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桥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 古人用什么办法修筑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8
转发:0
评论:0
古桥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古人用什么办法修筑,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不少是世界桥梁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座桥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名字叫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福建泉州最著名的桥。位于惠安、晋江两县交界处,横跨在洛阳江上。万安桥作为我国第一座濒临海湾的大石桥,基于地理条件和技术、经验的限制,耗时耗力甚巨。

60b3a756acdbd99e14f7924ef1c6b084.jpg

网络配图

  虽然此洛阳不是河南的彼洛阳,但是洛阳江名称的由来,却与洛阳古城有一定的关系。据说唐朝宣宗皇帝到泉州微服私访,在现在的洛阳江边领略了南方山川之秀美,便大发感慨“大似吾家洛阳”,于是该江便被称为洛阳江。因而,架在洛阳江上的桥也就因此得名洛阳桥了。

  据《名胜志》记载,万安桥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古渡,叫万安渡。人们往来过河都是从这里摆渡。到了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当地人李宠在此修建了一座浮桥,为河两岸的交通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万安渡水宽五里,上接大溪,外临大海,每逢海风肆虐,波涛翻滚,浮桥就无法使用。于是,人们都希望把这座浮桥改为坚固结实的石梁桥。到了1053年,当时的郡守蔡襄开始在浮桥故址上修建石桥,耗时18年。修成后,万安桥长三百六十余丈(一千二百余米),宽一丈五尺(5米),有47个桥孔。

288f614779edeb8945dda685b505a562.jpg

网络配图

  万安桥在具体建造时,遇到了技术难题。传统工艺都是用腰铁或者铸铁水的办法来联接桥基或者桥墩的石块,但是这个办法在这里并不适用,因为铸铁件会很快被富含盐分的海水腐蚀掉。

  那怎么办呢?古人的智慧在修建万安桥的过程中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他们采用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办法:把许多牡蛎散置在石堤附近的海面上,利用它们附生在岩礁或别的牡蛎壳上的特点,让它们把松动的石块条石粘结在一起。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别具一格但却行之有效的办法。

  为了保护石堤上的牡蛎,官府明定,严禁在万安桥附近捞取牡蛎。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颁布法令:凡是偷取界内牡蛎者,判处流放两年之刑。

20170416044431200.jpg

网络配图

  砌筑桥墩的问题解决了,人们又面临怎样把重达七八吨的石梁架设到桥墩上的问题。建桥者再次开发智慧,利用潮水的涨落,把巨大的石梁一根接一根地架设到桥墩上,终于把桥建成。万安桥在建桥史上开创了浮运架梁的纪录。直到今天,浮运架梁仍然不失为现代建造桥梁的一个好方法。

