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这位天子最爱旅游 死后三千年陵寝未被找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9
转发:0
评论:0
这位天子最爱旅游死后三千年陵寝未被找到!,提起最爱旅游皇帝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大清的乾隆皇帝,他曾经六下江南,一生

  提起最爱旅游皇帝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大清的乾隆皇帝,他曾经六下江南,一生足迹未停,名山大川几乎都被他走了一个遍。

  但他真的不是走得地方最多的天子,小编今天说的这位天子姓姬名满,他是周朝的第五代帝王世称穆天子,后人还专门为他写了一部《穆天子传》,这部传记,让他成为了华夏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

  周穆王享年105岁,在位约55年,根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穆天子传》中的记载,周穆王在位期间,致力于向四方发展,他曾经在公元前1017年到1013年的时间里,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

网络配图

  他西行到过“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到过皇帝的宫阙,还来到了瑶池拜见了西王母,两人相见甚欢(按照资料记载,周穆王从长安镐京出发,他首先东渡黄河直达阴山,绕过河套登上昆仑。往返1.75万公里,甚至到了中亚细亚)西王母在给穆天子送别的宴会上,这样唱道:白云在天,(白云飘在天边),丘陵自出。(山峰浮出云端),道里悠远,(行程又长又远),山川之间。(山水阻隔其间),将子无死,(祝愿天子健康长寿),尚能复来。(还能再度光临相见)……

  周穆王不是神仙,他活了105岁后,死于疾病,可是他死后,他的陵墓就好像他的行程一样,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谁也不知道他的陵墓在哪里。

  周穆王在位55年,他肆意远游,到过很多的地方,并获得了大量的珍宝,这些珍宝最有可能的去处,便是藏在这位穆天子的陵墓。(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办恭张村村南,有一夯土台,传说为周穆王陵,后经过专家证实,这是一座汉墓,非周穆王之墓。)

  在历史记载中,周穆王决定发兵征讨西部少数民族西戎,西戎的首领为了讨好周穆王,便给他送来了两件至宝,一件是昆吾剑,剑长1尺8寸,刃放红光,这把剑的剑尖,可以刻玉如切泥,锋利以极。

  小编重点说一下另外一件至宝——火浣布。

网络配图

  我们都知道,一件正常的衣服脏了,只能下水洗,可是火浣布衣服脏了,却要投进熊熊的大火中,随着衣服入火,衣料会变成通红的颜色,烧一会后,将衣服取出,用手一抖,整件火浣布的衣服就会干净如新,洁白如雪了。

  有专家说,火浣布就是石棉布,可是专家忘记了一点,石棉是不能穿在身上的。关于火浣布的来历,有这样一种解释,火浣布是用生长在西域火焰山上的一种植物的经络编织而成,火焰山上气温很高,唯有这种特殊的树木可以存活,用这种树木织成的衣服,当然可以防火。

  也有人说,西域地区有一种白毛老鼠,这种老鼠非常耐热,人们发现这种老鼠,只要往它身上泼水,这种老鼠就会死,用它身上两尺多长,细如发丝的鼠毛制成衣服,便是火浣布。

  周穆王死后,火浣布只存在于典籍之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以至于魏文帝曹丕在自己的《典论》中,否定了火浣布的存在,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叡即位,他为了显示自己老爹《典论》的正确性,便将其内容刻在了石头上,立于太庙门外和太学之中,昭示炫耀,震慑天下。曹叡死后不久,曹华即位,一个来自西域的小国斯调的使者找上门来,当众向曹华展示了神奇的火浣布。

网络配图

  曹华被严重打脸,只得命手下,将刻在石头上的《典论》关于火浣布的一段凿掉,这件事亦成为当时文坛的一个笑料!

