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怪爱好:王安石为什么竟然不愿意坐轿子?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9
转发:0
评论:0
古怪爱好:王安石为什么竟然不愿意坐轿子?,古代的官员出门时必须要有专门的轿子坐,这也算是身份的一种体现。可是偏偏有人还

  古代的官员出门时必须要有专门的轿子坐,这也算是身份的一种体现。可是偏偏有人还不爱好这个。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在做官期间,就不喜欢坐轿子四处走。这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他有这样的习惯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汉族,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网络配图

  轿子古称肩舆,这种用人来抬人的交通工具,在《史记·夏本记》中已有记载。但在远古,轿子只是非常有身份的人在非常必要的时候(譬如大禹治水走遍全国)才偶一用之。汉唐之际轿子仍不常见。

  我们从史书上可以看到,即使是高官贵族也还是骑马或乘坐马车。到宋代轿子就相当普及了,当官的通常都坐它。轿子的鼎盛时期是明清两代,无论是谁有钱都可以雇到,不过轿子的“级别”是有严格的贵贱之分的。

  然而,宋代也有少数高官是不肯坐轿子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这样的人。宋人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载:“司马温公为留台,每出,乘马,或不张盖,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谓曰:‘公出无从骑,市人或不识,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识耳。’王荆公辞相位,惟乘驴。或劝其令人肩舆,公正色曰:‘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

网络配图

  呜呼!二公之贤多同,至议新法不合绝交,惜哉!”邵伯温少壮之时是坚决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但是他对王安石的品格道德仍然是尊重的,在他晚年写笔记时可能已进行了反思,书中对保守派也作了批评,并认为某些具体问题(如差役、雇役之争)双方都有错误。因此,这本书的有些部分应当是比较客观的,更可贵的是保存了很多有关北宋末年变法与反变法的珍贵史料。'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

网络配图

   司马光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进行了全盘否定。北宋时期,其反对派就以修史的方法进行批评,朱熹多次批评王安石及其后学:“学术不正”,“坏了读书人”,但是朱熹对王安石个人是给予了相当肯定的原来王安石是这样不肯坐轿子的,还真是名人怪事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这有趣的一个故事,也算是为历史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如果后人在翻看史书,也不会觉得古人呆板无趣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怪爱好:王安石为什么不愿意坐轿子?
导读:古代的官员出门时必须要有专门的轿子坐,这也算是身份的一种体现。可是偏偏有人还不爱好这个。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在做官期间,就不喜欢坐轿子四处走。这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他有这样的习惯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汉族,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轿子古称肩舆,这种用人来抬人的交通工具,在《史记·夏本记》中已有记载。但在远古,轿子只是非常有身份的人在非常必要的时候(譬如大禹治水走遍全国)才偶一用之。汉唐之际轿子仍不常见。我们从史书上可以看到,即使是高官贵族也还是骑马或乘...
· 清朝的京官,为什么不愿意坐轿子?
清承明制,清庭的许多制度承接的明朝,但总有些例外,比如说上朝时的一些礼仪和称呼,“天子”进一步的高大,臣子们则变成了“奴才”,老百姓的地位似乎进一步的降低,比如说“轿子”这个东西的大范围应用。轿子勉强能算作古代交通工具的一种,其历史非常悠久,但宋朝的时候才出现“轿子”这个称呼,且坐轿子有许多的规矩,一般没什么官员会坐轿子,因为轿子是用人来抬的,把人当做畜生一样来抬自己,不符合那些士大夫的理念,所以当时人大多骑马,除非是那些年迈的老者会坐轿子。到了明朝,朱元璋生怕手下的官员懒惰,故而规定文武大臣都要骑马,不能坐轿,只有清朝时期轿子遍地开花,底层人民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坐轿子也成为了一件平常的事,不得不说清朝的这种“奴才”观念也造就了许多的就业机会。清朝规定,在京所有的官员一律不得乘坐八抬大轿,但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乘坐四人抬的轿子,三品以下的只能坐两人抬的轿子,但这种两人抬的轿子一般都是锡顶的黑...
· 王安石拒绝坐轿子:不能把人当牲口使
轿子古称肩舆,这种用人来抬人的交通工具,在《史记·夏本记》中已有记载。但在远古,轿子只是非常有身份的人在非常必要的时候(譬如大禹治水走遍全国)才偶一用之。汉唐之际轿子仍不常见,我们从史书上可以看到,即使是高官贵族也还是骑马或乘坐马车。到宋代轿子就相当普及了,当官的通常都坐它。轿子的鼎盛时期是明清两代,无论是谁有钱都可以雇到,不过轿子的“级别”是有严格的贵贱之分的。然而,宋代也有少数高官是不肯坐轿子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这样的人。宋人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载:“司马温公为西京留台,每出,乘马,或不张盖,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谓曰:‘公出无从骑,市人或不识,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识耳。’王荆公辞相位,惟乘驴。或劝其令人肩舆,公正色曰:‘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呜呼!二公之贤多同,至议新法不合绝交,惜哉!”邵伯温少壮之时是坚决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但是他对王安石的品格道德仍然是尊重的,...
· 王安石拒绝坐轿子:不能把人当牲口使
轿子古称肩舆,这种用人来抬人的交通工具,在《史记·夏本记》中已有记载。但在远古,轿子只是非常有身份的人在非常必要的时候(譬如大禹治水走遍全国)才偶一用之。网络配图汉唐之际轿子仍不常见,我们从史书上可以看到,即使是高官贵族也还是骑马或乘坐马车。到宋代轿子就相当普及了,当官的通常都坐它。轿子的鼎盛时期是明清两代,无论是谁有钱都可以雇到,不过轿子的“级别”是有严格的贵贱之分的。网络配图然而,宋代也有少数高官是不肯坐轿子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这样的人。宋人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载:“司马温公为留台,每出,乘马,或不张盖,自持扇障日。程伊川谓曰:‘公出无从骑,市人或不识,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识耳。’王荆公辞相位,惟乘驴。或劝其令人肩舆,公正色曰:‘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呜呼!二公之贤多同,至议新法不合绝交,惜哉!”邵伯温少壮之时是坚决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但是他对王安石的品格道德仍...
· 信陵君为什么竟然不愿意救自己的亲姐姐?
公元前259年,赵国和秦国为了争夺韩国上党地区,在长平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军统帅赵括先生,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打败秦军,反而搭上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四十多万赵军将士的性命,完美滴诠释了“空谈误国”这一真理。网络配图战胜赵军后,秦军在主帅白起的率领下,挥师东进,直逼赵国都城邯郸。由于赵国主力部队在长平之战中几乎全部丧失,所以,都城的防守与以往薄弱了一些。一时间,邯郸城岌岌可危,随时都有被秦军给攻破的危险。如果邯郸有失,那么整个赵国自此将不复存在。危难时刻,赵孝成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给临近的魏国国君和国君的弟弟信陵君,一连送去了多封求救信。平原君向魏国求救是有他的原因的:一来,赵国和魏国是邻国,又同出自于晋国,根据“唇亡齿寒”的道理,当一方出现生存危机的时候,另一方理应出手相救。二来,平原君和信陵君有婚姻关系,信陵君曾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了平原君,当赵国受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