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打仗取了上将首级就不用再打了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7
转发:0
评论:0
古代打仗取了上将首级就不用再打了吗,千军易求,一将难得,在任何时代都是这样。但是当大家谈及古代的战场,大家的第一

  千军易求,一将难得,在任何时代都是这样。但是当大家谈及古代的战场,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影视剧与小说里的场面,双方兵对兵,将对将,双方拉开阵式,扎好阵型后,双方的武将走上阵前,互相通报姓名后,就开始单挑,小兵就在后面看热闹,战败的一方或杀或逃或擒,战败方的士兵也开始溃逃,得胜一方的士兵就开始冲锋,风卷残云一般收割战场,一场战役就结束了。影视剧小说表现出的战场并不能说是完全错误,但是绝对不是普遍现象,多半也是方便创作与剧情的衍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混乱的战场上,若是有一方的上将被斩杀,那么这场战役也会结束。那究竟这种说法是否也是只会出现在影视剧中而并非现实中呢,让我们先完整的了解一场战争的流程。

QQ截图20170808160415_副本.png

网络配图

  古代的战争中,当你想打一场仗时,需要先派遣一位官员送给对方一个公告,也就是俗称“下战书”,上面会写明某某年某月某日,你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打你,在一些诸侯的战役中,还会写因为你干了某些事情触犯了天子,所以我代表天子来讨伐你。这样做的目的是:1.你是错的2.我这么做完全是正义之举3.如果其他的诸侯想要帮他打我的话,就是对天子不敬。这样就可以把自己利于不败之地,不得不说古人还是很聪明的。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最早的战场上除了有步兵、弓兵、骑兵以外,还有一个杀伤力很大的武器,那就是战车。根据《吕氏春秋》记载来看,早在夏朝末年就已经出现了战车,商汤与夏人战于戉邑,已经有小规模的车战,但是目前只有商朝的战车实物出土。 战车大致宽150厘米长100厘米,单辕,每车驾两匹或四匹马,中间的两匹称逗两服地,外侧的两匹称逗两骖地,合称为逗驷地。战车的配置一般是一个车上三个人,一个人拿着弓箭负责远程的攻击,另一个人拿着长矛、戟等较长的兵器,来对付近距离的敌人,最后一个人则负责驾驶战车,驾驶战车的人需要很高的马术技巧,因为如果杀伤力强的话,多半是大型的马车,一般会需要二到四匹战马,普通的人很难操控。

QQ截图20170808160436_副本.png

网络配图

  真正打仗的时候,士兵的阵型也很少会一字排开。打仗讲究的事策略,还有团队的配合,像一字排开的这种阵型不仅不方便变换,而且受到攻击的面积也更大一些,所以一般的将领不会选择这种阵型。战场上的阵型大致分为正方形的和圆形的,正方形的更偏向进攻,二圆形的更偏向于防守,如何选择也是看己方究竟是攻还是守,军队会组成很多的正方形或圆形的小阵,最后组成一个宏伟的大阵,士兵则在自己的小阵中,听从百夫长也就是小队长的命令来进行战斗。许多其他的阵型例如铁桶阵,六甲阵之类的也是从上面所说的正方形、圆形阵法演变而来。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在古代的战场上,其实将领本身是没有那么容易阵亡的。除了少部分以勇出名的将领会亲自上阵杀敌之外,大部份的将领会在中军之中指挥全局。总的来说只要是指挥没有出现太大的失误,或赢或输都是可以活下来。不过如果跟其他的官员作比较的话,将军也算是一个高危行业,毕竟打的仗多了,也难免会遇险。

  因为军队中的士兵大多数没有念过书不识字的人,且征召上来的人如果来自不同的地方,因为方言的影响等等原因导致军令无法传输,严重的可能致使整场战役失败,所以将军指挥战场一般是通过令旗、号角或击鼓,旗手会站在一个临时搭建较高的台子上,挥舞旗帜来指挥,号角手和鼓手一般通过节奏的变换来指挥。根据《通典》卷一四九引《李靖兵法》所记载:在中军大旗周围,设有5色旗与各部对应,其中黄色代表中,红色表示前或南,黑色表示后或北,青色表示左或东,白色表示右或西。主将发出命令后,旗官旗手按命令将某色旗竖起,相应的某方的部队见后,立即将本部的旗帜竖立,这称作“应旗”。

QQ截图20170808160538_副本.png

网络配图

  之所以说上将被斩杀会导致失败,是因为会对本方的士气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将旗倒下后,部队的军心垮掉,就会开始往四面八方逃窜,古代大部分的战争其实伤亡很小,一场几万人的战役也就会死伤几千人,绝大部分伤亡都出在失去战意的士兵为了逃跑发生踩踏,以及互相残杀,导致输掉整场战役。所以古代的君主都会出台一些律令,失去主帅的军队全军上下都会受到惩罚,也是为了让军队不失败,所以不仅将军的卫兵会保护他的安全,就连普通士兵也会拼死保护主帅。

