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折的起源:“存折”究竟是从哪个朝代兴起的?
存折的起源:“存折”究竟是从哪个朝代兴起的?,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用机构是南北朝的“质库”(类似典当业),到了唐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用机构是南北朝的“质库”(类似典当业),到了唐朝中叶出现了“柜坊”等,凭证有相互约定的实物,即具体的一样东西,较多的则使用“凭贴”、“书贴”、“文券”、“券契”等,为单纸或折纸式的单笔往来的记录,可以说这就是“存折”的前身。
网络配图
钱庄的雏形源自明朝中叶,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民间信用机构,当时称“钱肆”、“钱桌”或“钱店”。开始只是兑换货币,后逐步发展才产生存放贷业务,也就有了较正规的存折。
随着沿海贸易的发展,到明末清初,钱庄已形成兑换货币的市场,到了清朝中叶,钱庄已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
钱庄那折叠式的存折,比较精致的外加硬板纸做的抽 插式封套,套子外边还用各色布料包贴装饰得很美观。展开存折可看到右上角由发证一方交付粘贴的每枚壹至贰角的印花税票,还有从右到左纵式排列用工整秀丽的毛笔字体记载的存取日期和款项。
网络配图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和约定俗成的书写形式,拉开来看,那齐整匀称的折叠形式,让人很自然便产生意会,故称其为“存折”。
如果再追溯“存折”的另一种意义,即折叠样式的源起,应该说是造纸术的发明使我们的祖先放弃了曾经在竹简上刻字的办法,在接受了使用纸张便捷的同时却保留了展读的习惯。
网络配图
以后,随着钱庄业从鼎盛走向衰落,这种折叠式的存折也就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存折的名称却沿用至今。
原来古人为了应对出门带许多现金不安全的现象,发明了最原始的“存折”。在旅途中难免有用钱的时候,而钱财带的过多,往往会遭遇劫匪、小偷,所以“存折”的发明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存折的起源:存折是从哪个朝代兴起的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452/96fa1003-c42b-42a1-a39f-7400386cefaa.jpg)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用机构是南北朝的“质库”(类似典当业),到了唐朝中叶出现了“柜坊”等,凭证有相互约定的实物,即具体的一样东西,较多的则使用“凭贴”、“书贴”、“文券”、“券契”等,为单纸或折纸式的单笔往来的记录,可以说这就是“存折”的前身。钱庄的雏形源自明朝中叶,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民间信用机构,当时称“钱肆”、“钱桌”或“钱店”。开始只是兑换货币,后逐步发展才产生存放贷业务,也就有了较正规的存折。网络配图随着沿海贸易的发展,到明末清初,钱庄已形成兑换货币的市场,到了清朝中叶,钱庄已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钱庄那折叠式的存折,比较精致的外加硬板纸做的抽插式封套,套子外边还用各色布料包贴装饰得很美观。展开存折可看到右上角由发证一方交付粘贴的每枚壹至贰角的印花税票,还有从右到左纵式排列用工整秀丽的毛笔字体记载的存取日期和款项。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和约定俗成的书写形...
· 唐朝中叶就有存折了?揭秘存折的起源
![](https://imgs0.zupu.cn/zupuls/p999/a7d53051-3f9b-46ca-a821-0724a7d433fa.jpg)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用机构是南北朝的“质库”(类似典当业),到了唐朝中叶出现了“柜坊”等,凭证有相互约定的实物,即具体的一样东西,较多的则使用“凭贴”、“书贴”、“文券”、“券契”等,为单纸或折纸式的单笔往来的记录,可以说这就是“存折”的前身。钱庄的雏形源自明朝中叶,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民间信用机构,当时称“钱肆”、“钱桌”或“钱店”。开始只是兑换货币,后逐步发展才产生存放贷业务,也就有了较正规的存折。随着沿海贸易的发展,到明末清初,钱庄已形成兑换货币的市场,到了清朝中叶,钱庄已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钱庄那折叠式的存折,比较精致的外加硬板纸做的抽插式封套,套子外边还用各色布料包贴装饰得很美观。展开存折可看到右上角由发证一方交付粘贴的每枚壹至贰角的印花税票,还有从右到左纵式排列用工整秀丽的毛笔字体记载的存取日期和款项。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和约定俗成的书写形式,拉开...
