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的女子真的足不出户吗?足不出户到底是用来形容谁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48
转发:0
评论:0
古代的女子真的足不出户吗?足不出户到底是用来形容谁的?,由于古代农业社会物资极度贫乏,平民家庭里光靠男性劳作是无法维持生计的。因此,

  由于古代农业社会物资极度贫乏,平民家庭里光靠男性劳作是无法维持生计的。因此,家中妻女必须参与各类生产活动,不可能终日足不出户。能让家中女性成员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越”,往往都是相当富有的上层阶级,但也远没有后世想象中那么夸张。

  历代女性出行,犹以唐代贵妇出行的场面最为壮观。杜甫在其名作《丽人行》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唐初时,贵妇出行往往要披带遮掩,不能以面示人。

  但到开元年间,风气渐渐开放。从驾的骑马宫娥头戴胡帽,靓妆露面,民间不论士人庶民,都争相模仿。甚至还有的女性骑马时露髻驰骋,或干脆身着男装(《旧唐书·舆服志》)。这些记载充分说明,在那个时代不论阶级高低,社会风气对女性出行已没有多少束缚。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展现了当时贵妇出行时的风貌

  至宋代时,女性出游仍很普遍。南宋《武林旧事》载:“六月六日,是显应观崔府君(古代神仙名)的生日。早在北宋东京时,相关的祭祀就已经很繁盛了。当天,都市男女先聚集在一起烧香,之后不久泛舟湖上,游玩避暑。”又如《岁时广记》载:“过去蜀地的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都市男女,络绎不绝地前往郊外游赏,在橘红色的帷幕下唱歌饮酒。”从中不难看出宋代女子出游时的盛况。

  虽然宋代也有像司马光这种极度保守的士大夫,在其《居家杂仪》中要求“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女仆无故不出中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关于司马温公不许夫人在上元节外出看灯的轶事,亦流传颇广(《轩渠录》)。但司马光作为北宋著名的保守派,本就有迂腐的名声在外,无法代表当时的社会风气。

  不过,宋代的社会风气,较之于唐代确实已趋于保守。唐代中期,贵妇出游时不加遮掩、盛装露面的情形,在宋代非常稀少。相比唐代,宋代贵妇出行时的装束又变得封闭而笨重。她们往往头戴帷幕等遮掩物,不使外人窥见其容颜,在室内才能脱去。这些被唐代女性逐渐抛弃的装束,反而又被宋代女性重拾起来。

  又如,在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熙熙攘攘的繁荣街道上,女性人物却只有寥寥数人。当然这也许仅仅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分工所致,但同时期在日本类似的绘画作品中,女性人物却远不像《清明上河图》那么稀少,意味着宋代女性出行并不算频繁。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理学兴盛,大户人家的女性出行受到显著限制。在一些家规中,即使是庙会、元宵等场合,轻易也不准她们参与。平时会客只能和亲人相见,若有陌生人造访,更不许抛头露面。不过这些限制也仅存于部分大户人家,不能作为明清时期妇女出行状况的普遍代表。

  如,晚明时《采馆清课》就记载:“杭州城的男女,在花开时游玩西湖,列舰排云,斜风而渡,遇到酒客都不回避,游玩时颇具胆量。”又如明末清初的文人张岱于《陶庵梦忆》中提到出游时写道:“柳湾桃坞,痴迷伫想,若遇仙缘,洒然言别,不落姓氏。间有倩女离魂,文君新寡,亦效颦为之。之事,出以风韵,习俗之恶,愈出愈奇。”说明当时有些女子,出游的目的就是为了邂逅浪漫。深闺戒律,并非对每名女性都那么灵光。

  除了游山玩水外,节日庆典和宗教朝圣也都是当时女性集中外出的重要理由。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对南京元宵节时的场面如是描绘道:“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明人伍袁萃则在其《林居漫录》中提到“吴浙之间风俗,每遇春月,妇女艳妆冶容,什伍成群,遨游山水,而浙之天竺、法相,吴之虎丘、观音诸山寺中,履相错也。

  然而,明清两代的官方可就不像唐宋时期那么开明了。早在明代,江苏地方官府就曾禁止妇女游山。清代类似的禁令更是层出不穷。保守士大夫们禁止女性出游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认为她们有违妇道,可能在游玩期间行之事。不论是善男烧香礼佛,还是节日庆典街头行走,都是男女混杂于一处,有伤风化。

