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从《搜神记》看古人那些“死而复生”的奇法子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4
转发:0
评论:0
从《搜神记》看古人那些“死而复生”的奇法子,人生大事,生死二字。自远古先民们历经生死后,长生之术就变得火热起来,人们想尽

  人生大事,生死二字。自远古先民们历经生死后,长生之术就变得火热起来,人们想尽各种法子留在这尘世中,直到精疲力竭也未曾摸索出一二。而随着冥府、地狱观念的盛行,有人便开始臆想死而复生之法了:既然草木冬枯春又荣,昆虫冬蛰春又蠕,动植物都可复活,何况人呢?就这样借助着自然界的日月起落、草木枯荣,人们尝试着将人的生死等同于自然生物的枯荣盈亏,开始猜想“死而复生”之法。

  然而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明确表示:“死者不可复生。”在魏晋南北朝之前,死而复生的观念并未普及,信与不信者平分秋色。然而为何死而复生观在魏晋南北朝时突然盛起,风靡一时呢?

从《搜神记》看古人那些“死而复生”的奇法子

网络配图

  私以为,死而复生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起,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玄学的产生和清谈之风的盛行,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赖以生存的土壤。从建安到永嘉,这一百多年,东晋偏安江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心的大江北部为外族所据,中原文物,摧残殆尽,在这一时期内,什么前朝的学术道德,再也维系不住读书人的信仰了。“君主以篡夺残杀相尚,仕官以巧媚游说相欺。于是一般士大夫,都竞虚无,谈玄说理,探讨人生之究竟;保性全真,以求安身之命之道。有的嬉笑怒骂,行近癫狂。有的袒錫裸裎,违判礼法。”因此《老》、《庄》、《周易》之学,反倒成为当时读书界的经典了。书现了诸多怪异非常之事,其中便包括“死而复生”之法,有了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人们渴望“生”的欲望愈加强烈。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第二,宗教思想的介入。要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纷起,人们朝不保夕,动荡中衍生了人们对太平和生存的渴望。此时孕育于我国古代的巫术,发展于战国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学,是“中国人的根砥”的道教,还有以三世轮回、因果报应、鬼混信仰等思想的佛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恰好迎合了人们的生存欲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道教所宣扬的思想即是“既企盼羽化登仙长生不老,又渴望能尽享人世的快乐。”长生不老的神仙信仰是道教的主要思想,满足了魏晋南北朝的人们对生命的眷恋与渴慕。

  佛教的灵魂不灭的观点对“死而复生”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鲁迅先生曾有言:“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便是印度思想之输入。因为晋、宋、齐、梁四朝,佛教大行,当时所译的佛经很多,而同时鬼神奇异之谈也杂出,所以当时中印两国的鬼怪到小说里,使它更加发达起来。”

从《搜神记》看古人那些“死而复生”的奇法子

网络配图

  最后一点便是社会心理原因。魏晋南北朝被誉为“个人自我之觉醒”时期,张扬人性、标榜个体意识是他的突出特征。尽管魏晋南北朝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但往往越是大动荡,人们越是有着对爱情的需求和崇尚人性自由,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解开了儒家思想的禁锢,出现了“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的潮流。

  另外,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时代,做官都实行九品中正制,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实下,穷人毫无翻身立命的机会。人们便开始借着死而复生的法子,解决幽冥路殊、门第差别和礼教障碍问题,以此来实现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罢了。

  就在以上错综复杂的原因影响下,《搜神记》应运而生。这部堪称是志怪小说开山之作的作品,成为了后来很多小说的标本模板,像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南宋洪迈的《夷坚志》,这本中国最大的志怪小说,其中的情节模式和故事编造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搜神记》的影响,并且自《搜神记》后,很多小说都浸染了死而复生的气息。那么作为志怪小说的鼻祖,《搜神记》中是如何表现世人死而复生的呢?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法一:因情复活。

