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皇帝们是如何选址帝陵的?探秘金陵风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2
转发:0
评论:0
古代皇帝们是如何选址帝陵的?探秘金陵风水,从所谓堪舆(风水)术来说,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前后左右都要有天然屏障,前面至

  从所谓堪舆(风水)术来说,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前后左右都要有天然屏障,前面至少要有两座“山”,即“朝山”“案山”,左右还应出现“护砂”。所谓“朝山”,就是朝臣站立的地方,“案山”则是皇帝放办公桌“案几”的场所;从位置上来说,“案”近而“朝”远。

  九龙山的九条山梁由高到低,依次顺势展开,中峰正前方是高耸的山壁,近处则是一处中间低平、两边凸起的山岗;东侧有连绵不断的山头,西侧则分布着多个小山包。当时主峰下,泉水环流,终年不息;层“林”叠嶂,紫气缭绕。

网络配图

  九山龙的山形地貌正好符合这些风水要义:远方高耸的山壁是“朝山”,近处低平的山丘则是“案山”,左右连绵的山岗无疑就是天然“护砂”了,即所谓“左青龙”“右白虎”。所以,过去的风水先生一直认为,金帝王陵所在的九龙山是风水宝地中的经典之作,300年后也能保女真好运,兴旺发达。

  但大金国的祖先们,如金太祖阿骨打、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等,早先并不是下葬在九龙山,而是葬在了远在东北的上京,埋在宫城的西南(护国林之东),即“阿城陵区”。

  完颜亮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以好战好色出名的暴虐荒淫之君。其父亲宗干为金太祖的庶子,就是民间所谓小娘养的。太祖死后传位弟弟完颜晟,史称金太宗。太宗死后,传位于侄子、太祖嫡孙完颜亶,即金闵宗(后改为熙宗)。

  完颜亶的父亲早逝,依女真的风俗,其母再嫁给小叔子、完颜亮的父亲宗干。因为有这一层“兄弟”关系,完颜亮与完颜亶是一块儿长大的。所以,在完颜亶当了皇帝后,完颜亮起了谋逆之心,也想当皇帝,于是处处培植阿里出虎这样的亲信。

网络配图

  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阿里出虎宫中当值,完颜亮秘密潜入宫中计划对金闵宗下手。阿里出虎等人砍杀完颜亶未死,完颜亮赶到后用剑亲自刺死了挣扎中的完颜亶,顺利夺取了皇位,史称海陵王。当上皇帝后,野心勃勃的海陵王首先迁都燕京,后迁都汴京。

  神鹿显灵,海陵王选定风水宝地

  千里迢迢把祖先的棺椁迁葬到北京,海陵王此举,在中国帝王陵史上是罕见的,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皇家“搬冢运动”。在迁陵过程中,海陵王亲自前往大房山视察。棺椁到京后,海陵王也学着古代帝王的样子,出外打猎,用亲手射杀到的獐子祭献祖宗。

  九龙山也是佛、道信徒们眼里的圣地,这里早就建有一座寺庙——名叫龙城寺。由于龙城寺所在位置正是“龙头”,因此海陵王下令拆毁寺庙,将开国之君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金太宗完颜晟的和陵(后改称恭陵)营建在此处。

  需要说明的是,海陵王苦心营建的陵区,自己死后却未能享用,而是被赶出了这块风水宝地。未等明朝皇帝动手,金朝皇帝先扒开了他的陵,没有在自己选定的风水宝地上做完来生美梦,这份遗憾也是古今少有。

  正隆六年(1161年)与宋军战败,海陵王在败逃途中被不满的部将杀死,终年40岁。当了13年的皇帝海陵王,尸体被运回来后,也以帝王之礼葬在九龙山陵区内。

网络配图

  金太祖的孙子完颜雍当了皇帝(金世宗)后,对海陵王就不客气了。他先将海陵王贬为“殇王”,再贬为“海陵郡王”,最后降为“庶人”。完颜雍听信谏言,掘出海陵王葬在大房山的尸骨,乱葬于陵区外40里的荒野里。一代帝王到底墓在哪儿,至今也没人知道,被荒草掩埋了。

  当年,金国大将粘罕攻陷北宋都城东京后,先后对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境内的北宋帝王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疯狂的盗掘。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真宗赵恒的永定陵等8座陵寝,无一幸免。比朱由校的行为更为野蛮的是,他们还把北宋帝王、帝后、陪葬臣子的尸骨从陵内拖出来“暴骸”,也就是“晒尸”,令人发指(具体情形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说到)。