  迄今为止,万安桥已经走过将近千年的风雨历程,在漫长的历史沧桑流变中,万安桥也经历了坎坷与磨难。

  1994年,万安桥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如果诸位看官,有幸来泉州旅游,一定要去看看这座千年古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城墙到底是用什么做的为何历经百年依旧屹立不倒呢
还不知道:古代城墙历经百年为何能依旧屹立不倒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国与国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战争不断。古代战争不同于现代战争,古代的战争无非就是攻城略地。一个城池用来守卫自己的最有利武器就是坚固的城墙。我们常说的城池,池指的是护城河,而城指的就是用来防御敌人的城墙。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墙的坚固程度就显得特别重要,甚至关乎整座城池的人的生死存亡。古代城墙在我国从古代保留到现在的城墙有很多,其中有名的就有南京的明城墙、西安的明城墙等。今天我们就以南京城墙为例,分析一下古代城墙坚不可摧的原因。据小编查到的资料,南京城墙在朱元璋在位时开始修建,为了保卫首都南京的安全,朱元璋不惜动用了用来修建皇宫的费用。共计调动29万民工,累计用砖3.6亿块,耗时26年之久,最终才修建完成。南京城墙至今已经超过600年,依旧坚不可摧,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朱元璋第一条原因就是这...
· 中历史国最高千年古塔,历经炮击地震屹立不倒
当你乘坐火车沿着京广线一路向北,在路过河北定州之时,会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古塔跃入你的眼帘,它就是目前国内最高的一座千年古塔——开元寺塔。坐落在“中山故国”——河北定州的开元寺塔,是一座11层的楼阁式建筑,通高达83.7米,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最高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根据历史记载:公元1001年,定州僧人慧能千里迢迢从印度迎回了珍贵的佛祖舍利子,当时的北宋真宗皇帝下令建造开元寺塔,将舍利子埋在塔下的“金棺银椁”之内。除了供奉佛祖舍利子之外,开元寺塔还曾经“镇守国门”。在北宋时期,高耸入云的开元寺塔“扼贼要冲,为国门户”,曾经长期被边关将士当做侦察敌情的“瞭望塔”。时至今日,历经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大大小小10多次地震,开元寺塔依然屹立不倒。正因如此,这一座小县城里的古塔,被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教授誉为“中华第一塔”。据说在开元寺塔内,至今还保存着从北宋一直到清代的30多块碑刻、名人题字以及精美的...
· 赵州桥何以屹立千年而不倒
凤凰城沱江大桥垮了,九江大桥垮了,綦江大桥垮了!是中国人的智慧出了问题?非也!看看我们的老祖宗建造的赵州桥吧。赵州桥建于隋开皇15年至大业元年(即公元595---605年),已距今1400多年,其间经历了十多次大洪水、八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的考验,屹立千年而不倒。其主跨跨径达37。02米,在石拱桥跨径指标上迄今无桥能与之比肩。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评定为第12个世界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赵州桥是中国人的骄傲。看来中国人并不缺乏智慧。至此,问题出来了。为什么老祖宗能做到的事而他们的一些不肖子孙却做不到?我看不外乎以下两点:我们知道在古代,但凡一项工程或某件产品都要将工匠或监造官的名字印在工件之上,曰“物勒工名”。工匠和监造官的名字一旦被印在上面就是将他们的生家性命与工程的质量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说俗点,就是要用建造者的脑袋来保证工程的质量。第二,严法酷刑。过去我们建造一项工程总是强调...
· 历经康雍乾三朝,张廷玉为何屹立不倒?
名门之后以“忠”事君张廷玉乃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之子。张英曾做过康熙太子的师傅,也是康熙朝宰相,为官清正廉洁,从不仗势欺人。张英致仕(退休)前一年,张廷玉考中进士,并被选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储备干部),从此踏上了长达五十年的仕途。如果将张廷玉五十年的为官生涯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康熙朝就是他从政的源头,雍正朝则是他为官风生水起、大江奔流的时期,到了乾隆时期,这条河流虽也奔流,但场面已是缓缓流淌,再难掀起什么浪花来了。雍正是一位立志改革的君主,能在雍正手下任职并不容易,稍有纰漏便有生命之虞,这并非没有前车之鉴,年羹尧、隆科多居功自傲,最后被赐死,就是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是如何获得雍正信任的呢?首先有一个前提就是,张廷玉在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储的斗争中并未倒向任何一方,这是雍正对张廷玉没有成见的条件,也是雍正保留这一前朝大臣的主要出发点。再有就是张廷玉才思敏捷,能揣摩、把握雍正的心思。这...
· 面对侵略者直至战死,死后身体仍屹立不倒
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称为晚清,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国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虽然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仍然涌现出一位又一位敢于对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关天培作为广东水师提督,在面对英国入侵中国,他率领部下坚决抵抗,死守炮台,最后血战而死,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关天培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清贫的习武家庭。在封建王朝时代,一个习武之人是很容易谋生的,他可以去给富人家庭当护院,可以去当个镖师,也可以参加武举考试,为朝廷效力,关天培选择了参加武举。嘉庆八年(1803年),关天培考中武举人,开始仕途之路,历任地方武官,长达30年之久。由于关天培为官期间大公无私、刚烈正直,不断地升迁,官越做越大,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任水师提督,赴广东上任。提督是官阶为从一品的武官,是一省最高的军事长官,清朝的水师提督只有3个,分别是广东、福建、长江,数量比陆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