  所以在战场上将领被杀确实跟一场战役的胜负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雍正之死,是被吕四娘用血滴子取了首级?
民间传言:雍正为了夺取皇位,重金招募了大批武功高超的死士,杀了和他争皇位的几个皇子。杀人利器中,就有见血封喉的血滴子。真相:清朝的皇位继承,并没有采取前朝的嫡长子(正妻长子)继承制。最初,清帝是由满族贵族大会推定。但康熙帝继位时,是由孝庄皇太后同病重的顺治帝商量后,用遗诏决定的。由此开创了皇帝生前决定皇位继承人的先例。康熙也不例外,他共有35个儿子,成年且受到册封的20人——他们都是皇位的候选人。网络配图1674年,康熙立二儿子允礽为皇太子。不过,随着允礽长大,康熙发现他野心毕露,于是在1708年宣布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废除了皇太子。这引发了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一些抱有野心的阿哥们,开始结党营私,谋贪大位。这些聪明的阿哥们知道人单势弱的原理,于是组团竞争。除了被废的外,又形成皇八子集团和皇四子集团。皇八子据说是众多阿哥中最有才能的一位,他的呼声最高,粉丝众多。在其...
· 揭秘:赵奢被封马服君后为什么没有再打仗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奢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战国末期,曾经浑浊的天下局势已经变得渐渐明了,也只有两个诸侯国有统一华夏的资格。那就是秦国和赵国。此时东方的齐燕两国已经混战十年有余,无力逐鹿中原,南方的楚国被秦将白起攻破郢都,被迫迁往寿春,楚国西部大片土地尽归秦国,中间的韩、魏两国,也早已被秦国打残,苟延残喘着享受着生命最后的时光。西部的虎狼秦国对于统一天下早已摩拳擦掌,但是还有一个战国七雄里还有一个秦国的绊脚石,那就是在战国后期中兴强大起来的赵国。但秦赵这两个诸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秦国是真正的强大,而赵国只是表面上的强大,尽管只是表面的强大,但也足以和秦国较量一番了。决定国家综合实力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统治国家的制度,秦国明君层出不穷,法家治国的思想也不断深化,而赵国从赵武灵王之后,再无强势君主,赵惠文王虽然称职,但终究挑不起大梁,到了赵孝成王时代,赵国的衰亡已经露出了必然趋势。因...
· 中国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是真的吗?
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所有超过30万大军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传说。到了明末以后,虽然军队出战,还依旧把人数号称的无比多,但已经没有什么人相信了。比如明朝第一次讨伐努尔哈赤,8万多明军,1万多朝鲜军,就敢自吹是47万大军。到了以后还有升级版本,1766年乾隆派云贵总督杨应琚讨伐缅甸,他就区区3000个大头兵,却写信给缅甸王说他带领50万大军来讨伐他们来了。乾隆53年讨伐尼泊尔,也把几千清军吹嘘成了几十万大军。网络配图先说说著名的土木堡战役吧。土木堡战役现在流行说明军出动了50万大军,这纯粹是拿号称当真实数字了。《明实录》宣宗68卷,记载宣德10年,京军77卫总共是253800人。除去屯田,守城以外,有116400人,在内务府,或外面当差。在营操练的只56000人,从这里我们知道京军是25万人。明英宗实录卷记载,正统皇帝下令准备2日后起行,结果各个官员,随从,都是仓促准备,连粮食都没有准备好大军就出发...
· 中国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是真的吗?
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所有超过30万大军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传说。到了明末以后,虽然军队出战,还依旧把人数号称的无比多,但已经没有什么人相信了。比如明朝第一次讨伐努尔哈赤,8万多明军,1万多朝鲜军,就敢自吹是47万大军。到了以后还有升级版本,1766年乾隆派云贵总督杨应琚讨伐缅甸,他就区区3000个大头兵,却写信给缅甸王说他带领50万大军来讨伐他们来了。乾隆53年讨伐尼泊尔,也把几千清军吹嘘成了几十万大军。先说说著名的土木堡战役吧。土木堡战役现在流行说明军出动了50万大军,这纯粹是拿号称当真实数字了。《明实录》宣宗68卷,记载宣德10年,京军77卫总共是253800人。除去屯田,守城以外,有116400人,在内务府,或外面当差。在营操练的只56000人,从这里我们知道京军是25万人。明英宗实录卷记载,正统皇帝下令准备2日后起行,结果各个官员,随从,都是仓促准备,连粮食都没有准备好大军就出发了,也就...
· 为什么古代人一打仗就缺粮?烧钱又耗粮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无论一支军队战斗力有多强,一旦粮食供应断绝,那就马上会由猛虎变成绵羊。历史上因为断粮而战败甚至全军覆没的战例数不胜数,如秦赵长平之战、恒温北伐前秦、宋辽岐沟关之战等。长平之战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为什么在古代战场上粮草对一支军队那么重要?换句话说,战场上的军队到底有多消耗粮食,以至于一旦粮道被劫或者粮食食尽,军队马上就陷入困境?最关键的问题,军人平时每天也得吃饭,为什么一到打仗的时候就需要许多额外的粮食呢?火烧乌巢首先从制度层面上来看,很多王朝采用的是征兵制,即寓兵于农,士兵的主要身份是自耕农。他们按一定期限给国家服兵役,有的甚至还自带衣粮,好处是免除自身徭役,服役期之外就是普通百姓,日常所需口粮自然不需要朝廷来操心。两汉的征兵制、唐前期的府兵制就类似于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作战任务,军队在一个地方长期屯驻,则需要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即所谓军屯制度。明朝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