  这样说来,还真有点因果报应的味道,一报还一报呢。可能因为有这个前因,朱由校盗掘金陵事件,并没有遭受到更多的历史指责,有的盗墓著作中干脆不提这桩事,以至于朱由校所为成了一桩盗墓秘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金陵风水:君王是如何选经典帝陵的?
从所谓堪舆(风水)术来说,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前后左右都要有天然屏障,前面至少要有两座“山”,即“朝山”“案山”,左右还应出现“护砂”。所谓“朝山”,就是朝臣站立的地方,“案山”则是皇帝放办公桌“案几”的场所;从位置上来说,“案”近而“朝”远。九龙山的九条山梁由高到低,依次顺势展开,中峰正前方是高耸的山壁,近处则是一处中间低平、两边凸起的山岗;东侧有连绵不断的山头,西侧则分布着多个小山包。当时主峰下,泉水环流,终年不息;层“林”叠嶂,紫气缭绕。网络配图九山龙的山形地貌正好符合这些风水要义:远方高耸的山壁是“朝山”,近处低平的山丘则是“案山”,左右连绵的山岗无疑就是天然“护砂”了,即所谓“左青龙”“右白虎”。所以,过去的风水先生一直认为,金帝王陵所在的九龙山是风水宝地中的经典之作,300年后也能保女真好运,兴旺发达。但大金国的祖先们,如金太祖阿骨打、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等,早先并不是下葬在...
· 揭秘金陵风水:君王如何选经典帝陵
从所谓堪舆(风水)术来说,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前后左右都要有天然屏障,前面至少要有两座“山”,即“朝山”“案山”,左右还应出现“护砂”。所谓“朝山”,就是朝臣站立的地方,“案山”则是皇帝放办公桌“案几”的场所;从位置上来说,“案”近而“朝”远。九龙山的九条山梁由高到低,依次顺势展开,中峰正前方是高耸的山壁,近处则是一处中间低平、两边凸起的山岗;东侧有连绵不断的山头,西侧则分布着多个小山包。当时主峰下,泉水环流,终年不息;层“林”叠嶂,紫气缭绕。网络配图九山龙的山形地貌正好符合这些风水要义:远方高耸的山壁是“朝山”,近处低平的山丘则是“案山”,左右连绵的山岗无疑就是天然“护砂”了,即所谓“左青龙”“右白虎”。所以,过去的风水先生一直认为,金帝王陵所在的九龙山是风水宝地中的经典之作,300年后也能保女真好运,兴旺发达。但大金国的祖先们,如金太祖阿骨打、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等,早先并不是下葬在...
· 古代的皇帝们是如何驳斥无端庆贺的“提案”?
古代官员上书皇帝,是其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方式。官员上呈皇帝的书面报告名称很多,有奏报、奏章、题本、奏本、题奏等等。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总称奏疏或奏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提案”。明成祖朱棣十分重视民情、舆情。他认为治理天下,须全面掌握民情,“虽细微事不敢忽”。“自古昏君,其不知民事者多至亡国”。他曾对掌管奏疏的通政司官员说:地方官来朝,我都命他们报告民间疾苦,他们总是说,“田谷丰稔,闾阎乐业”,只讲赞颂太平盛世的话,不说真话,不说实情。最近听说山西饥民有吃树皮草根的,然而没有一个官员向我报告这件事。为了让官员们上书言事有“样板”可学,明成祖就曾命黄淮、杨士奇等编纂《历代名臣奏议》一书。永乐十四年(1416年),此书编成,共350卷。全书分为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法祖、储嗣、宗室、经国、用人、选举、考课、水利、赋役、御边等64门,辑录包括晏子、管仲、李斯、陈平、贾谊、诸葛亮、魏徵、柳宗...
· 皇帝死后宫女们如何为帝王守陵?古代守陵文化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陵园妾》,描述了为皇帝守陵的宫女形象: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官监送锁门回。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门到晓月裴回,柏城尽日风萧瑟。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把花掩泪无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识君王面。遥想六宫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雨露之恩不及者,犹闻不啻三千人。三千人,我尔君恩何厚薄。愿令轮转直陵园,三岁一来均苦乐。这些守陵的宫人也曾拥有青春美丽的容颜,但是命途多舛,薄命如叶,在后宫得不到皇帝的恩宠,只能长年奉守陵园中的宫室,在无尽的愁思中虚度年华,任凭红颜老去。被遣派守陵的原因是在宫中的争宠斗争中失败,被猜忌、被,成为。告别亲人,被宫中太监押送到陵园来...
· 清东陵选址之谜大揭秘清东陵是顺治帝的吗
清东陵是清朝入关之后第一个帝王陵墓群,关于它的选址有很多说法,有的说它紧邻皇家猎场,方便皇帝来往。还有的说,因为这里风水好、有灵气,吸引了真龙天子,更有意思的一种说法是说清东陵是明朝皇帝让出来的。那么这些说法究竟哪个更合真情呢。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但也都没有错,虽然清东陵的选址之谜曾经困扰了人们很长时间,但是选址要考虑风水,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清东陵是明朝皇帝让出来的说法,虽然听起来有点荒谬,但却道出了一段历史的真相。清史稿中记载清东陵是清朝顺治皇帝偶然选中的地方,可是历史真相却是清东陵所在的昌瑞山不仅顺治皇帝来过,明朝的皇帝也来过,而且明朝的皇帝来了看过以后竟然拂袖而去另选他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清东陵文管处研究室主任李寅介绍: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将明朝的国都定在了南京,但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即位之后深感北方的游牧民族是明王朝的最大威胁,一旦他们南下入侵地处南方的南京朝廷无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