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兵马俑出土有时10多种颜色 采用复杂工艺制成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8
转发:0
评论:0
兵马俑出土有时10多种颜色采用复杂工艺制成,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老祖宗们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宝贵文化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老祖宗们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宝贵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文明创造被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比如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前,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商朝并非信史,是杜撰出来的伪历史。随着甲骨文在民国时期的发现,以及后来考古学家们的发掘,以及后来人们对甲骨上文字的研究,才知道商朝不仅存在,而且当时的文字已经是一个严密的系统文字了。

网络配图

  包括秦始皇陵未被发现之前,人们只是通过史书的记载,知道秦陵是一个空前浩大的工程,而且里面运用了当时社会上最伟大的科技。但秦陵究竟有多宏伟浩大,却没人能说清楚。

  1974年,因为陕西省的干旱,临潼县的村民在打井挖水时,意外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的碎片。此后在拉开了发掘兵马俑的序幕。

网络配图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和当时挖掘的兵马俑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兵马俑在发掘之初,每挖出一个兵俑,人们都震惊于兵俑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姿态,还着迷于兵俑的衣着武器的颜色。这些颜色不仅鲜艳,而且非常好看,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岁月侵蚀,彩色的兵马俑配合着面部表情依然看上去威严壮观。然而颜色艳丽的兵马俑出土几分钟的时间之后,受到空气的氧化,表面颜色纷纷剥落消失,只剩下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面无生机的陶土色了。

  至于当时兵马俑身上的颜色染料,其实是一种叫做硅酸铜钡的人工颜料。这种染料结构非常特殊,从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其制造工艺,但到汉朝之后,制作的技能就已经失传至今。1950年代合成紫色出现前,人们是用颜色调合方式配出紫色,然“汉紫”却是人工合成的硅酸铜钡颜料。

