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曹操、商汤均用此巫术收买人心,千百年来帝王惯用此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0
转发:0
评论:0
曹操、商汤均用此巫术收买人心,千百年来帝王惯用此法,《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张绣。当时正值麦熟季节,为了笼络民心,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张绣。当时正值麦熟季节,为了笼络民心,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军令一下,大小军官经过麦田时都纷纷下马,用手扶着麦子走,唯恐践踏了谷物。身为主帅,曹操并没有下马。

  岂料,偏偏出了意外。当曹操经过麦田时,田中忽然飞出一头鸠鸟,曹操的坐骑受到惊吓,慌忙窜入麦田中,践踏了一大片麦子。

  为了以身作则、严明法纪,曹操拿起手中佩剑便要自刎。众位将士赶忙拦住,郭嘉进而引用《春秋》大义为之辩解。沉思良久后,曹操便用佩剑割下一缕头发,以代替自己的脑袋,并传令三军: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小说中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桥段,并非凭空虚构,而是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对于曹操的这种行为,通常认为是他权谋之术的一种体现——为了笼络人心而故作姿态。

  因而,罗贯中即在书中作诗评论道: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 。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曹操的做法是否为诈术并非本文所关心的,我想探讨的是:曹操为什么会采取割发代首的行为,而且大家还都买账呢?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一、商汤求雨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商汤灭夏后,天下大旱,连续五年,百姓都颗粒无收。这种情形下,商汤亲自往桑林去祈祷,他对上帝祷告说:

  假如是我一人有罪,请不要波及百姓。如果百姓有罪,那么也请惩罚我一个人。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不好,使得上帝鬼神伤害万民的性命。

  之后,商汤剪掉他的头发,用木头夹自己的手指,并用自己的身体作牺牲(祭祀用品的专称),以此来向上天祈福,大雨不久就到来了,百姓因而十分高兴。

  上面说的是商汤祭祀求雨的故事。

  远古时期,当久旱不雨之时,人们常常祭祀鬼神以祈求降雨。而且,祭祀常常采用人祀的方式,也就是焚烧活人以求雨。

  这种习俗一直到春秋时期还存在。《左传》记载,鲁僖公二十一年夏季时,鲁国大旱,僖公便打算焚烧巫人和仰面朝天的畸形人,希望以此求雨。所幸,最后被大臣所劝阻了。

  商汤爱民如子,不忍心牺牲他人性命,于是便用自己为牺牲,来祭祀上天。但是作为一国之君,当然不能去求雨,割发、夹手指便成了一种替代手段,它等同于将一个人的性命拿去做牺牲以祭祀上帝。

  可以看出,在这里,头发是生命的一种替代物。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二、干将莫邪铸剑

  《吴越春秋》记载了干将与妻子莫邪的铸剑故事。

  吴王阖闾闻听干将善于铸剑,于是便请他铸造两枚宝剑。然而,三个月过去了,宝剑却迟迟无法成型。

  莫邪:你以善于铸剑著称,如今大王让你铸剑,但三个月过去了,都没有成功,你难道是有意为之吗?

  干将:我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莫邪:要想炼就神物,必须要有人做牺牲才行。如今你想要制作宝剑,却没有人去牺牲,这怎么能成功呢?

  干将:当年我老师冶炼宝剑时,金铁无法熔化,于是他们夫妻自身跳入火炉之中,宝剑便因而成型。如今我铸剑也不成功,难道也是这个原因吗?

  于是干将夫妻便割掉头发斩断指甲,将发爪投到炉中。果然,宝剑很快就铸成了。

  干将莫邪的故事,与商汤祈雨的故事一样,都反映了古人以发爪代替人身为牺牲的传统。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三、头发巫术

  通过商汤祈雨以及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可以看出,人们对头发的迷信由来已久,曹操割发代首的行为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灵机一动,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这种割发代首的行为,其实就是头发巫术的一种。

  什么是头发巫术呢?

  在古代巫师和巫术信仰者看来,一个人的头发,就是这个人生命的一部分。损害了这一部分,也就损害了一个人的生命。而一个人如果舍弃了自己的头发,也就等于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正因为头发与个体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如果你相对某个人施加某种巫术,那么只要针对他的头发施加相应的巫术即可。这便是头发巫术。

  除了上面所说的割发代首外,头发巫术还有其他种类。

  传统巫术信仰认为,子女与父母的头发会发生感应。因此,河北民间曾经有过这样一种头发巫术:

