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十三陵规模最大 考古队挖掘三天后主动撤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9
转发:0
评论:0
明十三陵规模最大考古队挖掘三天后主动撤离,近几年来国内盗墓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兴起,同时,中国古代的墓葬文化也受到

  近几年来国内盗墓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兴起,同时,中国古代的墓葬文化也受到了人们的探索。那么,除了小说中那些神奇的墓葬之外,现实中又有哪些真实存在非常传奇的陵墓呢?

  明代的明十三陵就是这样一座传奇的墓葬,这座陵墓可是连民国时以挖坟出名的、被废帝溥仪恨之入骨的孙殿英都不敢去挖,可见其厉害之处。那么这座陵墓到底是什么样的构造,有什么样的凶险。让大名鼎鼎的这个流氓军阀都不敢下手。

网络配图

  这座明代陵墓,可谓是非常有名气,简直可以说是墓葬界的大v,研究它的粉丝数量都十分多。它的其中埋葬着明代的十三位皇帝,可谓是明代皇室家族的集中地,明代皇帝的另一个皇宫。

  既然是皇宫,那必然不能简陋。从明永乐七年开始,其中的长陵就开始被建造。一直到明朝末代的皇帝被埋葬,这座陵墓才停止了修建。可以说每一个明朝皇帝上位时都要修建一番,从开始到最后,明十三陵的修建总共经过了两百三十多年。

网络配图

  时间跨度如此之大,那么范围之大可想而知。这么大的范围中中有着十三座皇帝陵墓,二十三座皇后陵墓,以及两座太子的陵墓和一座太监陵墓。阵容之强大不可小觑。

  它位于现在的北京市西北郊昌平区一座天寿山中,面积共有一百二十多平方公里。在中国墓葬历史上,明十三陵是历届帝王陵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前去参观,可以看到其陵墓建筑十分宏大,建筑风格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新中国建立后这里也被划为重点景区。

  孙殿英之所以不敢盗窃这座陵墓,主要原因就在于就算民国时期对其就异常重视。孙殿英虽然敢去挖慈禧、挖乾隆,可对于明十三陵他还真的不敢动手。

网络配图

  一旦挖掘,孙殿英在国内可就没有一点立足之地了。不仅军阀做不成,躲进租借做寓公也会被揪出来,弄不好连命都保不住。

  那么为什么北洋政府也如此重视它?因为明朝是个非常强盛的国家,甚至超过唐代和宋代。当时的中国可是世界级别的大国,并且在当时广大汉人的心目中汉族皇室的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代表。

