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太监墓被挖开 郑和下西洋谜团终将解开!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8
转发:0
评论:0
明朝太监墓被挖开郑和下西洋谜团终将解开!,郑和是明朝有名的太监,曾经七下西洋,将中国文化远传各国。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

  郑和是明朝有名的太监,曾经七下西洋,将中国文化远传各国。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那都是一次了不得的壮举,但他七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为何,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各位专家学者,因为其中的谜团实在太多了。

网络配图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一共有两百多艘,各种人员加起来有两万多,是我国历史上行程最远、声势最为浩大的航行。既然如此,那当时明朝的海军实力如何,是不是超过了欧洲海军呢?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10年南京一座太监墓的发现,才揭开了这个谜团。

  南京发现的这座太监墓,墓主叫洪保,下西洋的时候担任郑和的副手,两人有很多相似点,都是云南回族人,都是太监。洪武年间,朱元璋派兵攻打云南,少年洪保与马和一同被俘,押送回南京,马和改名为郑和,洪保则没有改名。

网络配图

  两人成为太监后,洪保被分到燕王府,并且在燕王造反的时候立下不少功劳,所以朱棣称帝后,派他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实际上也是领导者之一。专家发现洪保墓的时候,已经多次被盗,值钱的物品所剩无几,但还是有新发现。

  其中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洪保的寿藏铭,是他65岁时刻的,通篇阴文楷书竖刻,详细记载了其平生,还为考古专家揭开了不少谜团。在铭文中有写道:他与郑和一同下西洋,到达拜天方(现今麦加),带回了克尔白圣寺图,这还不是重点。

  铭文中还说了,他们航海时乘坐的“宝船”,排水量超过千吨,首船“大福号”巨轮,排水量达到2500吨。

网络配图

  专家们将这份铭文信息公布之后,立马在考古界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因为14世纪初,明朝所造船只都是木船,而排水量能达到如此程度,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100多年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所乘船只的排水量最大的也只有1000多吨。

  所以,由此可见当时明朝的航海技术多么先进强大,值得每个炎黄子孙骄傲,专家们看过这组数据后也激动不已。有点遗憾的是,铭文中并没有提及下西洋的原因,也是是为了寻找靖难之役中的建文帝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一座太监墓被挖开揭开郑和下西洋谜团
郑和是明朝有名的太监,曾经七下西洋,将中国文化远传各国。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那都是一次了不得的壮举,但他七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为何,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各位专家学者,因为其中的谜团实在太多了。网络配图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一共有两百多艘,各种人员加起来有两万多,是我国历史上行程最远、声势最为浩大的航行。既然如此,那当时明朝的海军实力如何,是不是超过了欧洲海军呢?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直到2010年南京一座太监墓的发现,才揭开了这个谜团。南京发现的这座太监墓,墓主叫洪保,下西洋的时候担任郑和的副手,两人有很多相似点,都是云南回族人,都是太监。洪武年间,朱元璋派兵攻打云南,少年洪保与马和一同被俘,押送回南京,马和改名为郑和,洪保则没有改名。网络配图两人成为太监后,洪保被分到燕王府,并且在燕王造反的时候立下不少功劳,所以朱棣称帝后,派他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实际上也是领导者...
· 郑和下西洋简介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简介: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SayyidAjjalShamsal-DinOmar)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族人自称咸阳世家。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
· 郑和下西洋之七大谜团
1是为寻找建文帝吗?郑和历尽艰险,屡下西洋到底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莫衷一是。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建文帝,名朱允,又称惠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建文帝登基伊始,曾决心削藩,1399年6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大兴“靖难”之师,公开反叛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寻找建文帝下落的秘密使命。中国明史学会名誉会长刘重日先生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寻找建文帝。在他看来,这种说法最初是明代中后期封建文人囿于狭隘的思想得出的结论。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既然朱棣在只有几千部卒的情况下都不怕...
· 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个人觉的这很好笑,这个方法可行吗,海外那么大,建文要是真的跑到海外,单单靠郑和与各国的首脑礼尚往来一下行吗?而且如果成祖真的担心建文帝王的话,那么他更应该担心的是建文是否在国内(到国外了就成不了大气),他应该在国内逐家的旁查。他应该进行七次全国性的普查。更重要的是,下西洋总共有七次,第七次的时候是他儿子发起的。他的孙子还准备了第八次(不过由于一个官员的从中作梗而停止)。因此下西洋只是民间的说法。明成祖曾经给西洋各国有一个诏书,这个诏书有以下这么几句话:“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
· 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1371-1433),回族,原姓马姓何,别称三宝,又名三宝,云南昆阳宝山乡志代村人(现晋宁昆阳街)。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官、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解释说,程祖派郑和去西方寻找建文帝。个人认为这很有趣。这个方法可行吗?如果建文在海外这么大,单靠郑和跟各国领导人沟通可以吗?而如果程祖真的担心建文帝,那他更应该担心建文是否在国内(出国就不好看了),在国内挨家挨户查。他应该进行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重要的是,一共七次西洋,第七次是他的儿子发起的。他的孙子也准备了第八次(但因为官员的侮辱而停止了)。因此,西游只是民间的说法。明成祖曾向西方国家下过诏书。这条敕文有如下几句:“我命为天下之王,一心一神,恩惠。更新之内,日月霜露,凡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希望他们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不会失去家园。”这段话,天空那么大,我不想让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