· 存折的起源:唐朝时期就已有最早的存折前身出现
![](https://imgs0.zupu.cn/zupuls/p999/fd29d05c-bd2f-4f13-9042-f8ce648f463d.jpg)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用机构是南北朝的“质库”(类似典当业),到了唐朝中叶出现了“柜坊”等,凭证有相互约定的实物,即具体的一样东西,较多的则使用“凭贴”、“书贴”、“文券”、“券契”等,为单纸或折纸式的单笔往来的记录,可以说这就是“存折”的前身。钱庄的雏形源自明朝中叶,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民间信用机构,当时称“钱肆”、“钱桌”或“钱店”。开始只是兑换货币,后逐步发展才产生存放贷业务,也就有了较正规的存折。随着沿海贸易的发展,到明末清初,钱庄已形成兑换货币的市场,到了清朝中叶,钱庄已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钱庄那折叠式的存折,比较精致的外加硬板纸做的抽插式封套,套子外边还用各色布料包贴装饰得很美观。展开存折可看到右上角由发证一方交付粘贴的每枚壹至贰角的印花税票,还有从右到左纵式排列用工整秀丽的毛笔字体记载的存取日期和款项。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和约定俗成的书写形式,拉开...
· 一张催人泪下的爱情存折
海和梅子的婚姻已近十年的时候。海和梅子说到时候庆祝一下。终于到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了。两个人在一个不是很热闹的餐厅见面了。海穿着白色的衬衫,看上去很精神。梅子也特意打扮了一下,还略施薄粉,穿了一套咖啡色的套裙,头发盘了起来。海从口袋里掏出精挑细选的戒指,打开盒子,取出来给梅子戴上了。梅子的手轻颤了一下。梅的心里顿时有种异样的甜蜜。结婚十年了,梅子还是这样青涩。梅子抽回手,把戒指放到面前仔细端详。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是爱她的。她没有选错人。梅子从包里拿出一个盒子,递给了海。海小心的打开,是一款最新的手机。海一直想买的,可是怕梅子不舍得,因为梅子一向很节约的,尽管现在家里条件已经允许了,但是海子一直没提。今天梅子居然自己给海买了回来。海真想抱一抱梅子。十年的婚庆是浪漫的。又过了五年。海当上局长了。应酬多了,很少回家。梅子总是一个人在家,孩子已经外出上学去了。星期天有时也不回来。梅子便参加了社区的...
· 俞源的起源与兴起
俞源的起源与兴起俞源历史上棣居处州府治,是原宣平县北乡的一个重镇。现在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俞源的起源始于南宋。据谱载,南宋末期有个祖籍杭州,姓俞名德字处约的人征辟到松阳县当教谕。他往返括、婺间屡经于此,见此九龙山下风光秀丽,就有入卜居之想。后仕无几何,便脱却名利,创此安乐境,这是一说。二说俞德病逝任上,其儿俞义行棺,经宿于斯,将灵柩停放村旁的草坪上,一夜之间,竟会灵柩陷地紫藤缠绕。这个奇迹的出现,俞义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就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次日柩不果行,便置穴在此安葬父亲。他遵孝道,以后便留下守墓。久而久之,与当地姑娘成婚,就这样繁衍了后代。二种传说谁是谁非且不去说,总之都说明俞德是开创俞源的鼻祖。这里需要补述一下俞源的前身,传说南宋时期,这里原有朱、颜二姓住户,那时人烟稀少,村庄冷落。自从添了俞姓住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约一百多年后,俞姓的繁衍日臻兴旺,相反,朱、颜二姓却逐渐...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