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成祖篡位后编纂的永乐大典 千百年来下落成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8
转发:0
评论:0
明成祖篡位后编纂的永乐大典千百年来下落成谜,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雄心勃勃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皇帝,他曾经命人编纂了一部卷帙浩繁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雄心勃勃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皇帝,他曾经命人编纂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由于正本失传,至今残存的明朝嘉靖年间重新抄录的副本由于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仍被学术界视为珍宝。

  围绕着的《永乐大典》正本的是一个又一个讳莫如深的谜团,甚至有学者将之称为“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学者们各执一端,或说深埋于明朝嘉靖皇帝的陵寝之中,或说被李自成焚毁,或说不知所终。

  关于正本下落的普遍说法,是毁于乾清宫大火。在公元1797年,即清朝嘉庆二年,紫荆城内突然失火,将整个乾清宫几乎才对毁灭。《永乐大典》正本当时正藏语乾清宫中,从而不幸毁于这场大火。

网络配图

  但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曾清理过宫中藏书,所有善本典籍全部集中在一起,编成了《天禄琳琅书目》《永乐大典》是书籍中的庞然大物,又有一万多册,假如正本在乾清宫,是极容易被发现的,怎么可能不编入《天禄琳琅书目》?

  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因为要参考《永乐大典》,曾经在宫里宫外都查找过《永乐大典》。当时有人怀疑在康熙年间修书时,有人常在皇家藏书库翻阅此书,有可能取走查阅未能交回。于是,乾隆下严令查访,但一本也没有找到。

网络配图

  假如当时正本存放在乾隆清宫,何必舍近求远,去江苏、浙江寻查副本呢?这样看来,既然正本毁于乾隆清宫大火的说法站不住脚,那么正本的会不会早在清朝以前呢?

  关于正本的第二种说法,就是毁于明末之际,即被李自成焚毁了。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了北京。由于难以抵挡来势汹汹的清兵,刚刚称帝的李自成便匆匆撤离北京。在离开之前,他将怒火发泄到了京城的宫殿和城楼上,下令放火焚烧。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乱世,没有人会去顾及一部书的存在和命运。《永乐大典》正本是否在此时无声无息的全部化为灰烬了呢?然而,这种说法在史籍中不见记载,也就没有真凭实据。

  尽管众说纷纭,但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永乐大典》正本几百年来从未现身过,所有的正史、野史也找不到关于正本的准确记载。

  于是,有学者提出,要破解《永乐大典》正本之谜,应该从它历史上最后一次被准确地记载的时间入手,也就是明朝嘉靖皇帝丧葬期间。

网络配图

  据史载,嘉靖皇帝是在死后三个月才下葬了,此时已经到了隆庆元年三月,新皇帝在一个月之后表彰了《永乐大典》副本的重新抄录人员。按照逻辑推理,抄录完成的日子应当是在四月之前,这样一来,嘉靖皇帝下葬和《永乐大典》副本重录完成的时间点非常接近。并且,从此时起,《永乐大典》正本的去处就音信杳然。嘉靖的丧葬与正本的几乎在同时发生,这难道真的是某种巧合吗?

  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曾经发生的事实只有一个。如果这一切猜想恰好揭示了那个唯一的历史事实,如果明朝嘉靖皇帝正是《永乐大典》正本的幕后主使,那么,一个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他真的把《永乐大典》正本带到自己的陵寝之中了吗?

  当然,《永乐大典》正本做了嘉靖皇帝的陪葬品,这一猜想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永乐大典》正本,也许还有更多未解的谜团,等待着人们去不断地探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成祖为何编纂《永乐大典》:要体现大明国力
1404年初,太子册立,朱棣进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皇帝召见七人内阁,各授予正五品官衔,殷切希望这七个朝夕左右的文臣“慎初”、“保终”。并命皇后在柔仪殿接见七人命妇,劳赐备至。到了立春日,皇帝又赐予解缙等人金绮衣,这是六部尚书才能得到的礼遇。这七人以区区五品之衔得此待遇,自然感激涕零。解缙等人为此特入宫表示感激之情,皇帝说你们身系国家社禝,又旦夕侍朕,在我眼里你们的作用实不在尚书之下。某日,皇帝御奉天门,晓谕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这些言官对朝政得失大胆建言,复又对解缙等近臣说,若使进言者无所惧,听言者无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朕与尔等共勉之。一日,解缙入宫奏事,在左顺门外见一个叫张兴的太监恃宠拿鞭子打人,解缙即厉声喝斥,大学士威势赫赫,张兴只得老实敛手,恭顺退下。圣眷方隆,又自恃才高,自然什么人都不会在他眼里了。《明史·解缙传》说他“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以解缙之聪明,怎不知祸...
· 明成祖为何要编纂《永乐大典》:要统一意识形态
1404年初,太子册立,朱棣进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皇帝召见七人内阁,各授予正五品官衔,殷切希望这七个朝夕左右的文臣“慎初”、“保终”。并命皇后在柔仪殿接见七人命妇,劳赐备至。到了立春日,皇帝又赐予解缙等人金绮衣,这是六部尚书才能得到的礼遇。这七人以区区五品之衔得此待遇,自然感激涕零。解缙等人为此特入宫表示感激之情,皇帝说你们身系国家社禝,又旦夕侍朕,在我眼里你们的作用实不在尚书之下。某日,皇帝御奉天门,晓谕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这些言官对朝政得失大胆建言,复又对解缙等近臣说,若使进言者无所惧,听言者无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朕与尔等共勉之。一日,解缙入宫奏事,在左顺门外见一个叫张兴的太监恃宠拿鞭子打人,解缙即厉声喝斥,大学士威势赫赫,张兴只得老实敛手,恭顺退下。圣眷方隆,又自恃才高,自然什么人都不会在他眼里了。《明史·解缙传》说他“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以解缙之聪明,怎不知祸...
· 解密解缙之死:解缙助永乐帝编纂永乐大典获罪
1404年初,太子册立,朱棣进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皇帝召见七人内阁,各授予正五品官衔,殷切希望这七个朝夕左右的文臣“慎初”、“保终”。并命皇后在柔仪殿接见七人命妇,劳赐备至。到了立春日,皇帝又赐予解缙等人金绮衣,这是六部尚书才能得到的礼遇。这七人以区区五品之衔得此待遇,自然感激涕零。解缙等人为此特入宫表示感激之情,皇帝说你们身系国家社禝,又旦夕侍朕,在我眼里你们的作用实不在尚书之下。某日,皇帝御奉天门,晓谕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这些言官对朝政得失大胆建言,复又对解缙等近臣说,若使进言者无所惧,听言者无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朕与尔等共勉之。一日,解缙入宫奏事,在左顺门外见一个叫张兴的太监恃宠拿鞭子打人,解缙即厉声喝斥,大学士威势赫赫,张兴只得老实敛手,恭顺退下。圣眷方隆,又自恃才高,自然什么人都不会在他眼里了。《明史·解缙传》说他“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以解缙之聪明,怎不知祸...
· 《永乐大典》的作者:永乐大典是由谁主编的
解缙(xièjìn,1369-1415),著名学者,明朝著名才子之一,永乐大典总纂修。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水人,解纶之弟。洪武十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他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其母画地...
· 《永乐大典》简介:朱棣命人所编纂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