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故宫匾额上有一支箭 几百年来为何无人敢拔出来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5
转发:0
评论:0
故宫匾额上有一支箭几百年来为何无人敢拔出来,故宫又叫紫禁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

  故宫又叫紫禁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这座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矗立几百年来其无比威严和神秘带给现代人无比震撼,直到它被辟为现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

网络配图

  但是说起紫禁城中的隆宗门,很多人可能不是非常熟悉,沿三大殿由南向北而行,至保和殿后大殿台基凭栏北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墙黄瓦、金狮御守的乾清门及其后面的乾清宫层层殿脊;景山万春亭凌高而立,一派华丽威仪的皇家气象。乾清门广场的东西侧分别有两处面阔五间的门道,东面为景运门,通往箭亭、奉先殿(钟表馆)与皇极殿(珍宝馆)。西面靠近军机处值房的就是隆宗门,这里是通往慈宁宫以及后宫西苑的要道。但是,很少会有人注意到故宫的一块匾额——这块匾额上的一支箭。按理说,故宫作为皇室的所在之地,不应该会出现凶器,对于那时的皇室来说寓意不好。

  隆宗门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后万历以及清代顺治年间曾两度重修。隆宗门西面的区域目前还未开放,门内的空间现在被改造为向游客提供餐饮休息的场所。隆宗门内顶端朝西挂有门额。观察仔细的游客会发现门额上“宗”字的左侧金线位置有一个小黑点,这其实是一枚深深钉入门额的箭头。皇宫大内的门额居然还有这样的冷兵器遗存,这是为什么呢?那么,这支箭是从哪来的呢?它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背后的秘密。

  在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隆宗门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起义起因源于嘉庆十六年天上出现的彗星,天理教(元末白莲教的分支)认为此事主除旧布新,是改朝换代的征兆。加之嘉庆十八年的闰八月被移至次年的闰二月,林清认为闰八月是对清朝变故的体现,于是决定于嘉庆十八年阴历九月十五日举事(九月就是原定的闰八月)。

网络配图

  起义时,起义军虽只有两百余人,但是,他们却是一路杀到了紫禁城内。当林清得知皇帝为了打猎,带走了皇城中的大部分兵力后,他开始谋划起了起义活动。

  嘉庆十八年十月八日,林清起义,带领两百余人直逼皇城。在损失了一些钱财后,他们成功进入了紫禁城中。但是,接下来的路就没有这么好走了,他们才进去没多久,就被巡逻的侍卫发现了。

  宫里的侍卫反应很快,迅速关闭了宫门,将起义军分为了两部分,而进入内城的仅有几十人。起义军虽只有几十人在内城中,但是,却没有什么畏惧的,他们在宫中大开杀戒,想要攻占太和殿。但让起义军没想到的是,虽然宫里的侍卫不怎么样,人数也不多,但是,宫门的防御力还是不错的。

网络配图

  起义军到隆宗门时,受到宫门的阻挡,而他们完全拿门没有办法。这些人气不过就开始对着隆宗门射箭撒气,其中一支刚好就射到了匾额上,这支箭就是开篇提到的那一支。起义军他们在城里四处逃窜,最终,却还是死在了大清士兵的手上,同样,林清也死在乱箭之下。这次实实在在发生在宫禁之内的变故给嘉庆皇帝以很大的震慑。为了提醒自己,警醒士兵,他下令,不准将隆宗门牌匾上的箭拔下来,于是,这支箭穿越历史的烟云走到了今天。随后处于深刻的反省之中的嘉庆帝破例向天下发了“罪己诏”。

