锁国的政策就更加激进了,也正是因此,加快了清朝衰败直至灭亡的步伐。
在《明太祖实录》这本书中,可以找到闭关锁国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书中记载当时实行海禁的禁令包括“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由此可以看出,闭关锁国的政策最初不仅是明太祖制定的,而且当时的海禁还非常的严格。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分析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社会,其经济模式就是自给自足式,与世界的经济往来很少。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说过,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与夷人互通有无。
康熙皇帝雕像
闭关政策最初的实施与清朝收复台湾有关系。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台湾的郑经经常派兵骚扰沿海。当时清廷正忙于同北方的葛尔丹交战,无暇顾及东南沿海,为了解除台湾的威胁,清朝实施海禁政策,不允许任何人出海,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起源。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起源于战争,但是其本质还是由封建经济的属性决定的。在封建时代,商品非常少,商业并不受重视,因此经济的属性是自给自足性。清朝实行海禁后,内地完全可以自产自销,用不着同海外进行贸易。
在乾隆时期,清廷完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西方商人在广州虎门进行贸易往来,整个庞大的中国,只有一个通商口岸。闭关锁国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失去了同世界交往的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有多重考虑,清朝是满人统治汉人,这种统治结构激起了很多汉人的反抗,而当时的南洋各地有很多的中华移民,清朝实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一重考虑就是要隔断国内反清势力与国外反清势力的联系。虽然清廷有着这样的考虑,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质还是因为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并不是因为战争。
闭关锁国政策后果有哪些
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那闭关锁国政策后果有什么呢,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第一,闭关锁国在不知不觉中约束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让我国的资本主义萌发受到制约。第二,闭关锁国加深了统治者妄自尊大的想法,还自豪的以为我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其他国家的朝贡。殊不知,远洋在外的国家已进行了工业革命,因此我国工业文明的兴起从此慢了一大步。
闭关锁国时期的明成祖像
第三,阻挠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令西方的近代科学和领先的技能没有办法传进我国。在清朝,我国筛选人才的方式是科举制度,认为西方的科技是“奇技淫巧”,这就致使了我国在科技方面慢了西方一大步。闭关锁国政策后果愈发的严峻起来。
清政府还尝试着通过闭关锁国方针来对内加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外加强民族“自卫”。这是一种消沉的防御方针,但由于西方列强对我国可能造成威胁,这种方针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可闭关锁国方针的结果是弊大于利的,起到的效果仅仅只是一点点。它让我国长期的与外界隔绝,使我国一直都身处在世外桃源中,只知道男耕女织,彻底不知道西方国家科技与文明已有多么的强大。
闭关锁国方针导致的结果即是,我国没办法与外界交流学习,无法前进,也使中国掉进深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