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道光死前留下的四道令人费解的遗嘱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7
转发:0
评论:0
道光死前留下的四道令人费解的遗嘱是什么?,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

  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他死后,其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  三、他死后,不要在他陵寝的五孔桥南为他建圣德神功碑;但要把“大清某某皇帝”文字镌刻在明楼碑上,陵寝名称刻在明楼碑的背面。碑文不可以有“以圣神功德”字样称呼,如果新皇帝要写歌颂我生平的碑文,则可以把碑文刻在神道碑亭的石碑背面。四、在他死后,只将他生前穿用过的几件衣服供奉在皇宫内的四执事库,以示节俭和留念。自鸣钟殿内一些不常用的砚墨,也没有必要长期保留收藏。

网络配图

  这四道遗谕看似简单,但在事实上,却给刚继位的只有20岁的咸丰帝出了不小的难题。后来,咸丰帝经过仔细思考,且在诸王大臣的参议下,最终将道光帝的遗谕作了如下的三个决定:

  一、道光帝神牌仍配天、升祔太庙。只是从咸丰帝开始,清代帝王不再配天坛。

  皇帝死后配天,升祔太庙都是大清国历代奉行不替的祖制家法,是神圣不能改变的。也是中国历朝历代都照办不误的成宪,是天经地义的。在民间,老人去世了,还要立牌位供奉起来,按时按节上香行礼,接受后代人的香火。

  作为大清皇帝,一代人王地主,岂能死后不升祔太庙?后两条比较好办,咸丰帝都照办了,唯独这前两条,使咸丰帝左右为难。

  特别是道光帝在遗谕中十分坚决地说:“若继体之君、顾命之臣不遵朕谕,任意强行,则是甘为我大清之不孝不忠之人矣!”是“诬朕以不德不孝。”是照办还是不照办?

  在道光帝死后的第三天,咸丰帝下令朝臣们,就这件事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参加这次大讨论的,上至亲王,下至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言,讨论得十分热烈,甚至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经过20多天的讨论,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仍遵照以往成宪办理。也就是仍配天、仍升祔太庙,不按道光帝的遗嘱办。这一意见由礼亲王全龄将上奏给皇帝。

  咸丰帝看了众臣的意见后,经过再三考虑,最后决定采纳群臣的意见,配天祔庙。同时决定从自己开始,以后各帝不再配天。他降旨将道光帝的第一条朱谕和自己的这道谕旨抄录一份,悬挂在天坛的斋宫内,永世法守。

  二、道光帝的龙泉峪陵寝不再建圣德神功碑楼,将圣德神功碑文按照道光帝的意思,刻写在神道碑亭的石碑背面。为道光帝补建陵寝方城明楼。道光帝的第三道遗谕,可是一个很令人费解的问题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清楚圣德神功碑及其陵寝功能,也许才能正确理解道光帝的真正用意。古制,陵寝的功德碑均由后人树立。是记录死者一生功德事迹的石碑,为了有保护该石碑和装饰陵寝作用而建造的建筑,则称为功德碑楼。因此,圣德神功碑楼,也称圣德神功碑亭(现在也可以简称大碑楼)。外形是神道碑亭的缩小版本,里面竖有两通高近7米的石碑,石碑上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碑文。圣德神功碑楼的附属建筑是海墁四角各树一根洁白晶莹的盘龙石柱,正式名称叫华表,也有称擎天柱的。在清代陵寝建筑中,只有顺治帝及其以前的皇帝陵的功德碑亭才能称之为神功圣德碑亭,从康熙帝的景陵开始,一律改称为圣德神功碑亭。

网络配图

  知道了圣德神功碑的作用和功能之后,就不难理解道光帝为什么不让他的儿子给他建造圣德神碑了,因为据说清朝有一个规定,皇帝在位,凡丢失国之寸土者,皆不准树立圣德神碑。

  道光二十年(1840)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致使大清帝国丧权辱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但赔偿英国2100万两银子,还割让了香港,不仅没有了天朝大国的尊严,还致使国家领土不完整。

  于是,道光帝深感自己没有功德予后世子孙,更无脸面见自己的列祖列宗,于是他才决定自己子孙不要给自己建造圣德神碑。而道光朝之后的各朝更是割地赔款,丢失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国土,所以从道光朝开始,其他皇陵陵寝也就不再建造圣德神碑。

  虽然能理解道光帝的心情,但道光帝此时复杂的内心世界,却给人造成了难以完成他遗谕的尴尬境地。圣德神碑不让建造,却还有让写圣德神碑碑文的意思,并交代把碑文写在神道碑亭的石碑后面。

  按照道光帝的意思,他的神道碑亭又赋予了兼有圣德神功的功能。因为圣德神功碑楼是记述皇帝生平功绩的主要建筑,而神道碑亭是内竖镶刻帝后谥号石碑的方亭。虽然这样做有些不伦不类。

  但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道光帝特意交代的,于是,咸丰帝亲自写了一篇有839个汉字的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在神道碑亭的石碑背面,也算是对道光帝遗谕内容的一个部分交代。如果从节俭和见缝插针的角度说,神道碑亭的石碑后面刻写功德碑文还算能将就过得去,因为毕竟有一个空白的石碑可以写字。那么接下来这个有字却无处下笔的难题,则不可避免的摆在了道光帝儿子面前。因为道光帝临死时告诉他的儿子:“我死后,在明楼的石碑正面刻写‘大清某某皇帝’,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书写,在这石碑的背面,则可以刻写我陵寝的名称。”

