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把周瑜写成小人的真实原因 曾让刘备吃尽苦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3
转发:0
评论:0
把周瑜写成小人的真实原因曾让刘备吃尽苦头,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三国历史文化的普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三虚七实的描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三国历史文化的普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三虚七实的描写也迷惑了不少读者对历史真相的了解。三国荆州之争中小说对周瑜的描写,就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这是小说在人物刻画上与历史真实性大相径庭最突出的例子。

  那么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何要贬低周瑜呢?

  雄姿英发、功勋卓著的周瑜,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成了器量狭窄、专与诸葛亮作对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窝囊人物?原因很复杂,既有文艺创作上人物塑造的需要,更有政治倾向上拥刘贬吴的因素。

网络配图

  从文艺创作上讲,贬瑜是为了褒亮,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才能。按照史实,诸葛亮出山前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表露出他的不凡智慧,出山后只是在智激孙权这件事上亮了一下相,充分展示其才能要到刘备去世之后治蜀、南征及北伐之时。而整个《三国演义》的创作脉络是以刘备集团为主线的,诸葛亮又是小说着力塑造的重点人物,诸葛亮出山之后就逢到赤壁之战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如果不突出显露他的才能,就不符合小说的创作意图。而要显示他的才能又史无所据,于是就大加虚构,发挥文学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周瑜作为对立面,作为表现诸葛亮智慧才能的陪衬。因为只有把周瑜压下去,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形象才能树起来。

  任何文学创作都不是信手拈来随便拉扯的,都有一个创作意图,而这个创作意图,是跟作者的政治思想倾向及社会思潮分不开的。唐、宋(主要是南宋)之后的三国故事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拥刘反曹贬吴,这在宋、元三国平话中已反映得十分明显,罗贯中在此基础上创作《三国演义》,加上他本人的拥刘倾向,周瑜成为他笔下的,成为孔明的陪衬,也就不足为怪了。问题是为什么把周瑜写得那么狼狈,成为《演义》中与史实差距最大的一个人物?这恐怕跟吴、蜀荆州之争有很大关系。因为周瑜是坚决反对借荆州的东吴人物的代表。

网络配图

  赤壁之战后,周瑜与刘备追击曹操至南郡,合力攻取江陵。在隔江相持之时,刘备南取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江陵则到209年冬才被周瑜攻下,周瑜并在攻城中肩部中箭受伤。同年冬,孙权见刘备取得江南四郡,实力有了发展,遂将其妹嫁给刘备,以巩固双方的联盟。周瑜攻下江陵后将长江南岸地让给刘备,刘备得以在公安立营,但认为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排部下,于是在210年去见孙权,提出借荆州(主要是南郡)的要求。周瑜问讯,上书孙权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滥之意)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周瑜传》。周瑜不仅坚决反对借荆州,而且提出扣留刘备、分割关、张,其目的显然是要消灭刘备集团。孙权出于当时形势考虑,未予采纳,也没答应刘备要求。周瑜随即又进见孙权,建议攻取西蜀,当他回返江陵作西上准备时,中途病故于巴丘(巴丘为山名,在今湖南岳阳境),时年36岁。

  正因为周瑜反对借荆州,主张采取扣留刘备、分割关、张以逐个攻击的办法消灭刘备集团(当时周瑜还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只认为关、张是刘备的主要帮手),拥刘者自然对他耿耿于怀,要在三国故事中给他点难堪,把他塑造成心胸特别狭窄的人物。

网络配图

  历史上的周瑜,其本传专门讲到他“性度恢廊,大率为得人”,心胸一点不狭窄,人缘也挺好。老将程普自恃年长,原先常欺侮周瑜,周瑜总不计较,后来程普终于从内心佩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美酒),不觉自醉。”曹操使蒋干游说周瑜(《资治通鉴》写在209年周瑜攻下江陵之后,也有认为应在赤壁之战前),蒋干见周瑜心坚志高,无法开口,回去也说周瑜“雅量高致”,甘拜下风。作为东吴开国元勋,且周瑜与孙策情同手足,又是连襟,吴老夫人并嘱咐孙权“以兄奉之”,在东吴的声望很高,但他始终以辅吴事业为重,虚怀若谷,不摆架子,带头执行臣节,敬重孙权。他精通音乐,吴人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赞语,说明他日常作风也是平易近人的。