  但这些禁令和非议越多,反而越说明道学先生们“整肃民风”的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假如靠几条官府法令和道德抨击真的能禁绝女子出游现象,那么又何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足不出户
足不出户【成语意思】:户:门。脚不跨出家门。【用法分析】:足不出户主谓式;作宾语;指不常出门。【成语来源】: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却说苏盼奴自从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zúbùchūhù【英语翻译】:nevertoleaveone’shome【成语声母】:ZBCH【足不出户的近义词】:深居简出【足不出户的反义词】:走南闯北【近似成语】:户限为穿: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户枢不朽:户枢:门的转轴;朽:腐烂,败坏。经常转动的门轴就不会朽坏。比喻经户列簪缨: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门前陈列着簪缨。形容做官的荣耀户告人晓:让每家每人都知道。户曹参军:专管户籍的州县属官。【成语接龙】:足不出户→户曹参军→军临...
· 古代女子足不出户身材还那么纤瘦,原因是什么?
我国古代时期的大小姐,都是连出门都很少的,吃的又很丰盛,为什么依然能够保持住自己非常完美的身材呢?第一点,不论是在生活之中还是交往,交流之中,古代的女性一般都是有非常好的教养的。除了传统的一些因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家庭对于女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再加上当时是男权的社会体制,因此会产生一些弊端,女孩子都会显得非常娇羞,吃饭或者是穿衣服也都是表现得非常娇羞。就单拿吃饭来说吧,身为女孩子都不会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而是要自己所有的长辈之后,才能轮到自己,这也可以说是当时女孩子必须会的一种修养。第二点,就是当时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的是非常低的,不能像现在的生活一样,想吃什么大鱼大肉,就能吃到什么。相信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人说,古代时期的大户人家应该不会缺了酒肉,也是都随便吃随便浪费的,到底是为什么千金小姐这样丰衣足食,还不经常运动依然这么瘦?现在的女生却有很多非常肥胖呢?如果大家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 古代小姐们足不出户的他们是平时又有哪些娱乐活动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小姐是怎么解闷的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宋代以后,由于朱熹理学的兴起,社会风气日益僵化。很多妙龄女子接受理学的说教,开始过起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其活动区域往往只有自个儿的房间那十几二十平米的范围。可谓悲催至极。但是,这些女子有时候也想了解下外面的新鲜事儿啊。或者也想看点与《烈女传》不一样的书啊。这时候,就有一种职业应运而生了,那是一群中年妇女,她们平时有专门的职业,比如说有些是媒婆,有些是管家,或者有些是女佣、采办。总之,都是一些需要抛头露面,走街窜户的活儿。由于是中年妇女,又能说会道,所以她们会经常出入一些豪门大户人家。如此一来,这些人便可以顺便为那些闺房小姐捎带些外面好玩之物、特别之书。当然了,时间久了,那些大户人家的男主人也会发现这一问题。所以有时候也会禁止这些中年妇女与自己的女儿接触,以防带坏她们。那断绝了这难得的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后,这...
· 古代战场上的战鼓到底是用来干嘛的真的是鼓舞士兵的士气所用的吗
古装影视剧作品里打仗时总会有士兵在部队后方镭战鼓,配合战场的肃杀气氛和战鼓的闷雷声,给予士兵很大的士气,让士兵勇敢的向前战斗厮杀,给大家呈现出古代战场上的辉煌惨烈,那么古代战场上的战鼓真的是用来配合战场的气氛和鼓舞士兵的士气所用的吗?今天带大家看一下古代的战鼓。先说下战鼓怎么来的,《帝王世纪》记述中黄帝与蚩尤大战前命令应龙和大鸿去抓两只神兽,它们分别是雷兽和夔牛,用这两只神兽的皮和骨头在五十天内做成了八十面战鼓,一百六十根鼓槌,在逐鹿大战的时候,黄帝指挥八十面战鼓一起擂动,黄帝的士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士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于是蚩尤的军队在还没有交战就已经被震得没有了战力,黄帝趁机发起了攻击,一举打败了蚩尤,这是战鼓的传说。战鼓的声音犹如闷雷一样,在战场的士兵能从这声音中稳定自己的心神,提高士气!《曹刿论战》里提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 足不出户“云游”广德古建筑——耿姓民宅
耿村明代耿姓民宅位于广德市四合乡耿村。耿村以姓氏而名,位于境内马鞍山西北,是个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一世祖耿南保原为北宋陕西某地节度使,靖康之难后,举家护驾高宗南迁,择地居于此。也因其忠君护驾有功,宋明两朝,后世多人受朝廷封赠,入仕做官,颇具势力,子孙繁衍,成为当地豪门巨族,明清时号为“万丁之村”。耿姓民宅粉墙灰瓦,三进庭院,前进客厅,前墙正面中央辟门。门向东南,前后三道门,一直贯通后进,每进附左右厢房。前门垂花式水磨青砖门罩,三飞砖承挑出簷,上覆瓦顶。整个门罩由二根垂花柱,四根枋组成。两垂花柱下端雕刻莲瓣纹。下沿枋含在莲花柱内,上三枋出头穿过垂花柱,最上枋出头两端按鱼龙形雀替,二道枋内侧置丁拱,枋上镶嵌浮雕吉祥如意图案。外山为高大的风火墙,前后联为一体,高低起伏,参差错落,气势恢弘。前进原为客厅,二层,正房进深9檩8.5米,面阔三间一弄14.35米,其前为两厢夹天井。脊高9.48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