  封建社会等级辈分十分森严,不论男女,婚姻大事,一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追求爱情是正常青年男女无法抑制的思想感情,一旦遇上真爱,即便是“鬼门关”,也定是要闯一闯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格高”便是这个理儿吧。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用生命换来的爱情终于“精诚贯于天地”,正因这份情爱,死而复生变得合情合理。《搜神记》中的《王道平》和《河间郡男女》都是因情复活的典型。在《王道平》中,主人公王道平与文瑜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但道平却因参军无奈离开,后文瑜被迫改嫁,谁料抑郁而死,道平得知后,归乡墓前哭诉,此举或是感动了上天,或是感动了冥府,文瑜死而复活,两人此后便得以同享幸福生活。

从《搜神记》看古人那些“死而复生”的奇法子

网络配图

  法二:托梦还生。

  梦是人潜意识的体现,并非子虚乌有,空穴来风。清代著名学者王廷相曾说过:“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后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搜神记》中托梦还生的典型就是《颜畿托梦》,这则故事中的颜畿为了复活费尽周折,从在棺中令旄缠住树到附体于引丧者,尔后又数次托梦,时而托梦于妻,时而托梦于母,时而托梦于弟,以致当家人最后开棺时,发现“其手刮棺,指爪尽伤”, 颜畿的结局很悲惨,最终没能逃脱死亡的厄运,与再次还阳失之交臂,但颜畿对生的渴盼一如既往,矢志不渝。但此则故事作者也表明了社会现实的残忍。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法四:自我复苏。

  乘着对世间的眷恋,即便是到阴曹地府走过一遭却仍要靠着自己的顽强求生欲从死神处带回了灵魂,《史姁》便运用了此法。

  史姁通过死而复生,依靠自己强劲的意志力,到阴曹地府走了一遭,还额外地获得了一双飞毛腿,而《贺瑀》也是在通过死而复活后声称自己在天上得到了一把剑,可以用来指使土地神,成为社公。此类题材的出现便是寓意人们在生前未能实现的愿望,都可通过重生来实现吧。

从《搜神记》看古人那些“死而复生”的奇法子

网络配图

  法五:殉葬复生。

  殉葬作为古代的一种逼迫死者妻妾、奴隶随同埋葬的一种风俗,有一定的残忍性,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殉葬复生的故事风靡一时。大多为婢女复生一说,并且在《宋书》中亦有关于婢女殉葬复生之事。

