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传国玉玺神秘消失 两百年后竟被一只山羊发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0
转发:0
评论:0
传国玉玺神秘消失两百年后竟被一只山羊发现,玉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国家威严的象征。古时封建社会讲究君权天授,君王必

  玉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国家威严的象征。古时封建社会讲究君权天授,君王必须有传国玉玺才算得上是“真命天子”,才能坐稳江山。所以每个想得到最高权利的人都想得到它。皇太极也不例外。

  天聪九年(1635)八月初三日,对于皇太极来说,也许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他得到了失传已久的传国玉玺。

  皇太极是多想得到这个宝贝啊!自他继承后金汗位后,十年以来,他励精图治,使得朝鲜屈服,明王朝震动,蒙古诸部前来归顺者络绎不绝,而明王朝诸将归附后金者也不绝于道。

网络配图

  当他亲率大军杀入关内,横扫明军之时,他就不止一次地仰望大明皇宫而遐想万千。没有想到,今天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

  话说,皇太极得到这颗玉玺,还得感谢一只神奇的蒙古山羊,因为正是这只山羊最先发现了埋于地下的传国玉玺。这颗玉玺原本是藏在元朝皇宫之中的,至元顺帝北逃的时候被带到了沙漠。

  所以大明王朝的皇帝们其实一直都是缺少这颗玉玺作为皇帝信物的。顺帝死后,这颗玉玺亦不知所终。没有想到两百年后,有一个牧羊人在山冈上放牧时,发现自己的山羊接连三天都不吃草,而是一直都在某个地方用蹄子不停地刨地。

网络配图

  牧羊人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就在这个地方使劲挖掘,未曾料到,他竟然找到了已经多年的传国玉玺。

  其后,这颗玉玺被元朝后裔博硕克图汗所得,之后又落入察哈尔林丹汗手中。

  天聪九年(1635)八月,多尔衮、岳托、萨哈廉等奉命征讨察哈尔,林丹汗败亡,玉玺最终归属后金。

  消息传来,皇太极喜出望外。为了迎接玉玺的到来,皇太极先让工部赶制了一个盛放玉玺的宝盒,然后选了一个良辰吉日,由皇太极、大福晋和群臣一起出城迎接玉玺的到来。

网络配图

  当玉玺送至皇太极面前时,皇太极恍如坠入梦中一般,他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托起这颗传国玉玺,多少年了,大明王朝的皇帝一直都在苦苦寻找这颗宝贝,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颗宝贝竟然还是落在了他皇太极的手中,这代表了上天对后金,对皇太极的恩赐。代表了他皇太极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从今以后,他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与大明王朝分庭抗礼而登基称帝了。

  虽然皇太极登基的欲望是如此的强烈,但他知道他还需要再谦虚一下,再等待一些时间。以便观察一下满、汗诸臣的真实态度。在改元称帝前,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他先从本族族名开始,将诸申改为满洲,然后,定诸臣冠饰,各赐金顶以示区别。又改文馆为内三院。接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等到了那些群臣对他“衷心不渝,尽职尽责”的誓词,皇太极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在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后金内外群臣的三呼万岁声中,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宝座。

  后世的人们普遍认为皇太极得到的那块玉玺是假的,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皇太极靠着这块他自认为真的玉玺趾高气扬的登上了皇帝宝座,并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从此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传国玉玺"之谜:传承1500年后消失
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这更加促使后世皇帝对这块传国玉玺的争夺,致使这块宝物屡易其主。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了。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玉玺“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厉王。楚王让玉工辨识,玉工鉴定为石头,楚王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让人把璞剖开,果然是宝玉,因称称为和氏璧。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赏赐给他。但是不久昭阳就将它丢失,有人怀疑是他的门人张仪偷走,拘...
· “传国玉玺”之谜:传承1500年后最终消失
“玺”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称“玺”。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时,秦始皇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这更加促使后世皇帝对这块传国玉玺的争夺,致使这块宝物屡易其主。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了。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厉王。楚王让玉工辨识,玉...
· 传国玉玺之谜:传承1500年后最终消失
“玺”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称“玺”。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时,秦始皇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网络配图“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这更加促使后世皇帝对这块传国玉玺的争夺,致使这块宝物屡易其主。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了。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厉王。楚王让玉工...
· 传国玉玺是如何消失的
什么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就是那个能证明皇帝身份和权威的巨大的印章。我们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能看到县太爷升堂的时候都有一块巨大的官印放在案几一旁。这官印是皇帝给的,用来证明他的官员身份和权力的。而玉玺就是皇帝的“官印”,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他官印都是由玉玺派生出来的。那么这个“传国玉玺”是什么样子的?它从何而来,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得到...
· 被誉为传家之宝的“传国玉玺”为何消失多年
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这更加促使后世皇帝对这块传国玉玺的争夺,致使这块宝物屡易其主。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了。图片来源于网络“玺”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称“玺”。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时,秦始皇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如有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