网络配图

  三、咸丰帝对道光帝的第四道遗谕,处理起来还是很容易的,按照道光帝的意思,找了几套穿过的衣服,供奉在皇宫内的四执事库里面,并且自鸣钟殿里面也不在收藏历代的砚墨。

  纵观咸丰帝对道光四个遗谕的处理情况,第一道谕旨虽然这次没有得到落实,但在咸丰朝则开始得到了彻底执行;第二道谕旨没有落实;第三道谕旨得到了部分落实,另外的那部分则以变通、打折扣的形式。

  也被执行了;第四道谕旨得到了彻底执行。这种被执行的结果,目前来看,还算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了道光帝交代的任务,想来道光帝在九泉之下,也应该比较满意了,要知道,这也花费了咸丰帝和大臣们很多的脑力劳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道光死前留下四道令人费解的遗嘱至今无解!
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他死后,其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三、他死后,不要在他陵寝的五孔桥南为他建圣德神功碑;但要把“大清某某皇帝”文字镌刻在明楼碑上,陵寝名称刻在明楼碑的背面。碑文不可以有“以圣神功德”字样称呼,如果新皇帝要写歌颂我生平的碑文,则可以把碑文刻在神道碑亭的石碑背面。四、在他死后,只将他生前穿用过的几件衣服供奉在皇宫内的四执事库,以示节俭和留念。自鸣钟殿内一些不常用的砚墨,也没有必要长期保留收藏。网络配图这四道遗谕看似简单,但在事实上,却给刚继位的只有20岁的咸丰帝出了不小的难题。后来,咸丰帝经过仔细思考,且在诸王大臣的参议下,最终将道光帝的遗谕作了如下的三个决定:一、道光帝神牌仍配天、升祔太庙。只是从咸丰帝开始,清代帝王不再配天坛。皇帝死后...
· 道光皇帝死前留下的四道遗嘱内容是什么?
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图片来源于网络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他死后,其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三、他死后,不要在他陵寝的五孔桥南为他建圣德神功碑,但要把“大清某某皇帝”文字镌刻在明楼碑上,陵寝名称刻在明楼碑的背面。碑文不可以有“以圣神功德”字样称呼,如果新皇帝要写歌颂我生平的碑文,则可以把碑文刻在神道碑亭的石碑背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四、在他死后,只将他生前穿用过的几件衣服供奉在皇宫内的四执事库,以示节俭和留念。自鸣钟殿内一些不常用的砚墨,也没有必要长期保留收藏。这四道遗谕看似简单,但却给刚继位的只有20岁的咸丰帝出了不小的难题。咸丰帝对道光四个遗谕的处理情况,第一道谕旨虽然这次没有得到落实,但在咸丰朝则开始得到了彻底执行;第二道谕旨没有落实;第三道谕旨得到了部分落实,另外的那部分...
· 道光皇帝死前留下四道解不开的遗嘱
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他死后,其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三、他死后,不要在他陵寝的五孔桥南为他建圣德神功碑;但要把“大清某某皇帝”文字镌刻在明楼碑上,陵寝名称刻在明楼碑的背面。碑文不可以有“以圣神功德”字样称呼,如果新皇帝要写歌颂我生平的碑文,则可以把碑文刻在神道碑亭的石碑背面。四、在他死后,只将他生前穿用过的几件衣服供奉在皇宫内的四执事库,以示节俭和留念。自鸣钟殿内一些不常用的砚墨,也没有必要长期保留收藏。网络配图这四道遗谕看似简单,但在事实上,却给刚继位的只有20岁的咸丰帝出了不小的难题。后来,咸丰帝经过仔细思考,且在诸王大臣的参议下,最终将道光帝的遗谕作了如下的三个决定:一、道光帝神牌仍配天、升祔太庙。只是从咸丰帝开始,清代帝王不再配天坛。皇帝死后...
· 历史揭秘:道光死前留下什么遗嘱?
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图片来源于网络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他死后,其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三、他死后,不要在他陵寝的五孔桥南为他建圣德神功碑,但要把“大清某某皇帝”文字镌刻在明楼碑上,陵寝名称刻在明楼碑的背面。碑文不可以有“以圣神功德”字样称呼,如果新皇帝要写歌颂我生平的碑文,则可以把碑文刻在神道碑亭的石碑背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四、在他死后,只将他生前穿用过的几件衣服供奉在皇宫内的四执事库,以示节俭和留念。自鸣钟殿内一些不常用的砚墨,也没有必要长期保留收藏。这四道遗谕看似简单,但却给刚继位的只有20岁的咸丰帝出了不小的难题。咸丰帝对道光四个遗谕的处理情况,第一道谕旨虽然这次没有得到落实,但在咸丰朝则开始得到了彻底执行;第二道谕旨没有落实;第三道谕旨得到了部分落实,另外的那部分...
· 成吉思汗留下哪三道遗嘱?其内容有是什么?
第一道遗嘱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帝国(乌孜别克撤马尔罕)一再挑衅,连续杀掉了他所派的一百名商队人员及多名使者,非常愤怒,决定亲自出征。此时,成吉思汗早已统一了蒙古,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并沉重地打击了西夏与金国,夺取了金国的中都(北京),但这一次却是他发动的第一次西征。所以,成吉思汗此次出征,带有很大的风险,妃子也遂向成吉思汗进奏:“大汗您,越高山,渡大河,长途远征,只想平定诸国。但有生之物皆无常,一旦您大树般的身体突然倾倒,您那织麻般团结起来的百姓,交给谁掌管?一旦您柱石般的身体突然倾倒,您那雀群般的百姓,交给谁掌管?您所生的杰出的四子中,您托付给谁?这事该让诸子、诸弟、众多下民、后妃们知道。谨奏告所思及之言,请大汗降旨。”成吉思汗一听,觉得有道理。继承人的事关系着整个蒙古汗国的前途,确实应该有所交代。于是,成吉思汗降旨说:“也遂虽是妃子,但她说的话很对。弟弟们、儿子们,孛斡儿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