网络配图

  通常人们会把秦始皇兵马俑身上的染料称作中国紫,其实当时的兵马俑出土之时,有紫黑红绿等等十多种颜色,在这其中又以汉紫最受人关注。

  但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人,是如何通过纯人工制成这些染料的,科学界至今仍有着很大的争议。而这种复杂工艺的失传,对我们民族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然而这只是秦始皇陵浩大工程的其中一部分而已,而秦始皇兵马俑也不过是秦始皇皇陵的外围,历时39年修建的秦始皇陵究竟还蕴藏多少让人瞠目结舌的东西,还需要考古学家进一步探索。但在探索之前,还是要确保科技实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永远不再出现类似兵马俑颜色消失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竟是活人制成的?
近读《史记·秦本纪》发现,秦始皇并不是死后用活人和土俑陪葬的独家发明创造者。殉葬源于我国上古奴隶制社会,一开始用活人殉葬,周朝以后推行“仁政”,对殡葬制度实行了改革,“人殉”得以废除,奴隶主死后改用土偶和草人殉葬,“俑殉”取代了“人殉”,以俑殉葬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为推动社会进步、惠及于民的好政策,却被早于秦始皇460多年的秦武公彻底“改革”掉了。网络配图据《秦本纪》记载:“二十年(前678年),(秦)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武公为何要承袭以往旧习而遭千古骂名呢?宁公时,武公被立为太子,宁公死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拥立宁公之妾的儿子出子为君主。出子六年,三父等人又杀害了出子。拥立了原太子武公。武公登位三年后杀了三父等人,夷灭了他们的三族。身为太子的武公没有被大臣立为君王,登位后,出于对自己威信的维护,实行了暴政。武公在位20年虽无大作为,
· 为什么礼花有多种颜色?
瑰丽多彩的礼花,为节日所常用。它兼具爆竹与烟花的特长,既能升到高空,又能释放出火花。为什么那些火花能呈现出五光十色的颜色呢?原来,奥秘在礼花顶端里面所装的物质。里面有些什么呢?那是各有各用途的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与发色剂。礼花源于焰火,而焰火源于火药。燃烧剂是用黑火药做的。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的混合物,燃烧时能够发出大量的热和光,人们用它来引燃发光剂与发色剂把礼花爆破,使发光剂向四面八方散开去。助燃剂是用铝镁合金、硝酸钾、氯酸钾等做成的。它们受热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氧,使燃烧剂烧得更猛。发光剂是铝粉或者镁粉,这些金属粉末能够猛烈燃烧,发出白炽的光芒。在放了礼花后,半空中常常会飘落一些雪花般的轻灰,那就是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铝或者氧化镁的白色粉末。发色剂是整个礼花的主角。礼花“描绘”出的缤纷色彩,全靠发色剂。发色剂并不神秘,其实就是些普普通通的化学药品——金属盐类。许多金属盐类在...
· 湖北发现8000年前人类遗址含多种复杂工艺陶器
5月19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在长江松滋段江心洲,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史前遗址——关洲遗址。“关洲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江汉平原最早阶段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也是同时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遗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领队刘辉兴奋地说,“关洲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出土,也让我们有机会去揭开新石器时代的先民生存状态的神秘面纱。江心洲,何以引来原始人栖居关洲属于长江江心洲,关洲遗址位于松滋市陈店镇全心村四组关洲东北部,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25000平方米。关洲遗址表面地势平坦,遗址边缘因长年受江水冲刷地势陡峭。走进江心洲,谁也想不到脚下杂草丛生的沙地里隐藏着新石器时代祖先生活的痕迹。2014年3月,松滋市博物馆一次水下考古调查时,在北部临江剖面上发现文化层,并采集到大量的石器和陶片,还有兽骨、烧土...
· 千人千面的兵马俑是怎么做出来的?工艺复杂
1974年,兵马俑一号坑于陕西临潼县被发现,瞬间轰动世界,无人不惊叹于这两千多年前的旷世奇作。兵马俑一经问世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并成为古中国文明的象征和名片。新加坡总统李光耀参观完兵马俑后称其为“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兵马俑规模宏大壮观,做工精良,那么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艺术品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又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呢?网络配图一般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象征着驻扎在京城内外的军队。众所周知,先秦时期王亲贵族中流行活人陪葬,据说秦始皇在给自己修建奢华陵寝时也不满足于宏伟建筑和巨量财宝,他还要征集4000对童男童女为他殉葬。丞相李斯为此事很是焦虑,秦始皇修筑长城、营造陵墓,已经引得民怨沸腾了,如果再强逼近万活人殉葬,必然会引起兵民造反,天下大乱。于是李斯言说其中厉害,提议用陶人陶马代替活人,这样既可以避免,也可以万古长存。秦始皇最终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征集天下能工巧匠齐聚咸...
· 土族服饰土族服饰为何有很多种颜色
土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式样别致,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的男子服装是内穿绣花高领斜襟白短褂,胸前镶一块2公分见方的彩色刺绣图案,外套黑、蓝或紫色坎肩,或穿镶着宽边的长袍。腰系绣花带,头戴织锦镶边的卷檐毡帽。其中青壮年的毡帽后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开,称之为“鹰嘴啄食”。部分地区的男子还戴一种翻边尖顶帽,顶端有一绺红穗,更显得别致、飘逸。土族妇女的服饰更为鲜艳。通常的装束是身穿斜襟上衣,两条袖子是用红、黄、绿、紫、蓝五色彩布圈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据说,这几种颜色带有象征意义,如蓝色表示天,红色表示太阳,其它色表示彩虹。腰系宽而长的彩带,带子两头绣有花、鸟、蜂、蝶、彩云等花纹图案。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下穿裙子和长裤。裤子的颜色依年龄的不同而异。少女和年轻妇女多穿红色和彩色裙,中年多穿蓝色裙,老年穿棕色裙,前后开口。裤子的裤脚较宽,用两种颜色的布做成,以膝盖为界,下半截的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