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南京发现被盗明墓 揭开郑和下西洋第二大谜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3
转发:0
评论:0
南京发现被盗明墓揭开郑和下西洋第二大谜团,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航程之远、声势之大,在此前无人能及,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航程之远、声势之大,在此前无人能及,从而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增强了我国的影响力。关于其航海之行,除了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让考古专家非常感兴趣外,留下的众多谜团也吸引了许多专家跟学者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网络配图

  其中的第一大谜团莫过于下西洋的目的,有人说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大国影响力;也有人说是为了探寻各种宝藏,发现未知区域;还有人说是为了寻找在靖难之役中的建文帝朱允炆。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有人支持,所以一直没有定论。


网络配图

  第二大谜团就是当时明朝的海军实力如何,与欧洲海军相比,到底谁强谁弱?这个问题一开始也存在各种争论,但后来随着南京一座太监墓的发现挖掘,事情便有了确定的答案。

  这座太监墓并不是郑和的陵墓,而是一个名叫洪保的太监的墓,被发现时已经遭到多次盗挖,但考古专家还是从中找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样就是洪保在65岁时给自己刻的寿藏铭。

网络配图

  从铭文中可以知道:洪保与郑和都是云南回族人,被俘至南京后做了太监,后来郑和下西洋时,洪保是副手。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当时明朝所造木船排水量达到千吨,郑和乘坐的“大福号”巨轮,排水量更是达到了2500吨。

  专家们得知这一信息号,都非常激动,要知道100多年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所用船只的最大排水量,也不过1000多吨,所以当时的明朝海军实力与欧洲海军实力相比,到底孰强孰弱,也就一目了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一座太监墓被挖开揭开郑和下西洋谜团
郑和是明朝有名的太监,曾经七下西洋,将中国文化远传各国。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那都是一次了不得的壮举,但他七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为何,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各位专家学者,因为其中的谜团实在太多了。网络配图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一共有两百多艘,各种人员加起来有两万多,是我国历史上行程最远、声势最为浩大的航行。既然如此,那当时明朝的海军实力如何,是不是超过了欧洲海军呢?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10年南京一座太监墓的发现,才揭开了这个谜团。南京发现的这座太监墓,墓主叫洪保,下西洋的时候担任郑和的副手,两人有很多相似点,都是云南回族人,都是太监。洪武年间,朱元璋派兵攻打云南,少年洪保与马和一同被俘,押送回南京,马和改名为郑和,洪保则没有改名。网络配图两人成为太监后,洪保被分到燕王府,并且在燕王造反的时候立下不少功劳,所以朱棣称帝后,派他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实际上也是领导者...
· 明朝太监墓被挖开郑和下西洋谜团终将解开!
郑和是明朝有名的太监,曾经七下西洋,将中国文化远传各国。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那都是一次了不得的壮举,但他七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为何,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各位专家学者,因为其中的谜团实在太多了。网络配图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一共有两百多艘,各种人员加起来有两万多,是我国历史上行程最远、声势最为浩大的航行。既然如此,那当时明朝的海军实力如何,是不是超过了欧洲海军呢?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10年南京一座太监墓的发现,才揭开了这个谜团。南京发现的这座太监墓,墓主叫洪保,下西洋的时候担任郑和的副手,两人有很多相似点,都是云南回族人,都是太监。洪武年间,朱元璋派兵攻打云南,少年洪保与马和一同被俘,押送回南京,马和改名为郑和,洪保则没有改名。网络配图两人成为太监后,洪保被分到燕王府,并且在燕王造反的时候立下不少功劳,所以朱棣称帝后,派他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实际上也是领导者...
· 郑和下西洋之七大谜团
1是为寻找建文帝吗?郑和历尽艰险,屡下西洋到底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莫衷一是。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建文帝,名朱允,又称惠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建文帝登基伊始,曾决心削藩,1399年6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大兴“靖难”之师,公开反叛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寻找建文帝下落的秘密使命。中国明史学会名誉会长刘重日先生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寻找建文帝。在他看来,这种说法最初是明代中后期封建文人囿于狭隘的思想得出的结论。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既然朱棣在只有几千部卒的情况下都不怕...
·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海内,耀威异邦,抚剿逃亡海外的臣民,获取异国珍宝奇货,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起派郑和几次下西洋。[郑和像]郑和(公元1371~1435年),本姓马,小宇三保,回族。祖父与父亲都从海路到过教圣地天房(今麦加),郑和自幼受到家庭探险精神的熏陶,为他日后出海远洋打下了基础。明初郑和人宫做宦官,囚靖难立战功,赐姓郑名和,人称“三保太监”。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诏令郑和与副使土景弘第一次出使西洋。其船队总共27800多人,分乘人船62艘,小船200余艘。船队满载丝绸瓷器等物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刘家港)渡海至福建,又从福州五虎门扬帆启航。船队先抵占城,再南航至爪哇,经过苏JJ答腊、锡兰冲斯里兰卡),到达左里(今印度科泽科德)为止。郑和于此地立碑纪念后,率领庞大的船队开始返航,十九月回到国内。[明代罗盘]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冬,郑和奉命二次...
·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