  很显然,西戎送给周穆王的火浣布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成为随葬品,被封埋在穆天子的坟墓里,一旦找到穆天子的陵墓,那么火浣布的秘密必将大白于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这位帝王的陵寝4000年也未找到墓中有三大法宝
中国人都喜欢自称炎黄子孙,与炎黄子孙想提并论的就是“华夏民族”,华夏中的夏,广义指的是中华民族,狭义指的就是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最初的建立者为大禹,它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的君主。大禹王治水的故事,作为国人,无不耳熟能详。在大禹那个年代,地球上不缺水,而是多到了泛滥的程度,特别是黄河,就好像是一条不受控制的怪蟒,在大地上肆虐改道,让庶民百姓,饱尝水患之苦。网络配图鲧(读gǔn滚)禹父子二人授命尧、舜二帝,开始治水,鲧采用的是“堵”法,最终失败,被治罪而死,而大禹吸取教训,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最后获得了成功。大禹先因治水而死了父亲,接下来呕心治水63年,以至于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因为治水的殊功,而成为夏王朝的第一代君主。大禹治水能够成功,除了采用“疏堵”结合,这个超越前人的办法之外,还依赖他手中的三大法宝——河洛图,开山斧,定海针。河洛图:大禹治水之时“河伯献河...
· 契丹开国皇帝陵墓1000多年未被找到
在1000多年的北方大地上,纵横着一个“奔驰如风,剽悍勇猛”的马背民族——契丹。契丹也就是后来的大辽,而契丹国的开国君主就是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生于公元872年,死于公元926年9月6日,如果我们抛开一些世俗的观念,翻看一下《辽史》,就会发现,发展农业,创造契丹文字,开疆扩土的耶律阿保机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君主。今天小编说一说耶律阿保机的陵墓(最近支持小编的读者朋友,都很纳闷,怎么小编跟盗墓较上劲了,小声地说一下,最近几个月审查得太严,蒋,总,裁不让写,国,军不让写,甚至少,帅都不让写,咳咳,那咱们就写盗墓,这个题材大家喜闻乐见,而且还没毛病!小编再着重声明一点,本人是反对盗墓的)。耶律阿保机病故,他的陵墓是在述律皇后的主持下修建的,从926年7月开始,到第二年8月份结束,按照道理,一年修一座陵墓,一定不上档次,很有可能耶律阿保机前脚下葬,后脚他的陵墓便被人盗窃了。可是你真想错了,这座陵墓的...
· 探秘:契丹开国皇帝陵墓1000多年未被找到
在1000多年的北方大地上,纵横着一个“奔驰如风,剽悍勇猛”的马背民族——契丹。契丹也就是后来的大辽,而契丹国的开国君主就是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生于公元872年,死于公元926年9月6日,如果我们抛开一些世俗的观念,翻看一下《辽史》,就会发现,发展农业,创造契丹文字,开疆扩土的耶律阿保机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君主。网络配图今天小编说一说耶律阿保机的陵墓(最近支持小编的读者朋友,都很纳闷,怎么小编跟盗墓较上劲了,小声地说一下,最近几个月审查得太严,蒋,总,裁不让写,国,军不让写,甚至少,帅都不让写,咳咳,那咱们就写盗墓,这个题材大家喜闻乐见,而且还没毛病!小编再着重声明一点,本人是反对盗墓的)。耶律阿保机病故,他的陵墓是在述律皇后的主持下修建的,从926年7月开始,到第二年8月份结束,按照道理,一年修一座陵墓,一定不上档次,很有可能耶律阿保机前脚下葬,后脚他的陵墓便被人盗窃了。可是你真想错了,这...
· 这位靖爷爷历时17年寻根问祖,找到2000位在渝族人
想要寻根,却找不到自己祖籍来自哪里;想给孩子按辈分取名,但家谱遗失不知该取什么……沙坪坝覃家岗街道凤天路社区的靖爷爷,历时17年寻根问祖,潜心修谱,找到了2000位在渝的靖氏亲人。他说,之所以修家谱,是为了让族人们知家风、传家训,让靖氏家族后人不忘根。听到哪儿有姓靖的他都会辗转去联系为满足哥哥心愿,84岁老人靖泽洪就跟着几个弟兄,开始收集家史资料的调查走访工作靖泽洪,今年84岁。“我哥哥很早就提到过,退休后我们两个还是把家谱好好理一理。”靖爷爷说,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开展实际行动。开始关注修谱的事情是在2001年,哥哥靖泽寿病重,后来当着靖泽洪等几个弟兄的面,又重提编写家史一事。为满足哥哥心愿,他就跟着几个弟兄,开始收集家史资料的调查走访工作。“我们那时候,像个打街的,到街上,碰到人就聊天,要是打听到哪里有姓靖的,立马就赶过去。”靖爷爷回忆,有时候去巴南,有时候在渝北,有时候在较远区县。打...
· 无人能解顺治陵寝为何成为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墓
顺治临出宫时,已将后事做了安排。并写了一道上谕放置在御案上,太监们找不到皇上,便将这道上谕称为遗诏。谕诏中定玄烨为皇太子,持服二十七日后即帝位,又命四大臣辅政云云。此诏一传,各王公大臣异常惊疑,言昨日早朝皇上尚康健如恒,怎一夜之间就晏驾黄泉了?网络配图且遗诏中亦未说明病源,甚奇甚怪!一时朝野议论纷纷,有谓顺治因皇太后逼迫而服药自尽者,有云因感受时疫而暴崩者,有言因董妃之故而匿迹山野者。不管群臣有千般疑惑,万种猜测,当下还得照例哭临,扶8岁新主玄烨登基,次年改元康熙。顺治朝从此成为过眼云烟。几十年后,康熙大帝率部西征噶尔丹叛乱,大获全胜。志得意满之际,便想起五台山上的父皇,遂产生了前去看望的打算。当年顺治遁入空门后,在五台山绝顶处修了三间草房,终日念禅打坐。皇太后思儿甚切时,便带孙子康熙出京,以上五台山清凉寺进香为名,与儿子晤面。但当她每到清凉寺,却又见不到儿子的踪影,怕百姓生疑,不敢久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