  清朝皇陵被挖也就被挖了,好歹是满人,而明朝可是正儿八经的汉室政权,如果有人敢动正统,全国人民都得拼命。

  另一方面,明十三陵所在位置地势也非常显要,虽然风水很好,但是交通不便。对于军队集体上阵,炸坟开干的孙殿英来说也是很不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十三陵挖掘出现过哪些怪事?
历史上著名的明十三陵中有一座建国以来首座有计划进行发掘的帝王陵墓——定陵地宫,占地1196平方米,它完全用青石砌制而成,共有七座足足四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而且它没有梁架,只有石为拱卷,共有文物3000多件出土于它,更有四件国宝: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首次对于十三陵的公开发掘起源于1955年10月4日一篇《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这篇报告是由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几位在中国文学界颇有地位的人发起的,虽然当时我国的考古技术水平根本没法应付这样巨大的发掘工作,但是最终上级做出了最后的裁决—同意发掘。长陵图片1955年12月初,一个由吴晗为主持和其他六位发起人组成的“长陵发掘委员会”就这样成立了,由28岁的赵其昌担任发掘工作队的队长。他们首定的发掘陵墓是长陵,然而发掘工作进行了三天,一行人却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长陵所处位置毫无头绪可言,而且搜寻的过程遇到了不...
· 发掘陵墓突然听到恐怖怪声考古队吓得当场撤离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2002年一伙美国考察队去了外蒙古,经市政府同意,开始探索那些他们认为是成吉思汗墓,但这这一行人没有挖到什么值钱的东西还遇到一系列的不幸地事还挖出了2具尸体,最后不得不决定放弃寻找。网络配图前面说到的两具疑似盗墓贼的尸体就是由他们发现的,这一行人发现尸体后进行了查看,但两人没有找到死者的死因,哎,怎么会死?真的是诅咒吗?当考古学家感到奇怪时,他们听到墙上有奇怪的声音,很快就有许多蛇出来了,队员们措手不及,无法躲避。许多人被毒蛇咬伤了。然后,他们停在山坡上的汽车是好的,但没有理由滑倒山坡下,这一切不顺利的事情难道只是一个巧合吗?网络配图外蒙古首相指责考古队不尊重神灵,扰乱了和平的祖先,但队员们已经战战兢兢,没有办法,只能阻止考古队继续发掘坟墓让他们滚回家。网络配图而现在对于那些守墓的人来说,他们的任务并不繁重,只需要很少的酥油灯,就可以在礼拜线上,和自己的...
· 三国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淮南三叛之三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是诸葛亮的族弟,原任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与夏侯玄、邓飏相善,在京师颇有点名气,被称为四聪八达中的八达之一。同时也获得了脩浮华,合虚誉的不良评价。魏明帝对诞等亦甚厌恶,将诞等免官禁锢。明帝死后曹爽秉政,诞复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平毌丘俭、文钦之乱后,进封高平侯,转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葛诞素与夏侯玄亲善,玄既被杀,王凌、毌丘俭等又相继夷灭,心不自安,便开始帑藏振施,收买人心。又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数千人为死士。甘露元年(256年)八月,吴文钦(三叛之二的发起者)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朱桓子)、前将军唐咨(三叛之一的发起者)军自江都(今江苏扬州)来向徐堨。司马昭估计诸葛诞所督兵马足可抵御,但诞仍求调十万军队帮助守卫寿春(今安徽寿县),还要在淮水旁边筑城以备吴,实际是想加强自己的实力。九月,吴国孙峻卒,孙綝上台后,...
· 三国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淮南三叛之三
司马氏诛杀曹爽之后,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渐有篡逆之意,这自然引起了亲魏派的不满,而接近东吴的淮南地区,士马强盛,边境多务,也就成了反叛的多发地带,在短短几年内,这里便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叛,其中由诸葛诞发起的最后一次尤为激烈。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是诸葛亮的族弟,原任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与夏侯玄、邓飏相善,在京师颇有点名气,被称为四聪八达中的八达之一。同时也获得了脩浮华,合虚誉的不良评价。魏明帝对诞等亦甚厌恶,将诞等免官禁锢。明帝死后曹爽秉政,诞复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平毌丘俭、文钦之乱后,进封高平侯,转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葛诞素与夏侯玄亲善,玄既被杀,王淩、毌丘俭等又相继夷灭,心不自安,便开始帑藏振施,收买人心。又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数千人为死士。甘露元年(256年)八月,吴文钦(三叛之二的发起者)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朱桓...
· 清朝为何不挖掘明十三陵反而要大力保护?
每个王朝的覆灭,皇陵总是被挖被毁,这样的例子就太多了。项羽挖秦,元朝挖宋等等,今天咱们讲讲为何清朝不挖明十三陵,反而要大力保护呐?其实原因很简单。网络配图历史回到1644年,这时候闯王李自成十分的风光啊。入了紫禁城烧杀掠抢,逼死了明朝崇祯皇帝,做了大顺皇朝的天子,能做的坏事他都做,焚烧明太庙,拷打明朝官员,逼迫给钱,这个时候清朝打着“清除闯贼,替明报仇”的口号入关了。网络配图清朝一直高喊是自承明朝,当时不仅安葬了崇祯,还照顾崇祯一些没死的妃子和后代(崇祯有后代),那个时候清朝的统治地位是极其不稳定的,随时都可以被推翻,可以说到了康熙年间才算是真正的安稳下来。当时民间还是有许多明朝的势力的,如果当时清朝挖了明十三陵,会寒了天下百姓的心,会激起各路势力的反抗,清朝当时很清楚。不仅大力保护明十三陵,而且康熙还率领文武官员对明祖朱元璋墓三拜九叩,说白了,就是做个面子工程,告诉天下人,我清朝是继承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