  无论从政治抱负还是从才能看,周瑜是三国时代的杰出人物之一。孙权曾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裴引《江表传》)。他评论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远之意)焉难继”(见《吕蒙传》)。陈寿认为:“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这些评论都是确切的,只可惜周瑜英年早逝,不然的话,刘备难以在荆州立足,诸葛亮日后可能也不会那样出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演义为何把周瑜写成了气小量狭之人?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和历史是两回事情。原因是由于历史原因,南宋等朝代渴望统一北方的呼声极很高,导致历史中的文化和民众的偏袒诸葛亮这一边。当然,罗贯中老先生的尊刘抵曹也不能算错,毕竟演义写的还是很精彩,比三国志耐味多了。所以对于这段历史大家心中有数就好了。《隆中对》是了解诸葛亮和一部《三国演义》的核心关键。这个大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跨有荆、益”。荆州当时辖有九郡,包括了今日之两湖全部和两广的北部,无论处于中国腹心的地理位置之重要,还是面积之广大,都足以使“有志图王者”“心摇旌迷”。赤壁一战的核心问题就是决定荆州归属,连夷陵大战也是因荆州易帜引发的。其中周瑜和诸葛亮又联合又斗争的故事,不但成为赤壁一役成败的关键,而且还为决胜以后情节的发展增添了袅袅不绝的余韵,留下最著名的的警语,便是周瑜临终前发出的感慨:“既生瑜而何生亮”。用金庸小说的套语(“套语”为话本小说的语词系统之一,颇近古意)...
· 解密:三国演义为何把周瑜写成气小量狭之人?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和历史是两回事情。原因是由于历史原因,南宋等朝代渴望统一北方的呼声极很高,导致历史中的文化和民众的偏袒诸葛亮这一边。当然,罗贯中老先生的尊刘抵曹也不能算错,毕竟演义写的还是很精彩,比三国志耐味多了。所以对于这段历史大家心中有数就好了。《隆中对》是了解诸葛亮和一部《三国演义》的核心关键。这个大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跨有荆、益”。荆州当时辖有九郡,包括了今日之两湖全部和两广的北部,无论处于中国腹心的地理位置之重要,还是面积之广大,都足以使“有志图王者”“心摇旌迷”。赤壁一战的核心问题就是决定荆州归属,连夷陵大战也是因荆州易帜引发的。其中周瑜和诸葛亮又联合又斗争的故事,不但成为赤壁一役成败的关键,而且还为决胜以后情节的发展增添了袅袅不绝的余韵,留下最著名的的警语,便是周瑜临终前发出的感慨:“既生瑜而何生亮”。用金庸小说的套语(“套语”为话本小说的语词系统之一,颇近古意)...
· 揭秘三国演义为何把周瑜写成气小量狭之人?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和历史是两回事情。原因是由于历史原因,南宋等朝代渴望统一北方的呼声极很高,导致历史中的文化和民众的偏袒诸葛亮这一边。当然,罗贯中老先生的尊刘抵曹也不能算错,毕竟演义写的还是很精彩,比三国志耐味多了。所以对于这段历史大家心中有数就好了。网络配图《隆中对》是了解诸葛亮和一部《三国演义》的核心关键。这个大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跨有荆、益”。荆州当时辖有九郡,包括了今日之两湖全部和两广的北部,无论处于中国腹心的地理位置之重要,还是面积之广大,都足以使“有志图王者”“心摇旌迷”。赤壁一战的核心问题就是决定荆州归属,连夷陵大战也是因荆州易帜引发的。其中周瑜和诸葛亮又联合又斗争的故事,不但成为赤壁一役成败的关键,而且还为决胜以后情节的发展增添了袅袅不绝的余韵,留下最著名的的警语,便是周瑜临终前发出的感慨:“既生瑜而何生亮”。用金庸小说的套语(“套语”为话本小说的语词系统之一,颇...
· 解密:三国演义为何把周瑜写成气小量狭之人?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和历史是两回事情。原因是由于历史原因,南宋等朝代渴望统一北方的呼声极很高,导致历史中的文化和民众的偏袒诸葛亮这一边。当然,罗贯中老先生的尊刘抵曹也不能算错,毕竟演义写的还是很精彩,比三国志耐味多了。所以对于这段历史大家心中有数就好了。网络配图《隆中对》是了解诸葛亮和一部《三国演义》的核心关键。这个大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跨有荆、益”。荆州当时辖有九郡,包括了今日之两湖全部和两广的北部,无论处于中国腹心的地理位置之重要,还是面积之广大,都足以使“有志图王者”“心摇旌迷”。赤壁一战的核心问题就是决定荆州归属,连夷陵大战也是因荆州易帜引发的。其中周瑜和诸葛亮又联合又斗争的故事,不但成为赤壁一役成败的关键,而且还为决胜以后情节的发展增添了袅袅不绝的余韵,留下最著名的的警语,便是周瑜临终前发出的感慨:“既生瑜而何生亮”。用金庸小说的套语(“套语”为话本小说的语词系统之一,颇...
·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周瑜的真实生平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舒(今安徽舒城)人。是江东的士族地主,很有势力。孙策起兵时,他大力相助。孙策死后,他全力辅佐孙权,成为东吴军队的年轻统帅。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十五、六万大军,以突然袭击的手段,一举夺占了荆州的大部地区,又下书给孙权,说已训练水军80万,要与孙权会战,企图逼其投降。孙权急召周瑜商定大计。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星夜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坚持主战。他向孙权分析说:“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局势并不稳定。马超韩遂割据关西,威胁着他的后方;他令部队舍弃熟悉的鞍马,登上生疏的战舰来进攻我们,正是舍长就短。如今天寒地冻,牛马缺草,北方士兵进入江湖地带,水土不服,必然要生疾病。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曹操如此贸然行事,岂有战胜之理!要打败曹操,此正是好时机。请给我几万人马,前去破敌。”孙权听了周瑜陈述非常激动,他抽出宝剑,砍去书案一角,厉声说:“谁敢再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