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何时过200年都没拿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3
转发:0
评论:0
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何时过200年都没拿下?,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何时过200年都没被摘下去故宫游玩的伙伴们不知道有没有注

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 为何时过200年都没被摘下

  去故宫游玩的伙伴们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这里和旁边的太和殿比起来太不起眼了,但是它的匾额上有个射出的箭镞不知道你们看到没?

  这还要回到清朝早期的起义军,白莲教是中国最为神秘的宗教结社之一,相传它的前身——白莲社从东晋时期就已经形成,南宋时期正式成为“白莲教”,成为半僧半俗的一种组织。

网络配图

  由于教义通俗,很容易被群众接受,所以它曾经有非常强大的势力及群众基础,元、明时期曾经多次组织起义,到了清朝则有一部分教徒将“反清复明”作为他们的毕生追求。而今天就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天理教在嘉庆年间组织的一场起义。

  嘉庆十八年(1813年8月13日),嘉庆皇帝一行前往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行猎。满族尚武,从康熙帝起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木兰秋狝。此事京城空虚,北京的天理教头目林清看到了机会,林清是北京丰台宋家庄人,在北京人脉宽广,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是天理教徒,与当地官员也都熟识。所以根本没有人去抓他,可见当时之腐败。

  在10月8日,天理教徒集结了200余人正式发动了对紫禁城的攻击。兵分两路,东路攻打东华门,西路攻打西华门。

  在几名太监的接应下西华门顺利攻占,当门外的清军气喘吁吁追过来时,总管太监拦住他们,说内廷里住的是皇后、嫔妃,除了皇帝、皇子和太监能进,其余人踏进一步就是死罪!内里的贼我们自行捉拿,你们尽管放心!然后号召大批太监手持木棍前去捉贼。

网络配图

  进攻东华门的起义军因为一些意外,在关闭大门之前只冲进入了5人,东华门给起义军带路的太监看到只进来这么几个人,怕泄露身份结果贼喊捉贼,临阵倒戈喊来其他太监将这五人乱棍打死。

  而西华门冲进来的60多人闷头闯进内务府一顿抢砸,杀了尚衣监(其实就是个裁缝),顺路洗劫了文颖馆,杀死几名在里面校书的编修,等跑到距离太和殿一墙之隔的隆宗门时,大门已经关闭了。

  他们又是砸又是骂就是打不开门。起义军找来几根大木头想把大门撞开。于是喊着号子抬着圆木撞向大门,多次撞击大门纹丝未动,反倒把起义军累得够呛。他们知道隆宗门是进入内廷的关键,一旦打开内廷就任其出入了,所以一定要打开这道门。起义军见撞不开门,于是决定入内开门。

网络配图

  在宫里的王公大臣也匆忙赶来,其中智亲王(道光皇帝)和总管太监用鸟枪打死了爬上墙的两名起义军。这时援军终于赶到,来的是北京最精锐的部队——火器营。顿时枪声响彻紫禁城。起义军四散逃跑,最后在皇宫中躲藏了两天一夜才全部被消灭。

