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衙门即使破败不堪 为何官员也不会去修缮
古代的各级官员都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也就是所谓的衙门。但因职责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别,像地方一级的官衙主要是征收税粮、处理案件,以及推行教化。但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衙门破了,却不敢修缮。按理说衙门是官府的门面,肯定得把它整得富丽堂皇,可又为何不敢修呢?
网络配图
其实,在宋朝的时候,朝廷就有规定,各级官员不得随意修缮衙门。为何出此命令呢?说白了就是为了严防一些官吏打着修缮的口号,借机来捞一把。但这又存在另一个问题,年代久了,衙门的建筑肯定会出现问题,总有东西会损坏的,不可能一直完好无损,这可咋办呢?
网络配图
像我们熟知的大诗人苏轼曾在杭州任职的时候,办公的衙门早已多年未修,下雨天经常漏雨,实在有点破了。见此情形,苏轼立马给朝廷写了封报告,说明衙门已经坏的不成样子了,可最后还是没有批准。可不久后,破败的衙门实在扛不住风雨的摧残,不曾想倒塌压死了几个人。见状,苏轼又赶紧上报朝廷,说明了房屋倒塌造成的后果。可无奈的是,大宋的朝廷还是没准!
到了明清之际,依然沿用了这一条。官员们见到衙门破了,也不敢向朝廷打报告修缮。其一,朝廷每年都会对官员进行考核,如果向朝廷请求拨款修缮,很容易让人有一种贪污的嫌疑,这对官场仕途是不利的。
其二,修缮费用的申请手续较繁琐,像工部申请后,还要等批准。如果批准了,然后再到户部找报销。表面上看起来也不难,但是古代可不是那么简单,尤其在清朝严重,不仅经常受到各级衙门的刁难,而且还要打点。即使批下来了,但经过各层的克扣,最后所剩的钱款就不够了。这个时候就得自己贴钱才行。而古代官员一任也就三年,为了省事省麻烦,即使衙门破了,干脆就选择忍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