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建文帝烧焦的尸体去了哪里?真相出乎意料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7
转发:0
评论:0
建文帝烧焦的尸体去了哪里?真相出乎意料,朱棣率军攻入南京城之时,皇宫发生了大火,朱棣派出去的救火队员在废墟中找了三天

  朱棣率军攻入南京城之时,皇宫发生了大火,朱棣派出去的救火队员在废墟中找了三天,也不见建文帝的踪影,俗话说的好“国不可一日无君”,朱棣这才能名正言顺的登基当了皇帝,之后官方才发布消息称建文帝是“阖宫”了。

  关于建文帝而死的情况,《明太宗实录》中有详细的记载:

  “上(指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

网络配图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造反头子朱老四刚刚进入南京城,就看见皇宫中火光冲天,于是赶紧命令自己的亲兵前去救火(主要还是寻找建文帝),可是亲兵赶到现场之后,发现大火已经把皇宫烧成了灰烬。亲兵只在废墟中找到了一具尸体,就拿到了朱棣面前交差。

  文中并没有明确说道尸体是建文帝,只是说“其尸”,这就是说,当时连朱棣自己都搞不清楚那具尸体到底是不是建文帝。但为了顺利登上皇位,朱棣还是宣布建文帝已经被烧死了。那他就必须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建文帝的尸体该按什么标准下葬?

网络配图

  正史中明确记载,朱棣当时发愁不知道该用什么礼节安葬烧死的建文帝。首先,朱棣是不承认建文帝的皇位的,所以肯定不想用天子的礼仪安葬。但是建文帝又是明太祖朱元璋钦定的皇帝,如果用藩王规格下葬,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父亲朱元璋。

  犹豫不定的朱棣叫来了翰林院侍讲王景,问他对此事有什么看法,王景很肯定的告诉朱棣,应该用天子的礼仪下葬建文帝。朱棣听到这个回答后,沉思了很久,最后勉强听了王景的建议。

  聪明的朱棣知道,下葬死去的侄子将是拉拢建文帝遗臣的好机会。要知道,在朱棣刚刚进入南京的时候,并不受官员们的欢迎。在进城当天就遭到了不明身份人员的刺杀,还好朱棣命大躲过了一劫。当时南京95%的大臣都曾表示不承认朱棣的皇位,建文帝大臣景清甚至在朝堂之上公然刺杀朱棣。所有这些事情,让朱棣明白,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还要从心理上使那些不肯投降与观望的人们臣服,所以他要用下葬建文帝的机会,向人们表演一出大戏。

网络配图

  但此后的600多年时间里,无数历史学家对朱棣用天子礼下葬建文帝的事实提出了质疑。因为如果当年朱棣真的用天子礼下葬了建文帝,那么建文帝的陵寝应该是很有规模的,那么这个很有规模的建文帝陵寝会在哪里呢?既然朱棣以天子礼仪下葬了侄儿,总该给侄儿立个像样的碑,如是,那御制碑又在何处呢?

  其实在明朝末年,历史学家谈迁就对此事做过调查,他在自己的书中记载到:“金陵故老,无能指建文帝葬处……”。也就是说,明朝南京的大明遗老遗少压根儿就不知道建文帝葬在何处!

  著名明史学家孟森对此给出了一个比较公正的说法,他认为当时朱棣确实是用天子礼下葬了建文帝,但不一定就建造很大规模的陵墓。这种做法也比较符合当时朱棣心里的想法,既不想承认建文帝的皇位,又想以此拉拢反对自己的大臣。正因为这样,所谓的建文帝封冢在当时肯定就不大,官方也许都没有明确记载,大明帝国的太常寺也不会认真按时祭扫,时间一长,所谓的坟茔就湮没不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建文帝朱允炆退位后去了哪里?建文帝下落简介
1、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2、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
· 揭秘建文帝被朱棣赶下皇位后到底去了哪里?
朱棣的部队进入南京后,建文帝下落,却又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主要有: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燕王“靖难”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
·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谁是唯一见过他的人
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建文帝生性“仁明孝友”,受儒家思想影响严重,与其祖父明太祖朱元璋性格截然相反。朱允炆登基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其中就有削藩。经过四年的削藩拉锯战,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朱棣谋权夺位。然而,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民间对此说法不一。《太宗实录》中说朱允炆在燕王进入金川门后,虽然想出来迎接燕王,但又自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随后不得已下令焚宫。所以,有部分学者认为朱允炆为自杀,但是,《太宗实录》曾被朱棣前后修改三次,因此,这份记载的真实性被很多人怀疑。而另一种被大多数人所相信的说法便是:建文帝知道金川门失守,燕军破城后,想一死了之,但是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建文帝看到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
· 明建文帝朱允炆去了哪里真的隐居当和尚了吗?
有关建文帝踪迹的探寻从来没有停止过。600多年前,朱棣的军队攻入宫中,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同时明朝的史书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也是模模糊糊的。自此以后,有关他踪迹的传说就不断出现,单单明末清初一本很著名的历史书《罪惟录》中就开列了23种说法。建文帝下落之谜一直是600多年来的一个历史悬案。网络配图据有学者考证,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修建道教宫观为掩护,巧妙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关石雕、楹联、三清山石刻260余处,留下了“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方豪上“、“都俞脱生“、“壶市安井“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隐逸文化密码。此外,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朱允炆而死,也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朱允炆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
· 朱棣夺位成功后建文帝朱允炆究竟到哪里去了
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