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身世之谜: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复杂关系
赢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征伐四方,一统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立国后,赢政就觉得“秦王”的名号与自己的功绩不配,又对大臣们拟定的“泰皇”的称谓不满,就自称为功高“三皇五帝”的“始皇帝”。历史上称他为“秦始皇”。
网络配图
在辉煌的颂歌和宏伟的建筑背后,秦始皇却极力隐藏着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卑、多疑和控制欲。他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疑问:他的出身如何?他与吕不韦是什么关系?他的童年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度过的?动荡、囚禁和逃难的童年生活对他这样一位异国王孙造成了什么影响?
秦始皇身世的诸多谜团,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叫吕不韦的富商造成的。
吕不韦,出生年月不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做过商人、说客、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编辑出版家,最高出任了秦国相国,公元前235年自杀。其代表作《吕氏春秋》,被认为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作。
战国末期,作为四战之地的卫国已经沦为三流角色很多年了。卫都濮阳也日渐衰败、了无生气。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吕家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不韦。吕家在当地既非豪门,也不是城市贫民。因为吕不韦长大后并没有凭借家族的恩惠进人卫国宫廷,也没有整天为生计奔波,而是成了一名商人。
关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职业,吕不韦和他的父亲展开了一段精彩的对话。笔者要在这里不厌其烦地详细记述一下这场对话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深具指导意义,足以进人当代高级经济研修课堂,更是观察中国古代社会的经典人口。
网络配图
年轻的吕不韦不治产业,游手好闲,这正是小户人家子弟的大忌。吕父不断地督促、责骂儿子,于是在父子间展开了关于职业选择的对话。
吕不韦首先向父亲发问:“耕田获利几何?”
吕父回答:“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卖珠宝,利有几何?”
吕父答道:“百倍。”
吕不韦再问:“游说诸侯,策立国君,利润几倍?”
吕父思考好久,嘴里才吐出几个字:“无数倍。”
吕不韦笑了,一字一句地对父亲说:“当今之世,拼命种田,出死力耕作,到头来也只能混个吃饱穿暖。若交游诸侯,立定策之功,不仅一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可泽及后代。父亲,我就要做这样的买卖。”
不知道地位低下、能力平庸的吕父听到儿子这般表白后会作何感想。一个游手好闲又野心勃勃的平民子弟和一个游手好闲、庸庸碌碌的平民子弟相比,谁更是祸害呢?
网络配图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吕不韦这样的人物一再出现,他们最终都将自己的精力、心血乃至身家性命放在了政治上。这是由整个传统社会的特性决定的。那个社会一直没有产生清晰的分化,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没和政治分离开来。政治囊括着社会的一切,包括个人的前程发展,一个年轻人的职业选择非常有限。政治限制着所有的人,不论是继承父业还是其他,王朝政府都不会允许变更职业、云游各地的游民的出现。只有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才会有成规模的商人团体的出现。即便如此,这样的时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也仅此一次。这样的社会阶层也深受政府的压榨、限制和控制。年轻的吕不韦能够发现这一点,的确有过人之处,这也为他的发展奠定了认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