  如果父母的坟墓被人践踏隐没了,如何寻找呢?你可以将自己的头发剪下了,在坟墓附近的地方拖着走,遇到拖不动的地方,就是你父母的埋骨处。

  所以,如果你有祖先的坟墓找不到了,不妨试试这招。当然,效果不予保证。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惯用语
语法构成动宾结构:惯用语多数的是动宾结构的,即前面是一个动词,后面一个是名词组成的。例如:拍马屁、敲竹杠、泼冷水、耍花招等。偏正结构:偏正结构也是惯用语较多的一种形式。例如:替罪羊、耳边风、糊涂虫、绊脚石等。主谓结构:主谓(陈述)结构在惯用语中存在不多。例如:天晓得,鬼画符、嘴巴软等。并列结构:惯用语中还存在少量并列结构的。如:马大哈、丁是丁卯是卯。特点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惯用语还有一定的灵活性,大多可以拆开嵌入别的成分,有些内部语素可以适当改动,还有可以颠倒语序。嵌入别的成分:敲竹杠──他的竹杠吃老本──吃惯了老本、吃尽了老本;碰钉子──碰了个大钉子、碰了个小钉子、碰了个软钉子、碰了个臭钉子;摆架子──摆官架子、摆娘娘架子、摆臭架子。改动字词:耳边风──耳旁风;敲竹杠──敲竹棍;泼冷水──浇冷水;拍马屁──拍在马腿上了。颠倒语序:耳朵软──软耳朵;走后门──后门不能走...
· 曹操用巫术害死夏侯兄弟?曹操为何要害死他们
为什么曹操前面总也不将刘备当回事,还对他们兄弟仨几次三番捉放?因为曹操很清楚,刘备虽有人和、天时(皇叔),却没有地利,成不了大气候。但当刘备依附刘表之后,曹操急了,旋即大兵压境,占领荆州,包括新野。至此,曹操可谓一切尽在掌握。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刘备手下的诸葛亮联合到了孙权,借到了东吴的地利(还有人和)。从此刘备一发不可收拾,不但通过赤壁之战夺取了荆州,还乘曹操平定西凉马超、韩遂的间隙,攻取了刘璋的益州。曹操也是识时务之俊杰,他意识到大势已去,只能三分天下谋其一了。而三分之一的天下就是那么好得的吗?非也。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难就难在从外部打来的松散地盘,不一定能从内部坐实、做“活”,亦即归属一姓、一家、一人所有。这一点与围棋有所不同,围棋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眼”才能成活。曹操则是下这种特殊围棋的高手,他想打劫,就像诸葛亮故意在荆州与孙权打劫一样,曹操也准备在汉中打劫。诸葛亮欲借...
· 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
在姓氏发展变化历史过程中,漳州出现了一些因姓氏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引起民间俗写惯用、一姓化为多姓、多姓混同的现象,人们相沿成习,使许多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形成惯用字。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种情况,本版将分期进行介绍。——编者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不属于繁体字简化,但因简写、同音缘故,在民间俗写中误写惯用而形成多姓混同。如有的把戴简写为“代”,萧简写为“肖”,詹简写为“占”,傅简写为“付”,符简写为“付”;有的则因异体字把阎写成“闫”,形成一姓变二姓、二姓并存混用现象,并有以简写姓取代原先姓之势。但在分析研究漳州姓氏渊源时,应按原先历史上的写法:戴、萧、傅、符、阎。混用的姓及人数应归入原先的姓。“萧”与“肖”姓:这两个姓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朝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现在国内...
· 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
在姓氏发展变化历史过程中,漳州出现了一些因姓氏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引起民间俗写惯用、一姓化为多姓、多姓混同的现象,人们相沿成习,使许多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形成惯用字。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种情况,本版将分期进行介绍。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不属于繁体字简化,但因简写、同音缘故,在民间俗写中误写惯用而形成多姓混同。如有的把戴简写为“代”,萧简写为“肖”,詹简写为“占”,傅简写为“付”,符简写为“付”;有的则因异体字把阎写成“闫”,形成一姓变二姓、二姓并存混用现象,并有以简写姓取代原先姓之势。但在分析研究漳州姓氏渊源时,应按原先历史上的写法:戴、萧、傅、符、阎。混用的姓及人数应归入原先的姓。“萧”与“肖”姓:这两个姓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朝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现在国内所有姓“...
· 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
在姓氏发展变化历史过程中,漳州出现了一些因姓氏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引起民间俗写惯用、一姓化为多姓、多姓混同的现象,人们相沿成习,使许多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形成惯用字。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种情况,本版将分期进行介绍。漳州民间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不属于繁体字简化,但因简写、同音缘故,在民间俗写中误写惯用而形成多姓混同。如有的把戴简写为“代”,萧简写为“肖”,詹简写为“占”,傅简写为“付”,符简写为“付”;有的则因异体字把阎写成“闫”,形成一姓变二姓、二姓并存混用现象,并有以简写姓取代原先姓之势。但在分析研究漳州姓氏渊源时,应按原先历史上的写法:戴、萧、傅、符、阎。混用的姓及人数应归入原先的姓。“萧”与“肖”姓:这两个姓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朝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现在国内所有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