  而隆宗门上的箭镞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嘉庆皇帝要求不要拔,留在那里以此示警。就这样,匾额和门柱上的两个箭镞一直保留了近200多年。而当时王朝腐败到连个大门也看不住的程度,如果东华门、西华门的官兵居然连几十名起义军都无法阻击在紫禁城之外,可见那时候清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京故宫匾额上有一根断箭为何200年不摘?
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是明清两朝首都的所在地。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你们发现没有,在隆宗门牌匾上面有一支箭,这支箭到现在还有,那么这支箭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射上去的。网络配图在清朝早期,国家刚建立,由于不是汉人建立的国家,就出现了许多反清复明的组织,其中以白莲教比较出名。白莲教是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但到了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网络配图嘉庆十八年,嘉庆皇帝率领皇亲国戚和大臣们前往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行猎,使北京城空虚,于是白莲教的头目看到了机会。于是召集了自己的属下,有2000多人,对北京城进行围攻,于是分为两路,一路打东华门,一路打西华门,由于西华门有太...
· 揭秘:北京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何200年不摘?
去故宫游玩的伙伴们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这里和旁边的太和殿比起来太不起眼了,但是它的匾额上有个射出的箭镞不知道你们看到没?这还要回到清朝早期的起义军,白莲教是中国最为神秘的宗教结社之一,相传它的前身——白莲社从东晋时期就已经形成,南宋时期正式成为“白莲教”,成为半僧半俗的一种组织。由于教义通俗,很容易被群众接受,所以它曾经有非常强大的势力及群众基础,元、明时期曾经多次组织起义,到了清朝则有一部分教徒将“反清复明”作为他们的毕生追求。而今天就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天理教在嘉庆年间组织的一场起义。嘉庆十八年(1813年8月13日),嘉庆皇帝一行前往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行猎。满族尚武,从康熙帝起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木兰秋狝。此事京城空虚,北京的天理教头目林清看到了机会,林清是北京丰台宋家庄人,在北京人脉宽广,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是天理教徒,与当地官员也都熟识。所以根本没有人去抓他,可见当时之腐败。...
· 故宫牌匾上有一根箭为何200年不摘?有何隐情
在我们眼中,故宫它高大宏伟、庄重而又气魄,有着不可任何人侵犯的神圣感。它作为皇帝所居住的宫殿,是一般寻常老百姓难以接近的一个地方。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地方,在朝代更迭中,不管守备有多森严,依旧会遭到入侵,甚至还有人在庄重威严的宫殿牌匾之上留下了一道颇具讥讽意义的标志。至今已经几百年了,几经改朝换代,依旧留在那。网络配图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所说的这个标志所在地就是故宫隆宗门。隆宗门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到了后来又曾在万历以及清代顺治年间两度重修。在今天,隆宗门西面的区域目前还未对游客开放,仅仅只是门内的空间被改造为向游客提供餐饮休息的场所。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在隆宗门内顶端朝西处挂的一面门额上,就会发现门额上“宗”字的左侧金线位置有一个小黑点,但其实这是一枚深深钉入门额的箭头。而这颇具讥讽意义的标志就是这一支断箭。古代皇宫守卫森严,能够在这种地方使用冷兵器甚至还射中牌匾,对于皇室来说简直就...
· 故宫匾额上有一支箭几百年来为何无人敢拔出来
故宫又叫紫禁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这座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矗立几百年来其无比威严和神秘带给现代人无比震撼,直到它被辟为现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网络配图但是说起紫禁城中的隆宗门,很多人可能不是非常熟悉,沿三大殿由南向北而行,至保和殿后大殿台基凭栏北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墙黄瓦、金狮御守的乾清门及其后面的乾清宫层层殿脊;景山万春亭凌高而立,一派华丽威仪的皇家气象。乾清门广场的东西侧分别有两处面阔五间的门道,东面为景运门,通往箭亭、奉先殿(钟表馆)与皇极殿(珍宝馆)。西面靠近军机处值房的就是隆宗门,这里是通往慈宁宫以及后宫西苑的要道。但是,很少会有人注意到故...
· 故宫匾额上的断箭,为何没人敢取?遗留200多年,保存至今。
对于故宫中的故事,相信大家听的不少,但是说起紫禁城中的隆宗门,很多人可能不是非常熟悉。隆宗门地处乾清门附近,初次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万历皇帝与清朝顺治年间曾两度修缮。这隆宗门不仅仅是隔绝了内廷与外朝的一道门,还隐藏着99%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清代帝王喜园居,康熙、雍正、道光等几位皇帝均卒于紫禁城外的西郊皇家园林中,他们的梓宫均由隆宗门迎入,并于门内斋集举哀。现在去游览故宫,在隆宗门前,如果你细心观察可以见到,牌匾上面“宗”字的左侧,一枚深深钉入门额的箭头。那么,这支断箭是怎么来的呢?肯定是有人射上去的!那么,谁射的呢?谁敢在禁卫如此森严的地方胡乱射箭呢?清代在隆宗门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带发生“天理教”农民起义,农民领袖林清策划并领导京畿一支队伍直接攻打紫禁城。当时嘉庆皇帝正在围场行猎,所以京城内只有较少的禁卫军留守。林清觉得时机很好,就集结了200余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