  不管是何种方式的复生,实则都是魏晋南北朝人们对于当时社会风行的一种反压迫的表现,他们向往新生命,向往拥有超出常人的非凡才能。在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下,又何尝没有一种对当时动荡社会的悲凉之意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从《论语》看那些遗失的哲学洞见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年代大抵在战国初期,总计二十卷,一万一千七百零五字。论,为论纂之义;语,为话语。《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为基本的经典著作,为汉语文学树立了典范性,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内最为重要的基础性文献。东方的这一部《论语》,比之于西方世界,涵盖了《圣经》与《理想国》两部巨著的重量。在经历秦始皇焚书的一场文化浩劫之后,《论语》的版本,在汉初主要包括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个版本,西汉末年经张禹之手又有了张侯论。大抵出于孔壁的古文版本已经亡佚,今日我们所见的版本,应是最为接近张侯论,经东汉郑玄编校后所定下的版本。这经历了汉代儒生簒乱并由政客成本的《论语》,其去本原应已有别,然而我们今天能够企及的,似乎也便无奈只有这一文本了。在历代围绕《论语》注疏...
· 神奇的百慕大三角洲:竟能让人死而复生?
百慕大三角洲一直是一个充满传奇性色彩的地方,那里发生了很多人类未解之谜,今天,介绍一个死而复生的传奇。百慕大三角洲事情发生在1989年2月,渔民在百慕大三角以南发现了一个白色的长袋子,从里面发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最离奇的是,这个人叫米高维尔斯奇思,据相关档案显示,他死了至少有63年了。此人1918年移居百慕大,1923年患癌症,1926年3月24日他的妻子遵照其生前要求海葬的遗愿,把他装在帆布袋里海葬,抛到百慕大以南的海里。然而经过63年他却活过来了。依据《海奥华预言》,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存在另一个平行于地球物质空间的时空。百慕大三角洲在一些地方,这一层空间与地球的物质空间相融合,二者之间形成一个通道。离这个通道很近的人和物质会被完全吸入,数秒钟之内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候,某人或某些人会在数小时,数天或数年之后返回地球空间,但更多的是,他们一去不返。显然,这里存在着一股神秘而强大的、看不...
· 从宋人笔记看北宋中期的宋侬之战
在中国浩如瀚海的史籍中,私家笔记对于补充正史之不足,有其独特的作用,而私家笔记最盛的,当以东晋、两宋和清代最为流行。就其中而言,东晋的私家笔记多侧重于民间怪异;清代的则倾向于方志小说,就其史料性而言,当以两宋的私家笔记最为有价值。就一般性而言,正史由于出之官方,其禁忌比较多,而修史者又往往“为讳”,以致于使某些史实往往被隐讳乃至曲解;而私家笔记则因出之于私人之手而较多地保持了事情的真实性与原始性,但也正因为它们出之于私人之手而缺管记载上的全局性与整体性,因而它们也不能作为完全可信的史料。尽管如此,私家笔记所记之事往往是记载者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因此对于补充正史之不足,仍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近日接触到了一些宋代的私家笔记,其中对于北宋中期的侬智高起事有较详细的记载,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真实而详细的前因后果。侬智高的起事,其规模和影响决不下于略早数十年的四川地区的王小波、李顺起...
· 从《尹宙碑》看最早对吉甫公家世的记载
《尹宙碑》和《孔宙碑》并称“二宙”,均为隶书汉碑,历代书家多称之。《尹宙碑》中云:“吉甫相周宣,勋力有章,文则作颂,武襄猃狁。二子著诗,列于《风雅》。及其玄孙言多,世事景王,载在史典。”这一段碑文说的就是吉甫公的生平与家世。从中我们可知:不仅吉甫公相宣王,文能作颂是诗祖,他的两个儿子也能著诗,且列于《风雅》,他的玄孙在东周时又曾事周景王。汉碑《尹宙碑》中的记载是真实的史料,这也是历史上最早对吉甫公家世的记载,而非后人杜撰的。事实正是如此,《诗经》中有多篇吉甫公的作品,其长子伯奇公的《履霜操》也是著名的诗歌,这也证明了《尹宙碑》所说非虚,只是我们原先不知,不仅伯奇公能著诗,他的同父异母弟弟伯公也能著诗。吉甫公不愧为中华诗祖,而且是诗人世家也。君讳宙,字周南。其先出自有殷。乃迄于周,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吉甫相周宣,勋力有章,文则作颂,武襄猃狁。二子著诗,列于《风雅》。及其玄孙言多,世...
· 古代记载沉香的神奇之处
出自《博物志异产篇》,汉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雷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干乘舆间,垂馨叶寿鼓之,看大如鸾理一枚兴枣相似,帝不悦以付外库。后长安中大疫,富中皆疫病,帝不举乐。西筐乞见,请烧重昊丑枚,以辟蹇果。帝不得已听之,官巾病者答日并差长安中百电咸间八香气芳积九月馀日香由不歇,乃厚礼发遣饯送武帝时,西域月氏国度弱水,贡香一枚大如燕卵,黑如桑棋,值长安犬疫,酉使请烧一枚辟之,当中病者闻之即起,香闻百里数日不歇。疫死未一口者,重之皆活,乃返生礼乐也孰草甘十弭一说汉制献香不满斤心加案官增不得受一字。西使临去,乃发香气红惭如大豆者,试著宫门香气闻长安数十里,经数署三日乃歇。大意如下:汉武帝时,西方国家来使贡香,武帝觉得东西稀松平常,不悦之下也不礼遇使者。其中提到此香大如燕卵,黑如桑棋。后来长安疫病流行,宫中也多人得病,西使请武帝取一枚贡香燃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