  清朝自康乾盛世之后不到二十年,竟然出了这样的丑闻,可谓是天大的讽刺,也可以说是对清王朝衰败命运的一种暗示,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故宫匾额上面为何有一支箭为什么这么多年无人敢碰呢
故宫匾额上为何有只箭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也是唯一的宝贝,虽然在沈阳,也有一个清朝的皇宫,不过,从规模、样式、存在时间,各方面都与北京故宫无法相提并论,那么,在故宫之中,自然存在着不少的谜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个,为何北京故宫之中,有一块匾额上面插着一把箭,200多年无人敢碰呢?说起来,这件事发生在清朝,大清国虽然建立了,入主中原,成为新一代的封建王朝,但是,民间很多汉族百姓们并不想服从大清朝的命令,反而是一直梦想着“反清复明”,重新建立大明朝,所以,各地都有反清复明的组织,比如天地会、莲花会等,他们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一心就想着如何“弄走”大清朝,重新建立明朝,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对组织就像野草一样,一直不停的在活动。而到了嘉庆年间,有一个民间组织非常活跃,叫做白莲教,故宫之中的那只箭,就...
· 故宫牌匾上竟立着一支箭两百年来竟无人摘!
每年前去故宫游览的人口多达上千万,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竟然立着一根箭,隆宗门就位于太和殿的旁边,每年路过的人数也不少,可很少却有人知道这根箭的存在,而且这根箭已经存在了两百多年,对皇家人来说,箭肯定是凶器,立在匾额上自然是不吉利的,那皇帝为何不让人拿下来?这就要说起嘉庆年间的一次起义了,我们都知道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很多汉人对此不服,一直想要反清复明,在清初时期这种反清的组织有很多,大多都被清朝的势力下去了,可这种想要起义的势力是无法灭绝的,他们在民间悄悄发展,通过宗教活动来传播反清复明的理念,白莲教就是这么一个组织。网络配图白莲教有很多分支,嘉庆年间的这场起义就是由白莲教其中的一个分支---天理教组织的,这场起义非常成功,仅仅用了两百个人就打到了皇帝的紫禁城,紫禁城里精兵数万,为何区区两百人就能攻破?这就要和清朝皇帝的一个习惯有关了。由于满清是少数民族,...
· 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何时过200年都没拿下?
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何时过200年都没被摘下去故宫游玩的伙伴们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这里和旁边的太和殿比起来太不起眼了,但是它的匾额上有个射出的箭镞不知道你们看到没?这还要回到清朝早期的起义军,白莲教是中国最为神秘的宗教结社之一,相传它的前身——白莲社从东晋时期就已经形成,南宋时期正式成为“白莲教”,成为半僧半俗的一种组织。网络配图由于教义通俗,很容易被群众接受,所以它曾经有非常强大的势力及群众基础,元、明时期曾经多次组织起义,到了清朝则有一部分教徒将“反清复明”作为他们的毕生追求。而今天就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天理教在嘉庆年间组织的一场起义。嘉庆十八年(1813年8月13日),嘉庆皇帝一行前往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行猎。满族尚武,从康熙帝起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木兰秋狝。此事京城空虚,北京的天理教头目林清看到了机会,林清是北京丰台宋家庄人,在北京人脉宽广,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是天理教徒,与当地...
· 北京故宫匾额上有一根断箭为何200年不摘?
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是明清两朝首都的所在地。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你们发现没有,在隆宗门牌匾上面有一支箭,这支箭到现在还有,那么这支箭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射上去的。网络配图在清朝早期,国家刚建立,由于不是汉人建立的国家,就出现了许多反清复明的组织,其中以白莲教比较出名。白莲教是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但到了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网络配图嘉庆十八年,嘉庆皇帝率领皇亲国戚和大臣们前往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行猎,使北京城空虚,于是白莲教的头目看到了机会。于是召集了自己的属下,有2000多人,对北京城进行围攻,于是分为两路,一路打东华门,一路打西华门,由于西华门有太...
· 故宫匾额上的断箭,为何没人敢取?遗留200多年,保存至今。
对于故宫中的故事,相信大家听的不少,但是说起紫禁城中的隆宗门,很多人可能不是非常熟悉。隆宗门地处乾清门附近,初次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万历皇帝与清朝顺治年间曾两度修缮。这隆宗门不仅仅是隔绝了内廷与外朝的一道门,还隐藏着99%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清代帝王喜园居,康熙、雍正、道光等几位皇帝均卒于紫禁城外的西郊皇家园林中,他们的梓宫均由隆宗门迎入,并于门内斋集举哀。现在去游览故宫,在隆宗门前,如果你细心观察可以见到,牌匾上面“宗”字的左侧,一枚深深钉入门额的箭头。那么,这支断箭是怎么来的呢?肯定是有人射上去的!那么,谁射的呢?谁敢在禁卫如此森严的地方胡乱射箭呢?清代在隆宗门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带发生“天理教”农民起义,农民领袖林清策划并领导京畿一支队伍直接攻打紫禁城。当时嘉庆皇帝正在围场行猎,所以京城内只有较少的禁卫军留守。林清觉得时机很好,就集结了200余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